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玉华:冠心病抗炎治疗的出路在哪儿(STABILITY研究)?

2014-04-04 王娣 医学论坛网

新药研发之路荆棘密布,有春风得意的evolocumab,就有前路迷茫的darapladib和aleglitazar。 去年11月12日,STABILITY研究资助方葛兰素史克公司宣布试验未达到主要终点。3月30日的最新临床试验(LBCT)专场揭晓了详细数据。这项历时5年的Ⅲ期试验纳入39个国家15828例慢性冠心病成人患者。患者在标准治疗基础上随机接受darapladib[口服选择性脂蛋白偶联磷

新药研发之路荆棘密布,有春风得意的evolocumab,就有前路迷茫的darapladib和aleglitazar。

去年11月12日,STABILITY研究资助方葛兰素史克公司宣布试验未达到主要终点。3月30日的最新临床试验(LBCT)专场揭晓了详细数据。这项历时5年的Ⅲ期试验纳入39个国家15828例慢性冠心病成人患者。患者在标准治疗基础上随机接受darapladib[口服选择性脂蛋白偶联磷脂酶A2(Lp-PLA2)抑制剂]160mg/d或安慰剂。

平均随访3.7年结果表明,在主要终点[至首次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梗、卒中、心血管死亡)的时间]方面,darapladib没有优势[darapladib组769次事件,安慰剂组819次事件,风险比(HR)=0.94,P=0.199]。但与安慰剂组相比,darapladib组严重冠脉事件(预设的次要终点,包括冠心病死亡、心梗、紧急冠脉血运重建)风险略下降(737次对814次,HR=0.9,P=0.045),全部冠脉事件风险亦略降低。该研究入组中国患者369例,记者在ACC大会现场采访了研究参与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廖玉华教授。

在他汀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前提下,Lp-PLA2抑制剂类药物在稳定性冠心病中发挥抗炎症作用受到限制。

――廖玉华教授

记者:报告者并不认为这是一项令人失望的阴性研究,您如何解读这一结果?您认为冠脉事件风险略降低这一结果的临床意义是否重要?您对后续的SOLID-TIMI52(研究darapladib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能否减少事件)试验结果作何预期?

廖玉华教授:尽管研究主要终点是阴性的,但这是一项设计和实施非常严谨的试验,有其内在科学意义。我认为该临床试验假设存在缺陷,这可能是其未得到阳性结果的原因之一。

该试验严格纳入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病例,这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Lp-PLA2酶含量及活性不高,加上充分的他汀背景治疗(治疗率高达96%),患者血浆和组织细胞中LDL-C水平均很低(基线LDL-C中位值为80mg/dl)。而Lp-PLA2酶以ox-LD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为底物,所形成的产物能导致炎症,由于底物不足,该酶的致病效应削弱,Lp-PLA2酶抑制剂的作用亦随之减弱。在这种病理基础上实施该试验非常大胆,正如其预试验IBIS-2[2008年发表于《循环》(Circulation)杂志]亦未达到临床终点、仅提示darapladib有效抑制了Lp-PLA2活性并阻止了斑块坏死核心扩大,其阴性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见的。

研究提示严重冠脉事件率和全部冠脉事件率略降低(绝对风险降低分别为1%和1.5%),报告者用nominalsignificance(象征性的意义)来描述,非常恰当。在上述前提下仍能表现出冠脉事件减少,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我更期待SOLID-TIMI52的结果,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不稳定斑块中,Lp-PLA2酶含量及活性更高,darapladib有望发挥更大作用,有可能得到阳性结果。

记者:2012年宣告失败的VISTA-16研究终止了sPLA2(分泌型磷脂酶A2)抑制剂varespladib的前途,而darapladib是另一种基于动脉粥样硬化炎症机制理论的产品,结合两者,您如何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机制学说、及以炎症因子或前炎症酶类作为治疗靶点的价值和可行性?

