猝死前的六个警示

2016-12-12 卢芳 中国循环杂志

近年来,纸端报头多不乏猝死新闻,比如近期厦门的两位医生壮年而逝,让人扼腕叹息。猝死有时确实毫无症状,但有时也是有迹可循的。防微杜渐,猝死前到底有哪些警示? 1. 51%猝死患者猝死1个月前有警示症状,胸痛最为常见,其次是呼吸急促。 这是来自美国雪松-西奈心脏研究所的一项研究结果,研究还显示,之前有症状的患者,93%的人在猝死前24小时内症状再次反复发作。 研究者指出,

近年来,纸端报头多不乏猝死新闻,比如近期厦门的两位医生壮年而逝,让人扼腕叹息。猝死有时确实毫无症状,但有时也是有迹可循的。防微杜渐,猝死前到底有哪些警示? 

1. 51%猝死患者猝死1个月前有警示症状,胸痛最为常见,其次是呼吸急促。 

这是来自美国雪松-西奈心脏研究所的一项研究结果,研究还显示,之前有症状的患者,93%的人在猝死前24小时内症状再次反复发作。 

研究者指出,要重视这些不同平常的异常感觉,而且最好尽早去医院就诊。 

2. 嗓子发紧,或者肩颈部或手臂疼痛,或者没有胃病却胃痛。 

心肌缺血时发生的疼痛会转移在不同部位。 

3. 心慌或晕厥。 

心脏病发作前数周或数月,会不定期突然心脏不规律跳动,患者多会感到心慌。还有的患者则表现为心跳过缓,甚至停止,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发生晕厥。 

4.  疲劳不堪。 

既没有剧烈活动,也不缺少睡眠,也无其他疾病,就是感觉疲劳,如果伴有胸闷或水肿其他症状,就应该新生警惕,前去就医,以排除是否由于心肌病变所致。 

5. 焦虑失眠并且无症状惊醒。 

长期睡眠不足,本身就增加冠脉事件风险和死亡风险。如果睡眠中被憋醒,或罹患有阻塞性睡眠暂停综合征,而有研究显示,严重阻塞性睡眠暂停综合征者,夜间猝死风险增加。 

6. 长期反复过度出汗。 

如果没有进行运动却突然大汗淋漓,也是心脏病发作前释放的一个信号。 

那么,哪些人要尤其注意猝死预警?有冠心病等心脏病者,有家族遗传病史者,工作紧张压力大久坐不动者,吸烟肥胖以及“高血压、高糖、高脂”三高者。 

哪些因素会触发猝死?除了平日有意识舒缓焦虑和紧张,改善生活方式多活动外,甜饮料和功能饮料要少喝。研究显示,每日1~2杯甜饮料就会增加35%的心梗或猝死风险;而青少年在运动后大量应用含有咖啡因的功能饮料,则可能诱发心律失常,从而发生猝死。 

对于老年人而言,要注意气温变化,有研究显示体温波动也会触发心律失常乃至发生猝死。 

还有研究显示,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高值者心原性猝死风险增加。研究者认为,研究结果或对评估猝死风险有所帮助;另外在使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时,要尽量避免甲状腺激素水平上升过高。 

如果不幸发生猝死怎么办?时间就是生命。研究显示,有12.2%的人会死在去医院的途中。因此,心脏不舒服,一定要打急救电话,如120或999,切勿自行打车或开车去医院,因为急救人员有抢救设备,可以随时急救。

原始出处:

[1] Marijon E, Uy-Evanado A, Dumas F, et al. Warning symptoms are associated with survival from sudden cardiac arrest. Ann Intern Med, 2016, 164: 23-29.


[3] Mena Abdelsayed, Colin H. Peters, Peter C. Ruben. Differential thermosensitivity in mixed syndrome cardiac sodium channel mutants. J Physiol, 2015, 593: 4201-4223.

[4] Higher thyroid hormone levels linked to sudden cardiac death. Heart, Sept. 6, 2016

[5] 张林峰, 李莹, 周红玲, 等. 北京市城区居民心脏性猝死发生率的监测研究.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4, 42: 504-509.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Circulation:美国研发出面向公众的猝死模型

中国每年有54万人猝死,美国则有30多万猝死。如何预测猝死是个国际难题。厦门两位医生猝死,两位半马选手猝死。猝死问题再次敲响警钟。 美国一项研究近期则做出一个关于无心血管病的普通人群猝死的预测模型。该模型包含12个变量:年龄、男性、黑人、目前吸烟、收缩压、应用降压药、糖尿病、血钾、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估测的肾小球滤过率和QTc间期。 作者说,毫无意外,预测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也

有些猝死发生前会有征兆 !

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急性脑血管病或神经系统的其他严重疾病昏迷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急性脑血管病、颅脑损伤、低血糖症、各种急性中毒等急重症抽搐可能是癫痫大发作、癔病、小儿高热惊厥等,也可见于心脏骤停导致的瞬间急性腹痛急性胰腺炎、消化道穿孔、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肠梗阻、宫外孕破裂等;上腹痛还可见于急性心肌

Am J Med:肥厚型心肌病是运动员猝死常见原因

年轻竞技运动员突然死亡是悲惨的事件,具有较高的公众知名度。种族和性别对运动有重要性,我们对运动员猝死的诊断和原因产生了巨大的兴趣。 研究纳入2406例19 ± 6岁死亡的年轻运动员,从事29种不同的体育活动。 842名运动员的尸检证实诊断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男性大于女性6.5倍(1:121; 691 vs 1:787,392运动员年; P ≤.001)。肥厚型心肌病猝死最常见的原因,8

听故事,了解Brugada综合征发展史

猝死恐慌曾笼罩东南亚上世纪数十年间,一个可怕的谜团如幽灵般游荡在东南亚各国,从菲律宾到泰国,从缅甸到老挝,众多平素健康的青壮年在夜间不明原因地猝死,而且绝大多数为男性。统计数据表明,青壮年发生这种神秘死亡的人数位列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之后,高居第二位,且猝死还呈家族聚集性,从而造成了更大程度的恐慌。为何死神如此无情又频频光顾,无人能够回答,医学也无法给予合理的解释。  当科学被阴霾

又一位年轻医生猝死,45岁!

9月21日凌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副主任医师杨明,被发现猝死家中……据蚌医学生论坛消息,最先发现的是杨主任妻子,发现时杨主任已经浑身青紫,立即被送到附院抢救,最终没有抢救成功,于9月21日10时宣布临床死亡,年仅45岁。杨明主任(图片来自蚌医学生论坛)据杨主任同事称,9月20号杨主任做了一天的手术,怀疑是感染性心肌炎导致猝死。但杨主任之前身体一直挺好,热爱骑行,擅长游泳,平时淮河可以游

防猝死!一定要跟宝宝分床睡

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19,24,25]。亚急性期脑静脉或硬膜窦血栓在T1WI、T2WI和FLAIR图像中也呈高信号,因此在无DWI提供额外信息的情况下也很容易识别[8]。不过,Favrole等[24]的研究显示,DWI图像显示的静脉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