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科学家提出癌症起源新见解

2016-02-02 佚名 生物谷

图片来源:medicalxpress.com 最近,一项刊登于国际杂志Scienc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首次观察到了癌症起源中受癌症影响的第一个细胞,同时还观察到了癌细胞在活体动物中的扩散情况,相关研究或可帮助研究者理解黑色素瘤及其它癌症的发生机制,并为开发治疗相关癌症的新型疗法提供希望。 研究者Charles Kaufman博士指出,我们并不清楚为何机体中

图片来源:medicalxpress.com

最近,一项刊登于国际杂志Scienc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首次观察到了癌症起源中受癌症影响的第一个细胞,同时还观察到了癌细胞在活体动物中的扩散情况,相关研究或可帮助研究者理解黑色素瘤及其它癌症的发生机制,并为开发治疗相关癌症的新型疗法提供希望。

研究者Charles Kaufman博士指出,我们并不清楚为何机体中的某些细胞总是在癌症中发生突变,本文研究中我们发现,癌基因激活或肿瘤抑制子缺失后就会引发癌症发生,而且这其中会涉及一些改变将单一细胞推回至干细胞状态,这些改变包括对一系列基因进行靶向作用来阻断癌症开始。

文章中,研究者对活体斑马鱼进行实时成像来追踪黑色素瘤的发生,所有的斑马鱼都携带有人类癌症突变BRAFV600E,这种突变在很多良性痣中存在,但斑马鱼中缺少肿瘤抑制基因p53。研究者对斑马鱼进行工程化操作以便当名为crestin的基因开启时单一细胞会产生出荧光绿,这就可以帮助激活干细胞遗传程序的激活,这种特殊程序在胚胎发育后会被关闭,但偶然间程序中的crestin和其它基因就会开启表达。

研究者发现,在斑马鱼胚胎发育期间,crestin和其它激活的基因可以被同时以相同方式打开,尤其是在干细胞中其会产生黑色素细胞。研究者Zon认为这项研究可以帮助开发一种新型的遗传测试技术来帮助观察是否细胞的行为和神经嵴细胞的行为类似,这就可以帮助揭示干细胞程序会被开启,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调节性元件可以开启遗传程序,即超级增强子的表达,这些DNA元件存在特殊的表观遗传学功能,而且在斑马鱼和人类黑色素瘤中是类似的,这就为科学家们利用药物来对这种元件进行靶向作用进而阻断癌症提供了基础。

最后研究者对癌症形成提出了一种新型假设模型,这就回归到了几十年前的一种名为“区域癌化”(field cancerization)”的概念,他们表示,当癌基因被激活或抑癌基因缺失时正常组织就会开始准备转变成癌症组织,但仅当组织中的一个细胞开始恢复至原始胚胎阶段并且开启分类模式后癌症才开始发生,而本文研究不光对于研究黑色素瘤有帮助,还对于研究其它癌症也会带来一定帮助。

原始出处:

Charles K. Kaufman, Christian Mosimann,et al,A zebrafish melanoma model reveals emergence of neural crest identity during melanoma initiation,science,2016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375169, encodeId=0e2913e516915,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2949159989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SCIE#</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5998, encryptionId=2949159989d, topicName=SCIE)],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17a3387, createdName=jichang, createdTime=Thu Feb 04 09:02:00 CST 2016, time=2016-02-04,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6-02-04 jichang

相关资讯

CDD:激活p53的小分子MMRi化合物可能成为癌症潜在药物

最近,美国Roswell Park癌症研究所(RPCI)药理学和治疗学系的一个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类新的小分子化合物,是为白血病和淋巴瘤开发新的靶向疗法的很好候选对象。这类新的化合物可迫使癌细胞自杀,研究人员将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了Cell Death and Disease杂志。 该研究的资深作者Xinjiang Wang博士表示:“我们对这些化合物的独特活性感到非常兴奋,并将继续专注于我们的研究

青蒿素,下一个神药?新发现还可用于红斑狼疮,癌症

青蒿素研究新进展用于红斑狼疮 新晋诺奖得主、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研究员在青蒿素抗疟研究之后,研究该药治疗新适应症——红斑狼疮开展临床试验的审批有了巨大进展,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领导的支持下,按照新药审批的有关办法,扩大适应症申请已获得了北京市申请号,并报送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药品审评中心。 屠呦呦在青蒿素抗疟研究之后,心中惦念十多年的该药治疗新适应症——红斑狼疮开展临床试验的审批

STM:如何找到癌症治疗的更佳平衡点?

在癌症的治疗上,在普通老百姓当中,流行两个极端观点,一个极端认为癌症是治不好的,治了死得更快,所以只要得了癌症,就抓紧时间吃点好的,在家里等死;另一个极端则认为治疗癌症就是要想方设法把癌症弄掉,只要能切掉,不管是不是有转移也想尽办法所有可见的瘤子切掉;化疗也是要将癌症全部消灭掉,不管代价有多大。这后一种观点其实不只是普通老百姓中存在,在某些医生中也有一定的市场。正所谓“一把刀打天下”、“生命不息,

中国2015年新增430万癌症病例 肺癌居癌症死因之首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由国家癌症中心副主任赫捷院士、全国肿瘤登记中心主任陈万青等共同完成的《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近日在《临床医师癌症杂志》上刊发。按照惯例,每年我国癌症患病情况,会在3年之后,统计出一个权威的数字。而如今的这份数据,是依据相关数据库中2000年到2011年的数据,作出的趋势分析。 《临床医师癌症杂志》是由美国癌症学会主办的一份综述性学术期刊,它在美国《科学引文索引》

癌症筛查:救命还是伤神?

近日,《英国医学期刊》(BMJ)上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指出,癌症筛查可能降低已患某种特定类型癌症的人群死亡率,但不能降低总体死亡率。这一结论再次掀起了“癌症筛查究竟能否挽救生命”的讨论。 困惑:查出病来徒增烦恼? “关于肺癌筛查这事儿,我们医生有时会觉得很纠结、很困惑。”北京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赵军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如果通过肺癌筛查发现了早期恶性病变,可能为患者争取到宝贵的治

CA: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公布,去年新增429万癌症患者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国家癌症中心赫捷院士、全国肿瘤登记中心主任陈万青教授等,在影响因子144.8的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杂志上发表了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 该研究分析结果提示,2015年中国预计有429.2万例新发肿瘤病例和281.4万例死亡病例。肺癌是发病率最高的肿瘤,也是癌症死因之首。胃癌、食管癌和肝癌是紧随其后的我国发病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