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给普通医生开出200万的年薪,你会去吗?

2017-07-06 佚名 健康智汇

虽然还不是普遍现象,但从市场上的招聘信息来看,已经有医疗机构愿意给一名普通(指非领导干部)的资深医生开出200万+的年薪。从此前的信息看,200万其实也早已是一个社会办医疗机构挖走公立医院院长或副院长的常规价格。如今应该也已经水涨船高了。资本在强力拉动医生走出体制的同时,也在努力完成医疗知识和经验从体制内向体制外的转移。只是从现状来看,社会办医做得还不够好。随着政府强力推行医联体,社会办医行业呈现

虽然还不是普遍现象,但从市场上的招聘信息来看,已经有医疗机构愿意给一名普通(指非领导干部)的资深医生开出200万+的年薪。

从此前的信息看,200万其实也早已是一个社会办医疗机构挖走公立医院院长或副院长的常规价格。如今应该也已经水涨船高了。

资本在强力拉动医生走出体制的同时,也在努力完成医疗知识和经验从体制内向体制外的转移。只是从现状来看,社会办医做得还不够好。

随着政府强力推行医联体,社会办医行业呈现出了愈发悲观的市场预期。原来的公立医院只是一个单体,未来可能是一个集团。

再加上医保支付对象将逐渐由个体医疗机构转变为区域医疗服务体系,这将使得那些尚未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而且又非常难以获得医保资质的社会办医疗机构几乎陷入绝境。

但是,强大如此的公立医疗体系,仍然存在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医生。而且,其实是医生的工作方式,真正决定了未来医疗的走向。

就比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个人诊所、互联网、AI技术等,一旦医生开始个体行医,他们被应用的速度将大大加快。关于此,看看张强医生集团这两年的举措就知道了。

不过在此之前,医生工作方式还需要完成“从0到1”的改变,即从体制内执业改变为自由执业。而一旦完成这个过程,医疗服务体系将由以机构为中心过渡到以医生个人为中心。

随之而来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变化,将会是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之间的彻底平等。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在医生自由执业以后,都将成为仅仅提供基础设施的机构而已。这方面,公立医院毫无优势。

可是,眼下最大的问题是,“从0到1”这步竟是如此艰难。

过去,社会办医在推动医生自由执业方面所采取的策略是“阵地战”。就是把医院建好,把相应的政策、资质、准入备好,以一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姿态等医生来。

但这种策略受政策牵制以及主管行政部门意志的左右太大,不仅投入成本高,而且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甚至有可能出现一旦政策风向变了,所有努力便都前功尽弃的可能。

于是,近几年开始出现以“运动战”为代表的新策略。所谓运动战,就是加速医生的运动。我觉得这个加速包括几个方面:

一个是品牌建立的速度。我们知道,医生品牌这方面最典型的案例之一是儿科医生崔玉涛。在没有今天信息手段的条件下,崔医生的品牌积累花了十几年。

但是在技术手段、品牌运营等多种因素推动下,如今捧红一个医生的速度已经非常快。这方面最典型的案例之一,是创办“小大夫漫画”的熊猫医生阿缪,仅用了两年不到的时间。

一个是兑现价值的速度。在体制内,一个医生如果想兑现自己的价值有两条路:一条是熬成科主任、主委;一条是疯狂收红包。前一条路太窄,后一条路太险。

后来社会办医发展起来后,医生价值兑现进一步提速,当他在体制内已经比较资深以后,便可以在民营医院拿到不错的回报。

如今,这个速度进一步加快。作为一名医生,一旦通过运营火了,那么很快资本就会对你进行估值。这个时候你的价值其实已经超过自身,而已经是一家公司、甚至一个领域的价值。

段涛院长是这方面特别典型的成长路径。段院长在成为网红后所实现的价值,已经不仅仅是为自己赢得一份回报丰厚的工作,更有可能通过影响别人、影响企业、影响行业来兑现更大价值。

这两方面的加速直接带来的结果,让走出体制的医生可以更快赢得患者,可以更快挣更多的钱。换句话说,它在加速改变了“走出体制”的含义。

以前,“走出体制”意味着一个医生将失去编制、晋升等保障,不得不在丛林法则中博取自己的生存;如今,“走出体制”意味着更有名,更有钱,更自由,更自尊。

我不是说这个过程已经完成了,而是说它在加速。

最近在看日本这几年很火的一部电视剧《Doctor X》,讲的就是一名自由执业的女医生如何碾压体制内医生的故事。非常好看,五星推荐。

不过要说明的一点是,一名自由执业的医生之所以能够碾压体制内医生,不仅仅是靠技术,其实最关键的是体制内和体制外人才配比的转换。即更多优秀人才在体制外,体制内需要这些优秀的人才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直观上,我们可能觉得这种情况在国内的公立医院体系内不可能存在,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的。大量的公立医院都在寻求与医生集团的合作,以弥补自身医疗能力的不足。

现在的公立医院,可能唯一算得上人员充足的恐怕就是那些顶尖三甲医院了。好的是,这样的医院毕竟不多,而且不可能变得更多。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684322, encodeId=90211684322fc,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884d48958fb'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年薪#</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48958, encryptionId=884d48958fb, topicName=年薪)],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027228078077, createdName=w984454tii, createdTime=Sat Jan 27 03:59:00 CST 2018, time=2018-01-27,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8-01-27 w984454tii

相关资讯

7月,六大政策将影响全国医生!

2017是医改政策实施年,如今,半年将过,在这个中间点上医疗圈又将迎来哪些新政呢,基层医师公社为您盘点下,7月这几大政策即将来临:

福布斯富豪榜5名是医生?医生变富的10种方式,当然指的是美国

近日,美国著名医学网站Medscape的一项调查研究发现,即使是同一专业领域的医生,彼此间的薪资收入差距也是非常大的。比如2005年,研究人员通过对家庭医生的集中调查中发现,有些医生的收入是其他人的三倍。2016年,Medscape医生薪资调查报告发现各个专业领域的医生财富积累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比如整形外科医生中,64%的人拥有100万美元以上的资产,22%的人拥有50万美元或更少的资产;而内

临床与科研 医生当有区分

医生以治病救人为天职,成为一个好医生的前提是医术过硬,但在现实中,医生晋升更重要的任务或许是埋头写论文。日前,在吉林长春举行的中国科协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李连达呼吁,医生的首要职责是治病救人,要警惕做1000台手术和救100个病人不如发1篇论文的现象。

「杀医者」答记者问

「杀医者」答记者问

突发:浙江26岁麻醉医生猝死!曾发朋友圈“还活着真好”

惊闻噩耗,昨晚,浙江邵逸夫医院26岁的规培医生陈德灵猝死。晚上夜班交接班没人,这才发现已经猝死在宿舍。 据网友提供的陈医生的朋友圈显示:“黑+白+黑,下班啦,还活着真好。”时间为2017年4月19日。然而时隔两月,他却没能像其他任何一个普通人那样继续活着! 陈医生朋友圈,2017年5月28日凌晨2点23分:从27号8点到28号2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