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od Adv】axi-cel治疗LBCL的桥接治疗不影响生存:美国淋巴瘤CART联盟研究

2023-12-19 聊聊血液 聊聊血液 发表于上海

学者对大型多中心队列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更好地了解在 axi-cel 制备过程中,接受桥接治疗的患者与未接受桥接治疗的患者相比结局如何。

桥接治疗

Axicabtagene ciloleucel (axi-cel)是一种CAR T细胞产品,可用于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R/R LBCL)。对于CAR T细胞治疗来说,患者需要首先接受白细胞单采以获得用于制造的自体 T 细胞,然后需要等待T 细胞扩增并经过基因工程改造以表达抗 CD19 CAR 结构,而生产周期的长度取决于生产商的能力和使用的工艺。英国一项真实世界研究中,单采到输注的时间(静脉-静脉时间)可长达41天。

桥接治疗(BT)定义为在白细胞单采后和清淋化疗开始前接受的抗淋巴瘤治疗,不同CAR T产品的研究对于桥接治疗的要求也不同,目前仍不清楚桥接治疗是否影响 CAR-T 细胞治疗的后续结果,特别是对于axi-cel。桥接治疗的可能结局是肿瘤体积减小和/或患者状态改善,但也可能具有毒性或无效。

学者对大型多中心队列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更好地了解在 axi-cel 制备过程中,接受桥接治疗的患者与未接受桥接治疗的患者相比结局如何。研究结果近日发表于《Blood Advances》。

图片

要点

1、在接受 axi-cel 的患者中,桥接治疗对缓解率、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无显著影响。

2、放疗桥接的结局与非放疗桥接治疗相似。

研究结果

该研究纳入美国淋巴瘤CAR T联盟17家中心接受axi-cel单采的R/R LBCL患者。分析包括意向治疗 (ITT) 和改良 ITT(mITT) 分析;mITT分析纳入所有接受 axi-cel 治疗的患者,而 ITT 分析纳入所有接受白细胞单采的患者,无论其最终是否接受 axi-cel 输注。

患者特征

298例患者接受白细胞单采,其中23例患者未接受 axi-cel 治疗:20例体能状态下降或在 CAR T 细胞给药前死于疾病进展,1例因严重感染推迟,1例因肾衰竭推迟,1例在类固醇桥接治疗后疾病无法测量。在接受axi-cel(即“输注”或 mITT 队列)的275例患者中,143例 (52%) 患者接受了桥接治疗。整个队列中,从白细胞单采至开始清淋化疗的中位时间为26天。在298例白细胞单采(或称 ITT 队列)中,160例患者 (54%) 接受了桥接治疗。接受桥接治疗的患者中89%(143/160)最终接受 axi-cel 治疗,但未桥接治疗的患者中96%(132/138)最终接受 axi-cel 输注(图1)。

图片

与未接受桥接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桥接治疗的患者具有更高比例的高危基线特征(表1),这些包括体能状态较差 (ECOG>2)、IPI评分较高、大肿块发生率较高、LDH水平较高和不符合 ZUMA-1 合格标准的患者发生率较高(表1)。

图片

缓解和生存

桥接治疗组的未校正PFS(HR=1.61,P=0.002) 和OS(HR=2.04,P<0.001) 均短于无桥接治疗组(图2A,B)。在多变量分析中,校正混杂因素(包括性别、ECOG、分期、治疗线数、难治性、既往自体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时LDH、大肿块和符合 ZUMA-1 的所有合格标准)后,PFS(HR=1.13,p=0.481)或OS(HR = 1.47,p=0.053) 不再存在差异。输注 axi-cel 后,无 桥接治疗组患者的完全缓解 (CR) 率显著更高 (70% vs 59%,p=0.04),总缓解率 (ORR) 数值更高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 (87% vs 79%,p=0.08)(图2C)。倾向性评分匹配(包括性别、ECOG、分期、治疗线数、难治性、既往自体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时LDH、大肿块、IPI和符合 ZUMA-1 的所有合格标准)后的分析显示,桥接治疗组和无桥接治疗组之间的PFS(HR=1.25,P=0.23)、OS(HR=1.39,P=0.09)、ORR和 CR 率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图2D、E和F)。

