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兜铃酸致肝癌事件调查:我们的传统中药是否安全?

2017-11-02 陈聪、鲍晓菁 新华网

一篇马兜铃酸的重磅论文,近日登上权威医学期刊《科学—转化医学》封面。论文称,在中成药里广泛存在的马兜铃酸成分和亚洲人的肝癌相关。与此同时,一份含马兜铃属药材的药品名单在坊间流传。马兜铃酸真的会导致肝癌?含马兜铃酸的药是否都不能吃了?我们的传统中药又是否安全?记者进行了调查。“一种草药的黑暗面”——马兜铃酸有可能导致肝癌?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10月中旬发表一篇封面论文,题为《台湾及更广亚洲地区

一篇马兜铃酸的重磅论文,近日登上权威医学期刊《科学—转化医学》封面。论文称,在中成药里广泛存在的马兜铃酸成分和亚洲人的肝癌相关。与此同时,一份含马兜铃属药材的药品名单在坊间流传。马兜铃酸真的会导致肝癌?含马兜铃酸的药是否都不能吃了?我们的传统中药又是否安全?记者进行了调查。

“一种草药的黑暗面”——马兜铃酸有可能导致肝癌?


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10月中旬发表一篇封面论文,题为《台湾及更广亚洲地区的肝癌与马兜铃酸及其衍生物广泛相关》,杂志编辑以“一种草药的黑暗面”为题推荐了这篇论文。而这篇论文的结论是:马兜铃酸与肝癌之间存在“决定性关联”。

基于对全世界共计1400多个肝癌样本的分析,论文指出,含马兜铃酸的草药在亚洲尤其中国台湾被广泛使用,但并没有直接说马兜铃酸是当地肝癌高发的原因。

针对这篇论文的内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发言人回应称,根据流行病学大样本、大数据分析,我国肝癌患者主要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是否与马兜铃酸有直接关系,尚无直接有力的数据支撑。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主任詹思延认为,从流行病学的角度讲,这篇论文指出的“决定性关联”并不能证明马兜铃酸和肝癌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关联’和‘因果’是两个概念,如果要证实二者的因果关系,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包括基础研究、流行病学的前瞻性或历史性队列研究,并采用病因推断准则进行因果推断”。

“这篇论文的意义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假设的链条,一个有价值的研究方向。”詹思延说。

藿香正气口服液“被黑”——如何正确认识马兜铃酸毒性?


一份“含马兜铃属药材的已上市中成药品种名单”正在朋友圈疯传,藿香正气口服液等常用药赫然在列。有业内人士指出,藿香正气口服液中有一味厚朴,而厚朴作为一味含马兜铃酸的药材,正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非处方中成药中。

有网友留言:“难道名单上的这些药都不能吃了?”

专家就此指出,首先,马兜铃酸具有明显肾毒性;其次,不是所有马兜铃科植物都含马兜铃酸;再次,我国已调整药材使用部位,将马兜铃科植物细辛的药用部位由全草改为根和根茎,根和根茎几乎不含马兜铃酸。

食药监总局新闻发言人指出,虽然马兜铃酸与肝癌的直接相关性尚无直接有力数据支撑,但马兜铃酸具有明显肾毒性,可造成肾小管功能受损,甚至存在引发肾癌的风险。

该发言人指出,我国自2003年以来,已对含马兜铃酸药材及中成药采取了一系列风险控制措施。马兜铃酸肾损害病例数量大幅下降,未收到直接引发肾癌报告。

食药监总局新闻发言人提醒患者,药品要严格按照医生处方和医嘱使用,注意含马兜铃属药品的肾毒性、致癌性的风险。任何药品都不能大剂量、长时间服用。

马兜铃酸的“黑历史”——我们的中药是否安全?

