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ional Psychiatry: 虚拟现实与多模态数据结合提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诊断准确性
2025-01-05 xiongjy MedSci原创 发表于陕西省
基于虚拟现实的多模态评估方法通过整合眼动追踪、自评数据、CPT任务表现和体动指标,成功将ADHD与健康对照个体区分开,测试集准确率达到81%。EEG信号未显著提高分类效果。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复杂且异质性很高的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冲动性和多动性。现有的ADHD诊断通常依赖于临床访谈和自我报告评估。然而,这种方法容易受到患者主观偏见的影响,可能导致误诊或漏诊。此外,ADHD的异质性特点增加了诊断的复杂性,目前尚无单一的可靠生物标志物。研究表明,多模态数据(如神经心理测试和体动指标的结合)在提高诊断准确性方面具有潜力。本研究通过虚拟现实(VR)技术构建生态有效的评估环境,结合多种测量指标(如眼动追踪、脑电图、行为和体动),并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对ADHD和健康对照组(HC)进行分类。
研究在两个独立的临床试验中进行,使用虚拟现实环境(虚拟研讨室,VSR)完成持续表现任务(CPT)。参与者被分为训练样本(ADHD组25人,HC组25人)和测试样本(ADHD组18人,HC组18人)。在VR环境中,参与者完成注意力任务,同时记录头部运动、眼动行为、脑电图(EEG)信号,以及自评的注意力、冲动性和多动性水平。参与者筛选中,ADHD组需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的诊断标准,并通过详细的临床访谈确认诊断。排除标准包括严重的精神或神经疾病,例如精神分裂症、癫痫等。实验分为两部分。在第一阶段,参与者接受DSM-5基础访谈和多种心理评估量表的测试;第二阶段中,参与者在VR实验室完成CPT任务。任务分为带干扰和不带干扰两个阶段,干扰包括视觉、听觉和视听刺激。使用眼动追踪设备记录参与者的凝视行为,并采集EEG数据以分析脑电频率特征。从多模态数据中提取76项特征,包括CPT表现、头部运动、眼动指标、EEG信号和自评数据。采用支持向量机(SVM)模型,使用嵌套交叉验证优化特征选择,并在独立测试集中验证模型性能。
图1:本研究中虚拟研讨室的机器学习分析方法学
在训练集上,使用全部76项特征的SVM模型的交叉验证准确率为76%;在测试集中,模型准确率为69%。通过最大相关性最小冗余(MRMR)方法筛选的11项最优特征组成的模型在测试集中达到了81%的准确率(敏感性78%,特异性83%)。最终模型的11个特征来源于自评数据(3项)、眼动指标(4项)、CPT表现(3项)和头部运动(1项),而EEG信号未对分类有显著贡献。最具区分能力的特征包括自评的注意力不集中、冲动性和多动性评分;眼动指标如凝视持续时间的变异系数;CPT表现如反应时间变异系数等。
研究结果表明,基于VR和多模态数据的诊断方法可以有效区分ADHD和健康个体。与传统单一测量指标相比,多模态方法能够更全面地反映ADHD的异质性特征,尤其是在动态和生态化环境下。然而,本研究发现EEG频率信号在分类中未提供额外信息,这可能是因为EEG频带在ADHD中的标志性研究结果尚不一致。研究还强调,自评数据虽然可能存在偏差,但在实时体验采样中能够反映个体动态症状,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同时,模型的性能在独立测试集中得到了验证,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泛化性。
图2:基于多模态训练数据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嵌套交叉验证性能
通过虚拟现实和机器学习技术,本研究展示了一种多模态的ADHD评估方法,能够在高生态效度的环境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尽管EEG指标在本研究中未提供显著贡献,但其他测量域如眼动行为、自评数据和CPT表现为ADHD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未来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探索更广泛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并验证该方法在临床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原始出处: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多模态的ADHD评估方法,能够在高生态效度的环境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3
未来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探索更广泛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并验证该方法在临床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4
#机器学习# #虚拟现实技术#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