廖玉华教授:动脉粥样硬化炎症最关键因素仍是LDL,我认为LDL并非单纯是携带胆固醇进入斑块的载脂蛋白,其本身就是炎症介质。我们最近进行的研究采用ox-LDL在体外与THP-1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培养,发现ox-LDL通过Kv1.3钾通道介导人巨噬细胞活化和人T淋巴细胞活化并释放炎症因子白介素(IL)-2,应用抗人Kv1.3E314抗体可以抑制该效应,显著降低脂滴在巨噬细胞内存积,提示LDL本身可以激活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JLipidRes2013,54(1):34和PLoSOne2013,8(5):e64629]。在强效他汀及PCSK9抑制剂等有效治疗方法将LDL-C水平降至很低(LDL-C水平降至80mg/dl以下,斑块趋于稳定甚至逆转)的情况下,该类在LDL基础上发挥作用的药物用武之地受到限制。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715986, encodeId=ab621e159866d,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60e1553997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抗炎治疗#</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5399, encryptionId=60e1553997f, topicName=抗炎治疗)],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fa0d32113065, createdName=bugit, createdTime=Mon Apr 14 19:48:00 CST 2014, time=2014-04-14,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Circ J:长期饮绿茶能降低冠心病风险

江苏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教授王连生主任医师所带领的科研小组近日发布的临床研究表明:长期饮用绿茶可预防冠心病,不支持喝红茶可预防冠心病。相关研究成果先后刊发在日本循环杂志和美国临床营养杂志上。 据介绍,茶起源于中国,作为中国人饮食结构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绿茶常被誉为“国饮”。但长期以来,关于绿茶效用的说法不一而足。 王连生教授自2008年起开始通过对照研究了520名首次

Nat Med:研究揭示为何黑人冠心病患者存活率低于白人

据《自然—医学》上的一项研究显示,与白人相比,黑人血液中血小板更容易被激活。由于血小板的激活会导致血液过度凝结,这项研究或有助于解释为何相比白人,冠心病黑人患者存活率较低。 Paul Bray等人对比了包括黑人和白人在内的154位健康人的血小板,发现黑人体内的血小板中的名为miR-376c的microRNA水平浓度低,这反过来导致其目标蛋白质数量较多。这种蛋白质又正好是凝血酶完全激活血小板所必需

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特性

高扬、吕滨和侯志辉等以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和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ICA)为手段,分析了其中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结果表明,代谢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重度钙化多,左主干和各支冠状动脉中、远段钙化斑块数显著增高,钙化病变更弥漫,且梗阻性病变累及的血管数更多。论文在线发表于2013年第11期《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研究者们连续入选2008年1月

JACC:早年开始持续低水平LDL-C暴露对于冠心病风险作用:孟德尔随机分析

这一研究的目的是评估长期维持较低的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对冠心病(CHD)风险的影响。文章发表在JACC上。我们知道,LDL-C与CHD风险相关。然而,对于从早年开始的长期暴露于较低水平LDL-C同CHD风险的相关性尚未进行明确的定量分析。方法:CHD可由6种不同基因、共9种基因型所介导,我们对长期暴露于较低水平LDL-C对于上述CHD风险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meta分析。然后将这些孟德

NEJM:双耳Frank征—冠心病征象

患者男,59岁,长期高血压病史,因劳力性胸痛求诊。心电图和心脏应激检测未见异常。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冠脉主干栓塞,因此植入2个支架。 术后患者病情平稳,随访期间未再出现胸痛。我们发现患者出现双侧Frank征,为具有诊断意义的耳垂折痕。折痕自耳珠呈45°角向后方延伸,横跨耳叶和耳廓边缘叶,预示患者可能患有冠心病。 Frank征被认为与早衰、真皮和血管的弹性纤维损失有关,尽管其敏感度低,但是6

ACC 2014:乳糜泻或可使冠心病风险加倍

       乳糜泻又 称为麦胶性肠病、非热带性脂肪泻,我国在很少见,北美、北欧、澳大利亚发病率较高。发病高峰年龄主要是儿童与青年。在ACC的一项报道中,估计每133个 美国人中就有1位乳糜泻患者,这其中有80%的患者尚未得到诊断,甚至误诊为乳糖不耐受或肠易激综合症。在美国,乳糜泻的发病是50年前的4倍,而唯一的 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