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模块化通信无导线起搏除颤器系统效果评价
2024-10-19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在无导线起搏器与皮下ICD无线通信方面,无导线起搏器与皮下ICD之间的通信效能超过了性能目标。
与经静脉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相比,皮下ICD与导线相关的并发症更少;然而,皮下ICD不能提供心动过缓和抗心动过速起搏。模块化起搏器除颤器系统是否安全尚不清楚,该系统包括与皮下ICD无线通信的无导线起搏器,以提供抗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的起搏。
近日,顶级医学期刊NEJM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多国单组研究,招募有室性心律失常猝死风险的患者,并在植入模块化起搏器除颤器系统后随访6个月。该研究的安全性终点是无导线起搏器相关的主要并发症,与86%的性能目标进行评估。两个主要性能终点是起搏器与ICD之间的成功通信(性能目标,88%)和在0.4毫秒脉宽下的起搏阈值高达2.0 V(性能目标,80%)。
研究人员招募了293例患者,其中162例处于6个月的终点队列,151例完成了6个月的随访期。患者平均年龄60岁,女性占16.7%,左室射血分数平均值(±SD)为33.1±12.6%。无导联起搏器相关重大并发症患者比例为97.5%,超过了预定的性能目标。无线设备通信在98.8%的通信测试中成功,超过了预定目标。151例患者中,147例(97.4%)起搏阈值低于2.0 V,超过了预定目标。通过抗心动过速起搏成功终止心律失常发作的百分比为61.3%,并且没有因通信失败而无法进行抗心动过速起搏。162例患者中,8例死亡(4.9%);没有一例死亡被认为与心律失常或植入过程有关。
在无导线起搏器与皮下ICD无线通信方面,无导线起搏器与皮下ICD之间的通信效能超过了性能目标,在6个月时,无导线起搏器与皮下ICD之间的通信以及在0.4毫秒脉宽下起搏阈值高达2.0 V的患者百分比优于导线起搏器。
原始出处:
Reinoud E. Knops,et al.A Modular Communicative Leadless Pacing–Defibrillator System.NEJM.2024.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401807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效果# #模块化通信无导线起搏除颤器系统#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