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1个

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钙库 点击跳转

Cell:内质网<font color="red">钙库</font>Ca2+释放的新通道CLAC被发现

Cell:内质网钙库Ca2+释放的新通道CLAC被发现

Ca2+能发挥细胞信使的功能,是由于胞浆中Ca2+(nM)与胞内钙库(如内质网、肌浆网; mM)和细胞外Ca2+(mM)之间存在浓度梯度,一些生理或病理刺激会使胞内Ca2+浓度大幅度提高,激活下游的靶蛋白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 - 内质网,钙库 - 2016-05-20

骨质疏松 补钙就够了吗?

骨质疏松 补钙就够了吗?

一提到骨质疏松,许多人都会联想到补钙。那么,出现骨质疏松后,及时补钙能否有一些帮助?上海长征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石勇铨表示,补钙是骨质疏松治疗的基础治疗,是必须的。此外,还应注意三级预防。

新民晚报 - 骨质疏松,骨密度检查 - 2017-11-23

Nat Commun:失重性骨丢失分子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Nat Commun:失重性骨丢失分子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失重性骨丢失是航天员长期在轨飞行所面临的关键医学问题。2019年 4月8 日,国际权威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以“TMCO1-mediated Ca2+leak underlies osteoblast functions via CaMKII signaling”为题在线发表了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李英贤团队和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王显花团队的研究文章,报道了该

iNature - 骨丢失,RUNX2乙酰化,失重 - 2019-04-10

抑癌物佛波酯长期使用可促进肿瘤发生

抑癌物佛波酯长期使用可促进肿瘤发生

蛋白激酶C(PKC)系统,该系统中的第二信使是磷脂肌醇,故又称为磷脂肌醇信号途径。PKC系统由三个成员组成:受体、G蛋白和效应物。Gq蛋白也是异源三体,其α亚基上具有GTP/GDP结合位点,作用方式与cAMP系统中的G蛋白完全相同。该系统的效应物是磷酸肌醇特异的磷脂酶C-β,此处的β表示一种异构体。在PKC系统信号转导途径中,膜受体与第一信使分子结合后,激活膜上Gp蛋白,然后Gq蛋白激活磷酸脂酶C

生物360 - 致癌,肿瘤,癌症 - 2015-01-28

Cell:一种肿瘤疗法被证明是促进肿瘤生长

Cell:一种肿瘤疗法被证明是促进肿瘤生长

蛋白激酶C(PKC)系统,该系统中的第二信使是磷脂肌醇,故又称为磷脂肌醇信号途径。PKC系统由三个成员组成:受体、G蛋白和效应物。Gq蛋白也是异源三体,其α亚基上具有GTP/GDP结合位点,作用方式与cAMP系统中的G蛋白完全相同。该系统的效应物是磷酸肌醇特异的磷脂酶C-β,此处的β表示一种异构体。在PKC系统信号转导途径中,膜受体与第一信使分子结合后,激活膜上Gp蛋白,然后Gq蛋白激活磷酸脂酶C

生物360 - 肿瘤疗法 - 2015-01-27

Nature子刊:运动后肌肉酸痛?这是肌肉在进行自我保护

Nature子刊:运动后肌肉酸痛?这是肌肉在进行自我保护

许多人一定都经历过在剧烈运动后感到肌肉酸痛的症状。医学上一般将运动引起的肌肉酸痛分为两种:一种是运动后疼痛立即出现,但其消失得也快,这种叫做急性肌肉酸痛。另一种是在运动后几小时或一夜之后才出现,并伴有疲倦乏力,甚至会出现肌肉痉挛、僵硬等症状。这种肌肉疼痛消失得比较缓慢,常常3~4天甚至6~7天之后才能完全恢复,这种症状则称为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或运动后疲劳。对于一些不常锻炼的人来说,突然进行

生物探索 - 运动,肌肉,保护机制 - 2017-02-18

前列腺癌钙信号机制及靶向药物总结!

前列腺癌钙信号机制及靶向药物总结!

前列腺癌是全球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男性的健康。钙离子信号通路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这一通路包括多种钙离子通道、转运体和效应分子,它们共同调控细胞内的钙离子水平。

MedSci原创 - 前列腺癌,钙信号 - 2024-05-19

炎症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

炎症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致死性神经变性性疾病,1906年由AlosisAlzheimer首先描述。临床上以进行性智能减退、行为紊乱和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

ANDs - 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治疗,中枢神经系统 - 2023-02-18

好文推荐 | 舞蹈症-棘红细胞增多症临床特征及诊治

好文推荐 | 舞蹈症-棘红细胞增多症临床特征及诊治

本文通过总结相关文献,针对ChAc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疾病管理及预后进行阐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 神经棘红细胞增多症,舞蹈症-棘红细胞增多症 - 2023-10-27

单抗类药物研发全景图

单抗类药物研发全景图

抗体是一种由效应B细胞分泌的免疫球蛋白,协助免疫系统鉴别、中和抗原或其他外来物质。1975年,Kohler和Milstein首先建立了杂交瘤技术。该技术通过体外持续培养骨髓瘤细胞,融合可分泌抗体的B淋巴细胞,再次经黄嘌呤氨基蝶呤胸苷筛选及克隆化得到大量单克隆细胞株。这一技术为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抗体是具有4条多肽链的对称结构,其中2条较长、相对分子量较大的相同的重链(H链);

MedSci原创 - 单抗 - 2018-12-30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局部枸橼酸抗凝管理:中国急诊医师共识指南推荐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局部枸橼酸抗凝管理:中国急诊医师共识指南推荐

根据最新的研究证据以及专家组的临床经验,考虑到可推广性、适宜性和潜在资源利用,同时权衡临床优缺点,最终由专家共识形成了16条指南建议。

重症医学 - 局部枸橼酸抗凝,连续性肾脏替代 - 2023-08-21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