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dney Int:尿毒症患者的嗜酸细胞计数增加的生物学机制是什么?

2024-05-16 liangying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研究提供了一个全面的人类甲状旁腺单细胞转录组图谱,并阐明了甲状旁腺嗜酸性细胞的起源及其潜在的转分化机制。

甲状旁腺是调节钙、磷代谢的主要器官之一。主要由主细胞和嗜酸细胞组成。健康成人甲状旁腺中的嗜酸细胞计数较低,但尿毒症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SHPT) 患者的嗜酸细胞计数显着增加。嗜酸细胞计数增加与药物治疗耐药性有关,但嗜酸细胞的起源和增殖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旨在通过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技术和其他分子生物学研究,对尿毒症SHPT患者甲状旁腺切除的三种类型的甲状旁腺结节(主细胞结节、嗜酸细胞结节和混合结节)进行深入分析,以阐明嗜酸细胞的起源及其增殖的潜在机制,并为慢性肾病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视角。

本研究选取了三名尿毒症SHPT患者的甲状旁腺混合结节进行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此外,还通过其他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对这些结节进行了研究,并将其移植到裸鼠中,以观察环境变化对细胞表型的影响。这种研究设计不仅可以详细了解甲状旁腺不同细胞类型的基因表达特征,还可以实验性地验证这些细胞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变化。

结果显示,通过对三名尿毒症 SHPT 患者的甲状旁腺混合结节进行 scRNA-seq,我们建立了人类甲状旁腺的第一个转录组图谱,并发现了以与尿毒症环境相关的线粒体逐渐富集为特征的主细胞转分化。值得注意的是,通过移植到裸鼠中离开尿毒症环境后,主细胞和嗜酸细胞结节的线粒体富集和细胞增殖显着下降。值得注意的是,裸鼠嗜酸细胞结节的表型显着改善,其特征是线粒体含量和嗜酸细胞与主细胞的比例降低。

单细胞RNA测序研究揭示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中主细胞向嗜酸细胞的转分化

总之,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面的人类甲状旁腺单细胞转录组图谱,并阐明了甲状旁腺嗜酸性细胞的起源及其潜在的转分化机制。这些发现增强了我们对甲状旁腺疾病的理解,并可能为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开辟新的治疗前景。

原始出处:

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 reveals transdifferentiation of parathyroid chief cells into oxyphil cells in patients with uremic 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 Kidney Int. 2024 Mar;105(3):562-581. doi: 10.1016/j.kint.2023.11.027. Epub 2023 Dec 21. PMID: 38142040.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04826, encodeId=dc232204826c3,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d90469826e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甲状旁腺#</a> <a href='/topic/show?id=5ce840254e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嗜酸细胞#</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40254, encryptionId=5ce840254e8, topicName=嗜酸细胞), TopicDto(id=69826, encryptionId=d90469826e2, topicName=甲状旁腺)],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Wed May 15 14:04:08 CST 2024, time=2024-05-15,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JAMA Surg:NIRAF用于甲状腺全切除术中甲状旁腺的识别

在甲状腺全切除术中,使用NIRAF来识别甲状旁腺可有助于甲状旁腺的保存,降低早期术后低钙血症风险。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易被忽视的临床表现

76岁男性,因 “进行性四肢麻木无力2周”入院。患者家属代诉其睡眠明显增多,睡眠时难以唤醒,在外院按 “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无好转。经入院检查最终诊断为:1.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并多发性周围神经病;2.泌尿系结石。该患者外院漏诊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血糖为“0”,真相竟然是这样的!

男性患者,62岁,因“咳嗽、咯痰4+年,加重伴呼吸困难、心累气紧1+月”入院。上述症状反复发作,于院外诊断为:

Sagliker综合征患者甲状旁腺切除术麻醉一例

患者,男,40岁,58 kg,因骨痛伴甲状旁腺激素升高19个月入院。高血压病史7年,最高达190/100 mmHg。6年前因“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开始规律血液透析,2年前出现骨痛症状,19个月前发现甲状旁腺激素升高,约3 600 Pg/ml,未采取治疗。1年前面部开始变形,目前患者下颌明显前突,双颧隆起,鼻部内陷,双唇不能闭合(图1);牙齿松动、颅面骨质呈海绵状,同时胸廓骨骼畸形,双手杵状

Ann Intern Med:切除甲状旁腺对轻度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

切除甲状旁腺对轻度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无明显效益。

寻“钙”觅迹,竟是甲状旁腺惹的祸!

否认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其他疾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及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术中喉上神经外支保护与监测专家共识(2017版)

为术中快速识别EBSLN、保全功能,保障病人术后嗓音清晰、音域健全,进一步推动我国甲状腺术中神经电生理技术的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助力中国甲状腺外科事业的发展,由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甲状腺外科医师委员会(Chinese Thyroid Association,CTA)、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甲状腺疾病专业委员会神经监测学组(Chinese Neural Monitoring Study Group,

J Am Med Assoc:甲状旁腺术前4D-CTs与术中所见不一致是为何?

甲状旁腺四维计算机断层扫描(4D-CTs)已经成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一项准确和具有成本效益的初步定位检查。然而,影响术前4D-CTs准确性的潜在局限性和影响因素尚不清楚。

J Clin Endocrinol Metab: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患者:靠激素治疗能改善生活质量?

2018年1月,发表在《J Clin Endocrinol Metab》的一项由意大利科学家进行的前瞻性开放标签研究,考察了甲状旁腺激素(PTH)(1-34)治疗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调查了这些患者的生活质量(Q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