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送出“让人尴尬”的礼物?商学院的研究人员这样说

2017-01-01 佚名 科研圈

很多人都收到过让人感觉尴尬的礼物:一块你并不想吃的水果蛋糕,或是一条你绝对不会戴着出门的领带。一组从事市场研究的研究人员探寻了构成“坏礼物”的核心要素,也试图解释人们为什么会为自己所爱的人买下这样的礼物。研究揭示了其中的一个原因:送礼物的人和收礼物的人有不同的关注点。送礼物的人关注“送”的瞬间,想要带给对方惊喜,使他印象深刻;而收礼物的人却看重礼物的长期用途,或者说实用性。“我们发现,送礼物的人想

很多人都收到过让人感觉尴尬的礼物:一块你并不想吃的水果蛋糕,或是一条你绝对不会戴着出门的领带。

一组从事市场研究的研究人员探寻了构成“坏礼物”的核心要素,也试图解释人们为什么会为自己所爱的人买下这样的礼物。

研究揭示了其中的一个原因:送礼物的人和收礼物的人有不同的关注点。送礼物的人关注“送”的瞬间,想要带给对方惊喜,使他印象深刻;而收礼物的人却看重礼物的长期用途,或者说实用性。

“我们发现,送礼物的人想要看到对方收到礼物时的惊讶反应(比如“哇!”的一声),这样的礼物能立即带给对方享受;但事实上,收礼物的人对礼物的长远价值更感兴趣,” 卡内基梅隆大学泰珀商学院的助理教授 Jeff Galak 说,“我们发现礼物送收双方的思维过程及动机都是不同的。”比方说,一台真空吸尘器通常不会使收到它的人发出惊叹,但它的确是个不错的礼物,它很实用。

在一篇近期发表的论文中,研究人员回顾了对送礼误区的已有研究,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这些误区包括:

送礼物的人希望通过赠送意料之外的礼物带给对方惊喜;然而收礼物的人更希望收到自己愿望清单上的礼物,而不是惊喜。

送礼物的人想要送出可以立即使用的有形礼物;而对方或许更倾向于体验式的礼物,比如可以在之后带来更多享受的话剧票。

送礼物的人可能会选择慈善公益类礼物,例如以对方的名义向慈善机构捐款,并认为这样做会带给对方“荣誉感”;然而现实是,对方更想得到真实可用的东西。

送礼物的人会通过赠送贵重礼物以示体贴亲近;但实际上,礼物的价格与对方的满意程度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想要挑选出更合适的礼物,研究人员建议我们要尝试理解对方的需求,以求产生“共鸣”,并更多考虑礼物的长期实用性。

“我们与自己关心的人之间互送礼物,从一方面来说,这能使对方快乐并稳固双方的感情,”加拉克说。“我们应当重点关注的,是这个礼物在使用过程中有多少价值,而不是对方收到礼物那一刻的反应有多开心。按照以上原则,我们就能挑选出有用并且被欣然接受的礼物了。”

撰文 Rachael Rettner

翻译 杨晚钰

审校 赵维杰

参考资料:

How to Give Better Gifts, According to Science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907463, encodeId=d125190e4630f,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79fe3364c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研究人员#</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3364, encryptionId=379fe3364c9, topicName=研究人员)],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db5b227, createdName=gostraight, createdTime=Thu Nov 23 01:56:00 CST 2017, time=2017-11-23,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693028, encodeId=ff28169302878,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655a4e3216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尴尬#</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47321, encryptionId=655a4e32160, topicName=尴尬)],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4b6529322635, createdName=yilong5287552, createdTime=Sat Oct 21 00:56:00 CST 2017, time=2017-10-21, status=1, ipAttribution=)]
  2.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907463, encodeId=d125190e4630f,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79fe3364c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研究人员#</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3364, encryptionId=379fe3364c9, topicName=研究人员)],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db5b227, createdName=gostraight, createdTime=Thu Nov 23 01:56:00 CST 2017, time=2017-11-23,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693028, encodeId=ff28169302878,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655a4e3216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尴尬#</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47321, encryptionId=655a4e32160, topicName=尴尬)],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4b6529322635, createdName=yilong5287552, createdTime=Sat Oct 21 00:56:00 CST 2017, time=2017-10-21,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自然》:年轻科学家讲述科研生活中的挫折

Eddie López-Honorato说:“当你没有经费时,会感觉到压力。当你有了经费时,同样会压力重重。”图片来源:Alejandro Cartagena for NatureMartin Tingley有点想放弃。那是2014年的深秋,他刚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担任助理教授一年多。在看望完波士顿的妻子后,Tingley正驱车回家,而这要花费他8个小时。Tingley感觉自己压力重重、疲

CDS 2016:肖新华教授谈糖尿病与甲状腺疾病

肖教授作为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常 委兼糖尿病营养学组组长,曾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及综述20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是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及早期预防,特殊糖尿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高校科研经费6成被套现?这是真的吗?

今天(12月28日)早晨起来,照例浏览新闻。一条消息突入眼帘:《高校科研经费乱象:单位立项靠拼关系 6成被套现》。看到这样的消息,实在是吃了一惊:是不是“搜狐新闻”弄错了,网上搜了一下,还真是大家都这样在说。仔细一看,这是法制日报记者的一篇文章,原标题:“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乱象调查”。该“调查”由三个小标题,分成三个部分。首先,文章告诉大家“不久前复旦大学医学院动物实验部原主任杨萍、医学院动物实

Nature:内向的你如何让自己的科研不被忽视?

一般而言,科学家并不以社交能力见长。在许多人眼里,科学家一副书呆子气,内向寡言,甚至可能略显笨拙。但在当今的科研环境下,开朗外向的人或许更加如鱼得水,因为产学界的研究者往往需要站到聚光灯下,在学术会议上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同事、资助机构和大众(这一点愈发重要)建立新的关系。对于正在努力建立声誉、推动事业前进的青年科学家而言,掌握这些技能尤为重要。但就算还说不上恐惧,这些任务也不免让许多腼腆或

从2006硕士到2016申请副高——我的科研十年小结

导读:前几天看自己整理论文的记录,发现如果从07年开始算的话,自己做科研正好十年了,这十年自己究竟做了些什么?又取得了些什么成果?现在的生活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吗?如果这一辈子就这样过下去的话自己在临终时会后悔吗?不知不觉,2016年还有十几天就要过去了。自己之前是很喜欢写计划和总结的,尤其是学生时代,除了写年度计划甚至还会写每周和每天的计划,总觉得定了计划就会过得更有意义一样,然而最近几年很少写计

做科研应该用什么态度?谁是你科研路上的贵人?

估计每一个科研工作者都希望能给自己留出整块的时间用于科研。而现实的情况, 整块的时间做科研其实只是一个奢侈的愿望罢了。人有时候甚至很奇怪, 当有一天真的有整块的时间摆着面前的时候,却不知所措了. 因为大家已经习惯了挤时间做科研。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总是有的。 而恰恰这些挤出来的时间,因为珍惜,所以高效。昨天, 我的一个博士生敲门进来。我这个学生性格比较急, 相比我其他的学生跟我mee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