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T:抗寄生虫药物耐克螺能抑制卵巢癌干细胞

2012-12-30 MedSci MedSci原创

MedSci注:耐克螺不仅被发现具有抗肿瘤干细胞作用,还被发现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那么其中是否存在必然联系?(当然,耐克螺也刚刚被发现具有对抗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另外,这也提示我们研究工作者,老药不仅可以新用,有时用途还很惊人!我们也能为老药新用做一些贡献?希望下述报道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以下为报道:    古老的抗寄生虫药物竟化身为抗癌克星?而戒酒瘾的药也变成癌

MedSci注:耐克螺不仅被发现具有抗肿瘤干细胞作用,还被发现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那么其中是否存在必然联系?(当然,耐克螺也刚刚被发现具有对抗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另外,这也提示我们研究工作者,老药不仅可以新用,有时用途还很惊人!我们也能为老药新用做一些贡献?希望下述报道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以下为报道:    古老的抗寄生虫药物竟化身为抗癌克星?而戒酒瘾的药也变成癌症治疗产生抗药性瓶颈的解救英雄,台湾三军总医院妇产部医师赖鸿政发表两项近期刊登在知名国际期刊的研究结果,发现台湾早已停产的治疗寄生虫绦虫的“耐克螺”对於无药可用的卵巢癌具有抑制效果,而戒酒双硫仑则能降低患者对药物的抗药性,为治疗带来一道曙光。    虽然卵巢癌在女性致命的癌症排名中并未名列前茅,但却是女性致死率最高的妇科癌症,赖鸿政表示,卵巢癌治疗后约有八成会面临复发的问题,即使用药有效,也很容易产生抗药性,而据研究显示,化疗虽然有效,但杀死的都是肿瘤外围的癌细胞,对於会让肿瘤增长、转移的卵巢癌干细胞却完全没有作用到。    赖鸿政说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544959, encodeId=ca261544959c4,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7a0fe1289c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癌干细胞#</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1289, encryptionId=7a0fe1289c2, topicName=癌干细胞)],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340013676140, createdName=1249898am19暂无昵称, createdTime=Tue Jan 01 11:50:00 CST 2013, time=2013-01-01,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5280, encodeId=9be752809c, content=确实没有想这么多,看到medsci评论,还真觉得有意思,其实,我们在临床上也应该可以观察,也许会有新的发现,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9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f0620, createdName=doctor, createdTime=Sun Dec 30 21:09:00 CST 2012, time=2012-12-30, status=1, ipAttribution=)]
  2.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544959, encodeId=ca261544959c4,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7a0fe1289c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癌干细胞#</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1289, encryptionId=7a0fe1289c2, topicName=癌干细胞)],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340013676140, createdName=1249898am19暂无昵称, createdTime=Tue Jan 01 11:50:00 CST 2013, time=2013-01-01,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5280, encodeId=9be752809c, content=确实没有想这么多,看到medsci评论,还真觉得有意思,其实,我们在临床上也应该可以观察,也许会有新的发现,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9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f0620, createdName=doctor, createdTime=Sun Dec 30 21:09:00 CST 2012, time=2012-12-30,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2-12-30 doctor

    确实没有想这么多,看到medsci评论,还真觉得有意思,其实,我们在临床上也应该可以观察,也许会有新的发现

    0

相关资讯

CTO:首次观察到微环境CTCs的抗药治疗及转移

(从一位乳腺癌患者体内分离到的循环肿瘤细胞,CTCs) 2012年1月16日,据《每日科学》报道,德国肿瘤基因组研究中心(GENYO)的研究人员已经鉴定出能导致肿瘤发展和转移的基因变化及表型变化。肿瘤转移的过程--这是癌症致死的主要原因,是由肿瘤细胞入侵与最初受染器官无解剖学关系的远处器官所致。为了做到这一点,这些肿瘤细胞(称之为"循环肿瘤细胞",CTCs)有必要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这些远处的器官。

Molecular Cell:我国研究者干细胞癌变机理获进展

  人体中的癌细胞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全世界每天都有数万的科学家在苦苦探寻答案。随着研究的深入,“肿瘤干细胞”这个词也渐渐进入视野中心,但是肿瘤干细胞是如何演变成的,却依然是个谜。最近,浙江大学王英杰、沈炳辉教授的联合课题组在干细胞研究中发现,当两种关键蛋白质“失控”发生越位碰撞后,就会引发一系列变化,将一个正常的干细胞变成肿瘤干细胞。这项揭示干细胞癌变重要机制的研究成果,10月4日在国际生命

追踪肿瘤干细胞

  癌症研究人员可以对肿瘤细胞进行基因组测序从而发现那些出现异常活性的基因,剖析其中突变的蛋白,并探究它们在培养皿中的生长情况。而目前研究人员还不能够追踪那些与病人真正相关的不确定细胞:即形成肿瘤细胞的细胞。最近有三个研究小组在小鼠体内追踪到了这些细胞。他们的研究结果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一小部分细胞驱动了肿瘤的生长,要想治疗癌症可能需要清除这些细胞。   肿瘤干细胞(tumor ste

Cell Stem Cell:肿瘤干细胞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

近日,国际权威刊物《细胞》杂志子刊《细胞—干细胞》Cell Stem Cell以Preview的形式发表了欧阳高亮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文章“Periostin:a bridge between cancer stem cells and their metastatic niche”的评论性文章,对2012年1月Huelsken J.教授发表在国际权威刊物《自然》上的研究论文“Interactions

Cell:乳腺癌干细胞两个转录因子Slug和Sox9与肿瘤转移有关

来自美国Whitehead生物医学研究所,麻省理工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Slug and Sox9 Cooperatively Determine the Mammary Stem Cell State”的文章,报道了以前未知的肿瘤干细胞调控方式,并指出了其中两种关键转录因子的重要作用,相关成果公布在Cell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鼎鼎大名的Robert A.Weinberg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