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opean Radiology:术中锥形束CT主动脉成像提高责任动脉的识别及其对支气管动脉栓塞的临床影响
2024-11-13 shaosai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锥形束CT (CBCT)是一种较新的成像技术,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一些研究报道了术中CBCT血管造影在BAE中的应用。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自1974年首次报道以来,作为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咯血的方法被广泛应用。BAE的主要适应症为大咯血、最大限度药物治疗失败后慢性复发性咯血、手术禁忌症患者咯血。然而,BAE后复发性咯血仍然具有挑战性。
锥形束CT (CBCT)是一种较新的成像技术,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一些研究报道了术中CBCT血管造影在BAE中的应用;然而,比较胸部CTA和CBCT对BAE责任动脉的诊断效果,特别是术中CBCT主动脉造影术的临床影响的研究还不够多。
最近,发表在European Radiology 上的一篇文章探讨了术中锥形束CT (CBCT)主动脉造影对支气管动脉栓塞(BAE)患者责任动脉鉴别及临床预后的影响。
本项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82例317例BAE手术。术前行胸部CT血管造影(CTA)而术中未行CBCT主动脉造影的患者分为A组(n = 177)。同时行术前胸部CTA和术中CBCT主动脉造影的患者分为B组(n = 105)。通过比较两组,评估CBCT是否可以改善责任动脉的识别,以及这种改善是否具有临床影响。
B组CBCT主动脉造影发现源自锁骨下动脉的责任非支气管全身动脉多于胸部CTA (16 vs 3, p = 0.026),平均栓塞血管数明显高于A组(2.47±1.61 vs 2.03±1.17,p = 0.016),手术时间短于A组(37.4±22.0 vs 43.6±22.7 min, p = 0.024)。B组咯血复发率较低(17.5% vs 8.7%, p = 0.041),需要后续手术的患者比例明显较低(12.4% vs 4.8%, p = 0.03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 D肾小球滤过率(0.1±12.8 vs 0.3±11.0 mL/min/1.73 m2, p = 0.909)和总剂量面积积(DAP, 6119.5±5725.7 vs 6906.2±5978.6 uGym2, p = 0.279)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
图 B组患者胸部CTA与CBCT主动脉造影术检出责任动脉数目的比较
本项研究表明,术中CBCT主动脉造影术下的BAE能够栓塞更多的责任动脉,与未行此手术相比,可以降低咯血复发率,且不会增加肾脏恶化的风险和辐射危害。
原始出处:
Byeong-Kwon Shin,Kun Yung Kim,Young-Min Han,et al.Improving culprit artery identification with intraprocedural cone-beam CT aortography and its clinical impact in 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DOI:10.1007/s00330-024-11152-1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锥形束CT# #支气管动脉#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