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

2022-11-01 华夏影像诊断中心 华夏影像诊断中心

肠套叠:定义近段肠管(套入部)套入或折入远端管腔(鞘部)

  术语

定义

  • 近段肠管(套入部)套入或折入远端管腔(鞘部)

       影像

一般特征

  • 最佳诊断线索

    • 肠内肠,“螺旋弹簧”外观

  • 位置

    • 回肠 - 回肠 > 回结肠 > 结肠 - 结肠

    • 通常小肠型发生在成人,儿童结肠 - 结肠型常见

    • 结肠:恶性肿瘤所致比良性肿瘤更常见

    • 小肠:良性肿瘤比恶性肿瘤更常见

平片表现

  • 平片

    • 气 - 液平面,近端肠扩张,远端肠管萎陷少气

透视表现

  • 钡剂造影检查

    • 经典的“螺旋弹簧”外观

      • 钡剂沉积于套人部及鞘部黏膜皱襞间

    • 肠梗阻近端扩张,远端塌陷环

CT表现

  • “肠内肠”外观

    • 外层为鞘部,内层是套入部

    • 分层状肠系膜脂肪和软组织密度肠壁影

    • 伴随肠套叠的强化肠系膜血管

  • 肾形或香肠状肿块

  • 肠梗阻的特点

    • 气 - 液平面,近端腹胀

    • 梗阻和缺血更多见于前端有实质肿块的长节段性肠套叠

      • CT可以发现前端肿块

  • 短段、非梗阻性肠套叠

    • 常见于 CT

    • 通常无临床意义

MR

  • “肠内肠”或“螺旋弹簧”外观

  • 最佳序列是快速自旋回波T2WI

超声表现

  • 灰阶超声

    • 横位超声:“靶征”、“甜甜圈征”或“牛眼征”

      • 周边低回声晕:水肿的鞘部肠壁

      • 中间高回声区:鞘部和套人部之间的空间

      • 内部低回声环:肠套叠套人部壁

    • 纵轴超声:假肾征或干草叉征

      • 多发细、平行的低回声和无回声条纹

  • 彩色多普勒

    • 肠系膜血管被拖入套入部肠壁之间

成像推荐

  • 最佳影像方案

    • 取决于患者的年龄 / 症状

    • 超声检查对诊断儿童的肠套叠是足够的

    • 多层面 CT 对诊断成人肠套叠是最优的

      • 更好地描述肠套叠的表现、原因和临床意义

       鉴别诊断

原发性肠肿瘤

  • 可引起肠套叠或类似肠套叠表现

  • 类癌、腺癌、胃肠间质瘤(GIST)、脂肪瘤、腺瘤

  • 灌肠或 CT / MR 小肠:检测肿瘤最好的方法

转移瘤和淋巴瘤

  • 非霍奇金淋巴瘤(更常见)

    • 分布:胃(51%)、小肠(33%)

    • 结节状、息肉样,浸润、侵犯肠系膜

    • 受累肠段呈腊肠型肠壁增厚

      • 可能引起或出现类似肠套叠的表现

  • 转移瘤(SB):恶性黑色素瘤、肺癌和乳腺癌

    • 黑色素瘤的转移常表现为肠套叠

      • 通常是多灶的壁内肿块

    • 肺转移和乳腺转移更容易引起肠阻塞

子宫内膜异位

  • 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腔之外

  • 常见部位:盆腔脏器:37% 累及肠管

  • 皱襞呈褶样,斑块状畸形

  • 由于纤维化通常导致高位或低位小肠梗阻,很少肠套叠

美克尔憩室

  • 最常见的先天性胃肠道异常

  • 回肠远端(距回盲瓣 61cm 以内)

  • 可能导致小肠阻塞或肠套叠

    • 美克尔憩室炎症导致小肠痉挛

    • 憩室反折进人肠腔导致肠套叠

       病理

一般特征

  • 病因

    • 大多数成人肠套叠是短节段、一过性、非梗阻性和非肿瘤导致的

      • 特发性或潜在的小肠功能障碍(如乳糜泻)

