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

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乳头 点击跳转

JAMA:炎症引起GERD

JAMA:炎症引起GERD

胃食管反流病(GERD)可能是由免疫反应引起的,而不是直接胃酸化学损伤引起。此研究于2016年5月17日在线发表在JAMA上。

医学论坛网 - GERD,炎症,免疫反应 - 2016-05-19

局限性血管角化瘤一例

局限性血管角化瘤一例

病例介绍患者男,18岁,右下肢屈侧红斑、增生及角化18年。患者诉出生后即有右小腿屈侧红斑,按之可褪色,2-3年后皮损逐渐增多,表面增厚、角化,皮损范围逐渐扩大。患者诉皮损无任何自觉症状。既往史、家族史无特殊。查体体检: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右侧小腿及足底可见3 cm×4 cm, 排列呈线状,踝部及以上皮损可见表面明显增厚、表面角化呈疣状,触硬,未见渗出、结痂、溢脓,见图1。超声检查:右小

中华皮肤科杂志 - 病例 - 2017-02-13

病例报道 | 一位67岁女性的胆管扩张:眼见为实

病例报道 | 一位67岁女性的胆管扩张:眼见为实

2020年2月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内科潘鹏博士、柏愚教授、李兆申院士等在英国胃肠病学会官方期刊Gut上发表了一篇病例报告,对一例少见的胆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进行了报道。

消化界 - 胆管扩张 - 2020-02-08

灰结节错构瘤丨影像诊断要点

灰结节错构瘤丨影像诊断要点

灰结节错构瘤丨影像诊断要点:婴儿伴患痴笑型癫痫或性早熟稍大些的儿童患性早熟;身材高大、超重和骨龄提前。

熊猫放射 - 与灰结节相连的无强化性下丘脑肿块,无蒂或有蒂,肿块位于乳头体和漏斗之间 - 2022-10-29

罕见病例:原发性胃疣状癌

罕见病例:原发性胃疣状癌

原发性胃鳞状细胞癌(Primary gastric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是一种罕见的胃癌亚型。鉴于胃内为腺上皮,故其发病机制仍有争议,有几种假设学说。

扫地僧一听 - 原发性,胃疣状癌 - 2019-03-06

医美怪谈:抽脂术后10天,颅内压升高??

医美怪谈:抽脂术后10天,颅内压升高??

今天我们学习一个病例,患者接受了环形躯干吸脂术,随后出现延迟性头痛和指向IIH的视觉变化。

肉毒毒素btxa - 并发症,视力丧失,特发性颅内高压,吸脂术 - 2024-05-24

病理干货 | 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诊断要点

病理干货 | 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诊断要点

卵巢的交界性肿瘤不同于其他的交界性肿瘤,可发生种植、淋巴结累及、也可以是晚期,进一步发展成低级别浆液性癌。现分享一例工作中遇到的病例,供大家学习。

上海阿克曼病理 - 卵巢肿块,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浸润性低级别浆液性癌 - 2023-11-20

Developmental Cell:中南大学李吉团队等发现治疗雄性激素性脱发新方法,可激活毛囊再生

Developmental Cell:中南大学李吉团队等发现治疗雄性激素性脱发新方法,可激活毛囊再生

脱发的原因众多,其中最主要的是雄激素源性脱发(雄脱),占比超过90%,据统计,我国雄激素源性脱发的患病率男性为21.3%,女性为6.0%,且有逐年升高、低龄化发展的趋势。

生物世界 - 脱发,毛囊再生 - 2022-07-07

经腋窝切口入路内窥镜辅助下行假体隆乳术

经腋窝切口入路内窥镜辅助下行假体隆乳术

经腋窝切口入路行假体隆乳是我国隆乳术的重要手术方式之一。随着微创外科理念的进步和外科手术器械的发展,经腋窝切口入路(以下简称“经腋路”)在内窥镜辅助下剥离乳腺后或胸大肌后腔隙完成假体置入,逐渐成功 运用于美容外科临床,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1-7]。然而部分医院和医生对内窥镜辅助隆乳的临床优势认识不足,一些就医者因费用问题对内窥镜辅助隆乳接受度不高。本文以本院2014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经

中国美容医学 - 腋窝切口,内窥镜,假体隆乳术 - 2019-11-19

2014 WHO 宫颈癌综合防治基本实践指南(第二版)

2014年12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子宫颈癌综合防治基本实践指南(第二版)》,该指南旨在帮助世界各国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子宫颈癌。

WHO官网 - 宫颈癌,WHO - 2014-12-01

逐渐增大颈部肿物的13岁女孩

     13岁女孩因一个逐渐增大的颈部肿物到本院儿科内分泌门诊就诊。8天前,该病人注意到颈部肿胀并有吞咽痛。2天后,她的初级保健师注意到该病人甲状腺增大。血清促甲状腺素水平为5.59 μU/ml(参考范围0.28~3.89μU/ml),游离甲状腺素水平为0.88 ng/dl(参考范围0.58~1.64ng/dl),以及总三碘甲腺原氨酸水平为159 ng/d

肿瘤,甲状腺癌 - 2011-06-07

非甾体抗炎药致肾损伤“三宗罪”

    目前, 非甾体抗炎药(NSAID)已成为全球使用最多的药物种类之一,被广泛应用于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以及多种发热和疼痛症状的缓解。然而,伴随NSAID 的广泛应用,相关的副反应问题也日益凸显。研究发现,NSAID 存在潜在的消化道出血、心血管、肾脏、肝脏损害等风险。在短期、少量应用NSAID 时,副作用发生率低;若长期使用,尤其是在部分种类NSA

医师报 - 非甾体抗炎药,肾损伤,NSAID - 2012-04-10

乳腺良性肿瘤普通外科临床路径(2011年版)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本组疾病包括乳房纤维腺瘤、乳管内乳头状瘤等

临床路径,外科 - 2011-07-15

2015 甲状腺良性结节、微小癌及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热消融治疗浙江省专家共识(2015版)

热消融作为肿瘤的治疗方法之一已经广泛应用于肝癌等领域。然而国内外对于其在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应用中仍然有很大的分歧。韩国放射协会和意大利专家分别在2012 年和2015 年发表了甲状腺结节的热消融治疗共识。而目前国内甲状腺的热消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极为迅猛,但在繁荣的背后乱象丛生,缺乏严格的指证把握。为严格规范热销融技术在甲状腺肿瘤中的应用,浙江省抗癌协会甲状腺肿瘤专业委员会多次组织相关专业的专家进行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6,25(7):944-946. - 甲状腺良性结节,微小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 - 2016-08-16

肿瘤浸润甲状腺外组织提示V区淋巴结转移风险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普外科陈锐、魏涛等的一项研究表明,肿瘤浸润甲状腺外组织及同侧Ⅱ、Ⅲ、Ⅳ区淋巴结同时转移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Ⅴ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对于这一类患者建议行Ⅴ区淋巴结清扫。研究人员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10年11月资料完整的12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31例,女性91例;中位年龄38.5岁。每个病例

医学论坛网 - 甲状腺乳头状瘤,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 - 2012-07-04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