图片

毒性

mITT 队列中接受桥接治疗与未接受桥接治疗的患者的毒性见表2。输注 axicel 后,桥接治疗组患者的重度(≥3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CRS)(8% vs. 5%,p=0.35) 和重度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 (ICANS)(34% vs. 27%,P=0.2)相似;但桥接治疗组入住 ICU 率较高(42% vs. 23%,p=0.001),中位住院时间也是如此(平均18.5天vs. 15.7天,p=0.04)。虽然未收集血细胞减少的数据,但桥接治疗组 CAR T 治疗后 G-CSF 的使用率较高 (48% vs. 33%,p=0.01)(表2)。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桥接治疗组与无桥接治疗组的≥3级CRS、≥3即ICANS、G-CSF使用率、入住 ICU 率和住院时间无统计学显著差异(表2)。

图片

数据截止时,mITT队列中共有129例患者死亡,其中82例患者 (64%) 接受了桥接治疗。桥接治疗组9例 (7%) 和无桥接治疗组3例 (2%) 死于非复发原因。

桥接治疗类型对结局的影响

桥接治疗由治疗医生酌情提供,导致剂量、方式和使用的方案也不同。为了便于分析而将桥接治疗方案 (mITT 队列,N=143) 分为化疗 (N=72)、靶向治疗 (N=15)(来那度胺、伊布替尼等)、仅放疗 (N=19) 和皮质类固醇 (N=37)。在接受桥接化疗、靶向治疗、放射治疗和皮质类固醇治疗的患者中,PFS(中位 PFS 分别为6.2、5.1、6.0和4.5个月;单变量P=0.88,多变量分析P=0.75)和OS(中位 OS 分别为19.6、14.9和11.4个月和未达到;单变量P=0.37,多变量分析P=0.64)均无显著差异(图3A-B)。此外作者比较了包括放疗(RT桥接)的桥接治疗方案 (N=26,包括19例单纯RT和7例RT联合全身治疗) 与所有其他桥接治疗方案联合(非 RT 桥接)(N=117) (mITT)。考虑到与使用或不使用放疗作为桥接治疗相关的潜在混杂变量,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从非 RT 桥接组中确定44例受试者,其基线特征与24例接受 RT 桥接的患者匹配。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未观察到 RT 桥接组和非 RT 桥接组之间PFS、OS、ORR或 CR 率的统计学显著差异(图3C、D和E)。

图片

ITT分析

在ITT队列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在所有接受白细胞单采的患者中比较了桥接 (n=160) 与无桥接治疗(n=138),无论最终是否接受 axi-cel 输注(图1)。倾向性评分匹配后,ITT分析产生的结果与 mITT 分析相似。

总结

在这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中,作者分析了在输注 axi-cel 治疗 R/R LBCL 之前接受桥接治疗的患者的特征和结局,发现选择接受桥接治疗的患者具有较高比例的 axi-cel 失败高危特征,包括体能状态较差、IPI评分较高、疾病体积较大和 LDH 升高。在未校正的分析中,mITT队列中接受桥接治疗和 axi-cel 的患者的 PFS 和 OS 显著较差,CR率较低;但在多变量分析和倾向性评分匹配后,PFS、OS、ORR和 CR 率之间无显著差异。尽管桥接治疗未增加 CAR T 细胞治疗的风险,但使用的桥接治疗类型在改善高危特征的患者结局方面也并不成功。

总的来说,在33个月的长期随访中,目前的桥接疗法对 CAR T 治疗后的治疗结果没有显著影响,桥接放疗并不优于非放疗桥接;但应根据个体情况谨慎考虑提供桥接治疗的决定。此外,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哪种类型的桥接治疗可以改善接受自体 CAR-T 细胞产品的患者的结局。

参考文献

Jain MD,et al. Bridging therapy with axicabtagene ciloleucel for large B-cell lymphoma: Results from the US lymphoma CAR-T consortium.Blood Adv . 2023 Nov 16:bloodadvances.2023011489. doi: 10.1182/bloodadvances.2023011489.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175883, encodeId=ab5921e5883c3,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b633108840b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axi-cel#</a> <a href='/topic/show?id=80d2108841b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08840, encryptionId=b633108840b8, topicName=axi-cel), TopicDto(id=108841, encryptionId=80d2108841bf, topicName=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ue Dec 19 15:31:01 CST 2023, time=2023-12-19,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NEJM:ZUMA-7研究4年随访,axi-cel的生存期优于标准治疗

axi-cel和SOC组中位OS分别为未达到和31.1个月,4年OS率分别为54.6%和46.0%,证实axi-cel作为早期复发或难治性LBCL的二线治疗优于SOC。

Blood:ZUMA-1研究5年随访结果,axi-cel或有治愈潜力

CD19 CAR-T产品Axicabtagene-ciloleucel (axi-cel)在美国最早获批的适应症是既往治疗≥2线的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R/R LBCL),后获批用于一线免疫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