      • 小儿肠套叠更常见于肠壁淋巴增生

    • 肿瘤所致肠套叠:良性、恶性肿块

      • 良性病变引起的:在小肠中更常见

        • 息肉如脂肪瘤、平滑肌瘤

      • 恶性病变引起的

        • 癌:结肠肠套叠中更常见

        • GIST、类癌、其他恶性病变

      • 转移瘤和淋巴瘤

        • 更常见于小肠肠套叠

    • 术后危险因素(小肠更常见)

      • 缝合线、造瘘口闭合处

      • 肠管粘连

      • 旁路肠段

      • 阑尾残端肉芽肿

      • 异常肠动力、电解质失衡

      • 慢性扩张肠襻

    • 美克尔憩室、乳糜泻、Whipple 病

    • 结肠炎(通常是感染性的)

    • 肠脂垂炎

分期、分级和分类

  • 短段、非梗阻性肠套叠

    • 通常是自限性的,不伴肿块

  • 长节段,梗阻性肠套叠;常伴肿块

直视病理特征

  • 3 层结构

    • 套入部:进入/内部肠管和返回/中层肠管

    • 鞘部:鞘或外管

显微镜下特征

  • 早期:炎性改变

  • 后期:缺血坏死、黏膜脱落

       临床问题

临床表现

  • 最常见的体征/症状

    • 成人:断续的疼痛、呕吐、便中带血

    • 儿童:急性疼痛,可扪及长条形腹部肿块;“红醋栗果冻”大便

人群分布特征

  • 年龄

    • 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儿童>成人

  • 性别

    • 男 = 女

  • 流行病学

    • 成年人少见,儿童常见

      • 95% 的肠套叠发生在儿童

      • 是儿童第二常见的急腹症病因

        • 特发性占90%

        • 通常由于小肠壁的淋巴增生所致

自然病史及预后

  • 并发症:梗阻、梗死、出血、穿孔、腹膜炎

  • 预后

    • 早期:复位或手术切除后预后良好;复发非常罕见

    • 晚期:由于严重血管受压、坏疽、穿孔预后不佳

治疗

  • 对于暂时性无梗阻性的肠套叠,无需治疗

  • 对于小肠型、回 - 结肠型、结肠 - 结肠型,切除

  • 儿童:水压灌肠或空气灌肠复位

    • 手术减压或切除通常用于有并发症的病例(如合并肠缺血)

       诊断要点

关注点

  • 短节段的非梗阻性肠套叠,成人常见,无需治疗

读片要点

  • 钡餐造影

    • 由于钡剂进入肠套叠套人部和鞘部之间形成“螺旋弹簧”样表现

    • 关键点:钡剂勾勒出分叶状肿物

  • CT:肠内肠

    • 肠壁的交替层内充填肠系膜脂肪和血管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097960, encodeId=6390209e96004, content=学习了,就是感觉排版不舒服的样子,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5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cdnapi.center.medsci.cn/medsci/head/2020/01/03/50376e36a7cc3ba0e25d5bd2ceec50a0.jpg, createdBy=e28a5193434, createdName=我们的祖国像花园, createdTime=Tue Nov 01 23:15:34 CST 2022, time=2022-11-01,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22-11-01 我们的祖国像花园

    学习了,就是感觉排版不舒服的样子

    0

相关资讯

常见急腹症的影像学诊断---肠梗阻

在CT诊断肠梗阻时,还应考虑以下问题:腹内、腹外疝的存在与否;是否存在两种以上的病因(如粘连伴肠扭转或腹部疝);肠管有两处以上部位的梗阻;是否合并先天性肠管畸形等。

急腹症肠梗阻的影像学诊断

肠梗阻分类及影像学诊断

小肠腹股沟疝合并肠梗阻

小肠腹股沟疝合并肠梗阻病例分析。

JGH:脂多糖通过激活p38-MAPK信号引发肠肌层炎症加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肠梗阻

临床上一般认为患者腹腔镜手术术后超过3天、开腹手术后超过5天未恢复肠蠕动者,即可诊断为术后肠梗阻。手术后肠梗阻最常见的部位是小肠,也称术后小肠梗阻。

理论联系实践,带你全面剖析肠梗阻X线表现

肠梗阻概念: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统称肠梗阻。

小肠梗阻

肠梗阻CT表现及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