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MO 2014 :胃癌靶向治疗的问题与发展

2014-07-08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沈琳 医学论坛网

在7月4日的第八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会上,沈琳教授介绍了胃癌">胃癌靶向治疗的问题与发展。   随着人们对肿瘤生物学特征及信号传导通路的深入了解,越来越多的靶向药物开始应用于临床或进入临床研究。如何实现靶向药物在进展期胃癌中的个体化治疗一直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但一系列的临床研究失败,使得人们更加关注胃癌的高度异质性和个体化差异, 不仅是靶向药物需要选择靶点和合适的患者,细胞毒药物也

在7月4日的第八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会上,沈琳教授介绍了胃癌">胃癌靶向治疗的问题与发展。  

随着人们对肿瘤生物学特征及信号传导通路的深入了解,越来越多的靶向药物开始应用于临床或进入临床研究。如何实现靶向药物在进展期胃癌中的个体化治疗一直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但一系列的临床研究失败,使得人们更加关注胃癌的高度异质性和个体化差异, 不仅是靶向药物需要选择靶点和合适的患者,细胞毒药物也是需要选择合适的类型,只有选对特定的人群才有可能获得最大利益。  

靶向药物的个体化选择

随着ToGA试验最终结果的发表,开启了胃癌靶向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新纪元。抗HER2治疗-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已成为HER2过表达胃癌患者的首选治疗。但随着用药人群的增加以及用药时间的延长,原发以及继发耐药问题将会出现,针对曲妥珠单抗的原发和继发耐药成为治疗的一大困难。目前认为c-Met与HER2的共同表达是曲妥珠单抗耐药的机制之一。c-Met通路激活可活化HER2下游的PI3K通路,从而导致对曲妥珠单抗的耐药。而针对c-Met通路抑制就可能逆转曲妥珠单抗耐药。近来的关注另一渠道是曲妥珠单抗与Her-2另一单抗——帕妥珠单抗的联合,以加强抗肿瘤治疗效力, 乳腺癌已经获得成功,胃癌正在进行临床验证。曲妥珠单抗交联一小分子抗微管药物T-DM1的二线治疗等也在行进中。

近几年一系列的靶向药物在晚期胃癌中的临床治疗研究结果令人沮丧。分析其原因,有许多共性: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没有选择特定的人群,也没有关注东西方胃癌患者的差异。

另外小分子多靶点抑制剂Apatinib在晚期胃癌二、三线治疗的II期临床研究显示出很好的前景, III期临床研究的结果进一步证实阿帕替尼在胃癌常规治疗失败胃癌患者的生存优势,相信很快会获得CFDA批准上市,值得期待,但遗憾的是作为靶向药物,目前尚未筛选出合适的分子标志物来甄别出合适的患者群,真正实现个体化治疗。 同样Ramucirumab是针对 VEGF-R2全人源化的 IgG1 单抗. III期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出Ramucirumab在胃癌二线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但同样因缺乏受益人群的选择,还是需要个体化选择探索。

c-Met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可见于c-Met基因扩增和c-Met基因点突变。目前认为,c-Met基因扩增、蛋白高表达是胃癌预后差的预测因子。c-Met通路作用机制通过与配体HGF(肝细胞生长因子)结合后,引起下游信号通路的激活,发挥一系列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开发了一系列的新药针对C-met通路的各个靶点。最具先导的是HGF/C-met通路活化的抑制剂——HGF/SF单抗,Rilotumumab联合化疗在晚期胃癌中显示了很好的前景,特别是对C-met高表达的胃癌患者,获益率更加明显。但目前如何筛选合适的胃癌亚群,是蛋白表达还是基因扩增,以及评价标准是什么还需要进一步确认。c-Met抑制剂的耐药通常都与PI3K和MAPK通路活化相关。另外针对PARP抑制剂以及PI3K、wnt通路的靶点药物也在研发中。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024698, encodeId=e01620246980a,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c27516459d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SMO#</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6459, encryptionId=c27516459de, topicName=SMO)],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6779163, createdName=liuhuangbo, createdTime=Sat Sep 20 02:07:00 CST 2014, time=2014-09-20,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4-09-20 liuhuangbo

相关资讯

北山丈二:S-1+DTX治疗腹膜播散胃癌

东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北山丈二(Joji Kitayama)教授 第九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暨第二届阳光长城肿瘤学术会议于2014年6月27日-29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上,来自东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北山丈二教授就分享了他们胃癌腹膜播散治疗的研究成果。2007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正式发表的ACTS-GC研究结果显示,Ⅱ-Ⅲ期的胃癌患者经D2根治术后S-1辅助治

CSMO 2014:陈强教授谈胃癌腹腔种植转移的防治

我国是胃癌高发区,世界上每年胃癌新发病例有2/3在发展中国家,而我国占42%,由于胃癌早期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为进展期。在我国胃癌手术主要以D2根治术为主,尽管已经进行了广泛的淋巴结清扫,但胃癌术后的复发率仍可高达50%~70%,术后5年生存率仅20%~50%。其原因主要是手术时腹腔已存在微小转移灶,术后腹腔转移的发生率约50%,因此消灭腹腔游离癌细胞是进展期胃癌治疗成功的关键

CSMO 2014:胃癌预后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陈锦飞教授 专家简介: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肿瘤内科主任、留学德国、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医学领军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973”和“863”子课题等10多项科研课题。并发表SCI收录论文40多篇。现任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从事消化道肿瘤的系列研究。 胃癌是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在中国有很高的发病率。

Cell Reports:打击幽门螺旋杆菌诱发胃癌的新靶标

来自新加坡癌症科学研究所科学家发现,一种名为IL23A蛋白是胃防御导致胃癌的细菌感染的一部分。这一发现有可能被用来对抗致命疾病。 Yoshiaki Ito教授带领下的研究小组证实胃细胞生成IL23A需要抑癌基因--RUNX3,后者在胃癌中是经常沉默。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Cell Reports on杂志上。 每年大约有740,000人死于胃癌,目前胃癌已知的主要触发因素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针

CSMO 2014:黄镜教授谈胃癌术后化疗的现状与进展

黄镜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在第八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黄镜教授重点探讨了D2术后辅助化疗的价值、必要性和现存问题。 ACTS-GC研究和CLASSIC研究,是迄今为止仅有的2个针对胃癌">胃癌(II期、IIIA期和IIIB期患者)D2术后辅助化疗疗效的III期临床研究。在日本进行的ACTS_GC研究发表于2007年,探索D2术后替吉奥单药辅助治

CSMO 2014:周爱萍教授谈胃癌伴腹膜转移患者的治疗策略

周爱萍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在第八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周爱萍教授作了“胃癌" >胃癌伴腹膜转移患者的治疗策略”的主题报告。胃癌伴腹膜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差,目前临床上尝试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胃切除术、腹膜切除术)、局部化疗(腹腔灌注化疗、腹腔热灌注)以及系统性化疗等。肉眼腹膜种植转移分类包括p0(未见种植转移)、p1(肉眼可见接近胃部肿瘤的腹膜有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