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t Microbe:乌干达爆发埃博拉!这一病死率奇高的病毒究竟有无应对法?

2022-10-13 生物探索 生物探索

近日,有研究发现三抗体鸡尾酒疗法新药Inmazeb(REGN-EB3)和单抗药物Ebanga(mAb114)能显著降低患者死亡率。

乌干达自9月20日宣布爆发埃博拉疫情,根据相关报道,截至10月6日,已经累计确诊病例增至63例,且已致29名感染者死亡,包括4名医务工作者。引发乌干达埃博拉疫情的是罕见的苏丹病毒株,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世界卫生组织驻乌干达代表表示,当地科学家和其国外的合作伙伴正考虑分发两种可能有效对抗苏丹病毒株的疫苗。

埃博拉病毒的潜伏期长达21天,在出现症状后具有传染性,平均致死率为50%,且在康复者体内持续存在,在部分幸存者的某些体液中,埃博拉病毒反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阳性会超过9个月。至今,埃博拉病毒仍然是全球公共卫生的一大挑战。研发出有效应对该种病毒的药物以及疫苗,一直是各国科学家的共同目标。

近日,兰州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博士高亚、教授田金徽和青年研究员葛龙,与来自12个国家的30名研究人员共同合作,对埃博拉病毒治疗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循证研究,最终研究成果以“Effects of therapies for Ebola virus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为题,发表在The Lancet Microbe上。研究表明,三抗体鸡尾酒疗法新药Inmazeb(REGN-EB3)和单抗药物Ebanga(mAb114)能显著降低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的死亡率

图片

图1 研究成果(图源:[1])

针对性治疗对于控制埃博拉病毒至关重要,为了支持制定治疗埃博拉病毒药物的临床实践指南,该项研究旨在评估治疗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以“埃博拉病毒”、“随机对照实验”为关键词在MEDLINE、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Scopus、Global Health、African Index Medicus、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lobal Index Medicas、Cumulative Index to Nursing and Allied Health Documents、ClinicalTrials.gov、Epistemonikos、bioRxiv、medRxiv和SSRN等平台进行检索,接着对所选研究的合格性和偏差风险进行评估,并独立提取数据。

研究人员通过电子数据库搜索确定了7840条记录,其中两个随机对照试验经筛选合格,2016年和2019年发布的这两项试验共招募了753名患者。

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美国进行的PREVAIL Ⅱ试验将ZMapp与标准治疗进行了比较,纳入72名患者;PALM试验在刚果进行,随机分配681名患者接受标准治疗,外加ZMapp、雷德西韦、Ebanga和Inmazeb。在这两项研究中,随访28天后,有744名患者的死亡率数据可用。

网络荟萃分析表明,与标准治疗相比,Inmazeb(RR 0.40,95%CI 0.18-0.89;绝对风险差异从每1000名患者-237到每1000名病人-396不等)和Ebanga(RR 0.42,0.19-0.93;绝对风险差从每1000人-229到每1000人-383不等)可能会降低感染者死亡率,但ZMapp和雷德西韦是否能降低感染者死亡率尚不确定可以确定的一点是,相对于ZMapp和雷德西韦,Inmazeb和Ebanga在治疗病毒感染者方面更有效,更能降低埃博拉病毒的病死率。

图片

图2 死亡率网络图(图源:[1])

注:圆圈大小代表参与者数量,连接线表示直接比较,线条宽度表示研究数量

综上,通过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研究人员发现了在埃博拉病毒感染者中,Inmazeb和Ebanga与ZMapp和雷德西韦相比在降低患者死亡率方面的高度确定性证据,以及相对于标准护理Inmazeb和Ebanga可能降低患者死亡率的中度确定性证据。

总的来说,在埃博拉病毒感染者治疗方面,Inmazeb和Ebanga的治疗效果优于ZMapp、雷德西韦以及标准治疗。该研究结果被世界卫生组织埃博拉病毒治疗指南作为强推荐Inmazeb和Ebanga用于埃博拉病毒治疗的最佳证据,得到学界的高度认可。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项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由于可用数据少,某些比较结果没有说服力。此外,不同类型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的治疗效果也可能存在差异。

参考资料:

[1]Gao Y, Zhao Y, Guyatt G, et al. Effects of therapies for Ebola virus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Lancet Microbe. 2022 Sep;3(9):e683-e692. doi: 10.1016/S2666-5247(22)00123-9. Epub 2022 Jul 5. PMID: 35803293; PMCID: PMC9441701.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张文宏凌晨发长文解读南京疫情,关键在于后续1-2周的监测

近期南京疫情跨省传播,成为大家最关心的话题之一。

和德尔塔同级别?南非新毒株被命名为omicron,其危险性被印度神童阿南德预测中了?

11月24日,南非向世卫组织首次报告了一种名为B.1.1.529的变种,称其与该国的病例呈指数级增长有关。几小时后,包括英国、以色列在内的许多国家和欧盟成员国对一些南部非洲国家实施了旅行限制。

更严格的政策,美对高风险的病毒“功能增益”研究加强审查

在生物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病毒功能增益实验的价值何在?它能不能被人类掌控?我们会被病毒“反噬”吗?

玫瑰糠疹与病毒感染的关系

玫瑰糠疹( pityriasis rosea,PR) 是一种急性炎症性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本病的主要症状是皮肤发生椭圆形或圆形淡红色或黄褐色斑片,上覆糠秕样鳞屑,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侧端。

NEJM:中国发现动物源性感染人类的新病毒——狼牙病毒,暂未确定能否人传人

2022年8月4日,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刘玮教授、方立群教授、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王林发教授等人合作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文章:A Zoonotic Hen

Cell重磅:粟硕/施莽团队揭示“野味”动物携带和人类疾病密切相关的多种病毒

这些发现再次凸显了交易、食用以及密切接触野生动物的风险,揭示“野味”动物作为新发再发传染病出现的重要驱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