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 Cardiovasc Interv:Circulation子刊研究称,病人越胖,介入医生术中“吃”线越多!

2019-01-12 朱柳媛 中国循环杂志

既往研究显示,病人如果比较肥胖,其在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疗过程中要遭受较多的射线辐射。 然而,近期Circulation心血管介入子刊发表的一项美国研究发现,在冠脉介入治疗过程中,随着患者的体重指数(BMI)升高,介入医生遭受的射线辐射也会增加。

既往研究显示,病人如果比较肥胖,其在接受血管介入治疗过程中要遭受较多的射线辐射。

然而,近期Circulation血管介入子刊发表的一项美国研究发现,在冠脉介入治疗过程中,随着患者的体重指数(BMI)升高,介入医生遭受的射线辐射也会增加。

该研究显示,介入医生在为特别胖的人(BMI≥40 kg/m2)做介入时,身体“吃”射线量是给正常人(BMI<25 kg/m2)做介入治疗时的7倍,而肥胖患者自己“吃”的射线量仅比瘦子多1倍。

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患者的肥胖程度与介入吃线量独立相关:患者BMI每升高1 kg/m2,医生“吃”的射线量会增加5.2%。

作者指出,这是因为射线要穿透胖子的组织时,需要更大的射线辐射量,射线打在患者身上的同时,也会“反弹”到医生身上,从而让医生“吃”了更多的线。

介入医生“吃”线越多,患白内障、癌症尤其左脑肿瘤的风险也会明显增加,同时生育能力也会受到明显影响。

研究者指出,现在肥胖流行,介入医生也应采取更强的防护措施。新的X线透视系统可将射线辐射量减少50%以上。

该研究还发现,新的防护措施(射线吸收垫)可使医生吃线减少69.4%。

这项研究共分析1119例冠脉介入操作数据,半数患者属于肥胖人群,9.6%处于病态肥胖状态。平均BMI为30.8 kg/m2,平均年龄为66岁。

介入医生的射线辐射量通过在其护目镜或甲状腺颈圈左前侧安装辐射量测定器来检测。

在该研究中,介入医生每做1例冠脉介入,遭受的中位射线辐射量为0.6 μSv。

原始出处: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938907, encodeId=d67a193890e96,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1c292818f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ASC#</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818, encryptionId=1c292818fd, topicName=ASC)],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74808, createdName=quxin068, createdTime=Mon Jan 14 09:58:00 CST 2019, time=2019-01-14,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9-01-14 quxin068

相关资讯

Ann Thorac Surg:阜外牵头自主研发器械挑战病例:难度很大、挑战**并且被列为相对禁忌

近日,美国权威心血管外科杂志Ann Thorac Surg全文发表了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潘湘斌医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孟旭医生团队成功完成的我国第一款自主研发的创新微创介入二尖瓣修复器械MitralStitch FIM挑战病例报道。

TCT2018:里程碑式研究:介入治疗心衰合并二尖瓣反流降低38%死亡率

TCT大会主席Gregg W. Stone教授公布了COAPT研究结果,首次证实了二尖瓣钳夹术(MitraClip)治疗继发于左心功能衰竭的二尖瓣严重反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MitraClip能使这类患者的死亡率降低38%。

Circulation:上海瑞金医院研究发现新受体,预防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或有新途径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研究团队近期在Circulation上发表文章指出,他们在小鼠模型中发现了一种模式识别受体—Dectin-1介导的免疫反应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提供了潜在的新治疗靶点。

Circ Cardiovasc Inte:大隐静脉移植介入治疗中药物洗脱支架vs. 裸金属支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药物洗脱支架(DES)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大隐静脉移植狭窄的血运重建,但尚无有利于其使用的强有力临床证据。在大隐静脉移植行PCI的患者中,有关DES与裸金属支架(BMS)的随机对照试验尚无定论。Circulation: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发表的这项研究对此进行了探讨。

剖宫产瘢痕妊娠诊断与介入治疗江苏共识

在回顾我国剖宫产瘢痕妊娠(CSP)诊疗现状基础上,对CSP 诊断、分型、鉴别诊断以及CSP介入治疗适应证、禁忌证、不同妊娠阶段介入辅助治疗策略、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等作了全面阐述;同时结合江苏省CSP 介入治疗开展情况,制定了早期CSP 介入诊疗流程。本共识客观分析了CSP 介入治疗优势,重点强调了CSP 介入治疗时生育力保护问题。

JAMA Network Open:阜外医院研究称,中国四分之一介入患者无心绞痛,其获益有限

近日,China PEACE研究发表于JAMA子刊的最新分析显示,中国接受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没有心肌梗死的患者中,大约四分之一患者为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还有四分之一术前没有心绞痛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