马兜铃酸曾两次引起对中医药的争论。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比利时研究发现,含有马兜铃酸的草药减肥药导致女性肾损害,被称为“中草药肾病”,引起世界关注;另一次是2003年的“龙胆泻肝丸事件”,媒体披露中药中的关木通成分含马兜铃酸导致肾病。随后,有关部门取消了关木通药用标准,并将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制剂列为处方药。

近年来,我国中药不良反应报告病例数增加,又有外国研究报告指出中国传统药材中发现“有毒物质”,也引发舆论对中药安全性的担忧与讨论。

专家指出,首先要明确的是,中药毒副作用始终存在。“中药没有毒的说法害惨了中药,其实它的毒副作用既不比西药轻,也不比西药更严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主任李平说。

詹思延指出,自古就有“是药三分毒”的说法,首先是要承认中药的毒副作用,在这个基础上规范使用。而对于患者来讲,要加强宣传和科普,消除患者对服用传统中药、天然药、保健品等无毒的错误认识。

对于中医药近年来出现的安全性和信任“危机”,专家指出,其原因并非中医理论和药材本身出现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使其走上规范化发展道路。

詹思延指出,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中药临床使用不良反应的主动监测,对各医疗机构的电子健康病历、各医保报销数据库、药品监管数据库进行统一与标准化,转化为通用数据模型,指导合理用药,降低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食药监总局新闻发言人强调,所有把含马兜铃酸药材作为原料生产制剂的企业,都要对其产品进行安全性评价,限期提供评估结论,逾期未能提供评估结论,要停止生产,注销药品批准文号;有评估结论的,要提出风险控制措施,经药品审评中心审评后,对获益大于风险的修改完善说明书,对风险大于获益的予以淘汰。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PNAS:马兜铃酸可致肾功能衰竭和癌症发生

马兜铃酸(Aristolochia acid,AA)是救治病人的中草药中的一种组分,目前研究者发现,这种马兜铃酸因为其毒性可以引起个体肾功能衰竭以及上泌尿道癌症。 马兜铃酸(Aristolochia acid,AA)是救治病人的中草药中的一种组分,目前研究者发现,这种马兜铃酸因为其毒性可以引起个体肾功能衰竭以及上泌尿道癌症。研究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了近日的国际杂志PNAS上。美国人类健康服务中

炸开锅!这些药致肝癌?

近日,一篇关于马兜铃酸的论文,在权威医学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 Medicine》上,并荣登该杂志封面。这篇探讨马兜铃酸与肝癌关系的论文,瞬间在全社会炸开了锅。 ▍天造地设的“理想毒药”? 说起马兜铃酸,早在1993年,马兜铃酸就作为肾衰竭元凶被人们所认识,只需要130毫克的马兜铃酸就可以导致肾病。 而本次上封面的,是来自新加坡和台湾的研究人员的

Sci Transl Med:新证据证明马兜铃酸致癌

很多人借助草药补充剂来改善健康状况。在东亚地区,人们坚信传统医学的疗效,未经加工的草药和现代药品被一起陈列在药房中。但是两项新研究指出,在某些补充剂中发现的一种成分可能会致癌。【原文下载】 正在被讨论的这种成分是马兜铃酸,这是在多叶、多花的葡萄藤中发现的一种被称作马兜铃属的化合物。几个世纪以来,马兜铃属植物一直被用于在传统医学中治疗关节炎和减轻分娩疼痛,或用作其他途径。目前,在补充剂中发现的马兜

惊!亚洲肝癌高发或与含马兜铃酸的中药有关?

本文指导专家赵   宏,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陆荫英,解放军第302医院肝脏肿瘤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最近一篇研究火了!10月18日,科学杂志旗下转化医学子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发表了一篇研究证明在亚洲(特别是中国大陆、中国台湾),肝癌的发生与马兜铃酸导致的突变密切相关。换句话说,马兜铃酸有造成肝癌的风险!研究者对亚洲各地肝癌样本做了

对含马兜铃酸药品的安全性,国家食药总局回应了

马兜铃酸具有明显肾毒性,可造成肾小管功能受损,甚至存在引发肾癌的风险。 中国自2003年以来,已对含马兜铃酸药材及中成药采取了一系列风险控制措施。采取措施后,马兜铃酸肾损害病例数量大幅下降,未收到直接引发肾癌报告。 根据流行病学大样本、大数据分析,中国肝癌患者主要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是否与马兜铃酸有直接关系,尚无直接有力的数据支撑。 我们提醒患者,药品要严格按照医生处方和医嘱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