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是霍勇最看重的身份

2016-10-21 李颖 中国科技网

采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简称北大医院)霍勇教授并不容易,每每要采访他都婉言谢绝:实在没什么好说的,都是平常该做的事儿。直到科技部要做一系列的“创新启示录”,记者才得以在心脏大会上截住了讲完话就要赶往机场的霍勇。霍勇教授,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主任委员,亚太心脏协会主席,我国心血管界响当当的人物。可就是这么“牛”的一个人,对待患者却十分谦逊随和,一点大专家的架子都没

采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简称北大医院)霍勇教授并不容易,每每要采访他都婉言谢绝:实在没什么好说的,都是平常该做的事儿。直到科技部要做一系列的“创新启示录”,记者才得以在心脏大会上截住了讲完话就要赶往机场的霍勇。

霍勇教授,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主任委员,亚太心脏协会主席,我国心血管界响当当的人物。可就是这么“牛”的一个人,对待患者却十分谦逊随和,一点大专家的架子都没有。无论在什么场合,他都跟大家说,叫我霍大夫就好。

在急与缓中自由切换

有着儒雅气质的谦谦君子,却总是行色匆匆。

“晚上八点半,他刚刚参加完一个国际会议回到北京,一下飞机就直奔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韩晓宁对中国科技网记者说,这是霍勇的“病房常规”:只要病人还醒着,一定要亲自过来询问病情,安慰一下病人紧张的情绪。“谁也不会感到诧异。”

很多年轻的大夫都笑着说:赶不上霍教授的脚步。

在院内是这样,在院外同样如此。

今年7月,霍勇去拉萨参加高原心血管论坛。担任该论坛主席的他是头一次入藏,刚下飞机就发生了高原反应,嘴唇紫绀,头晕得厉害。好不容易到了酒店,正要到前台办理入住,酒店过道一位藏族年轻人突然倒地抽搐,口吐白沫。霍勇急了,顾不上自己身体不适,马上奔向年轻人。在不具备诊疗设备的情况下,霍勇根据自己多年的医学经验,看神志、摸心跳、看呼吸,初步诊断为癫痫急性发作,不是心源性猝死。松了一口气的霍勇,感到高原反应又来了。但他仍不敢大意,等到120急救人员到场后,建议急救人员到医院后对年轻人进行详细检查,才悄然离开。

干起活来雷厉风行的霍勇,对待患者却极有耐心。“您慢慢讲,您的检查我都会看,不急啊。”在门诊时,一位急性子老太太似乎跟霍勇较上了劲,不仅数次打断他的问诊,抱怨目前一次要“吃一把药,心情烦躁的不得了”,还屡屡和他抢夺病历资料。即便这样,霍勇也一直笑眯眯地说:老人家,您慢慢讲,您的检查我都会看,不急啊。

霍勇把老太太带来的6、7种药盒认真地看了一遍,又结合她的病情说,药可以减少到两种:这两个药每天吃,这些以后不吃了,只吃我给你的这两个药,记住么。

给老太太看诊,用了大约25分钟,比给其他患者看病多用了10分钟。等在一旁的另一位患者已经坐立难安,有些许焦急和不耐烦的神色。待到老太太离开,一直等候的那位患者才小声嘀咕了一句“霍大夫您可真有耐心啊!”

霍勇在接受中国科技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医疗本身不应该只是硬邦邦、冷冰冰的医疗器械和药片,而是应更多地为患者提供人文关怀。尤其是在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和医治过程中,医患之间的信任更加重要,只有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出医疗的最大效能。“亲者尽心、医者尽力,不留遗憾就足够了。”

抓大事也没忘小细节

作为我国著名心血管内科专家,霍勇多年来在引进、普及、规范和提高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新理念、新技术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卫生部主持开展的心血管病介入治疗培训、认证和质控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作为原卫生部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准入工作专家组组长,他领衔推动了我国心内科专科医师准入制度的建立。他还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H型高血压”的概念,为高血压多重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提供了新思路。去年,他的研究还证实,高血压患者在降压治疗同时补充叶酸,可显著降低脑卒中发作风险。这一研究为全球脑卒中预防开出精准的“中国处方”……

记者了解到的都是“大事”,然而,最让他的学生刘兆平记忆深刻的却是一件“小事”。

一次刘兆平从导管室手术间外等待下一台手术的载着患者的平车旁走过,车上的老人举着包有粘痰的纸巾问:大夫,我能扔地上吗?在刘兆平还在权衡“能”或“还是不能”时,恰好霍勇从旁边经过,手一伸,很自然地接过了老人手里的纸巾,走了几步扔进了垃圾箱内。

整个过程也就十几秒的时间,霍勇脸上没有任何特殊的表情,一连串的动作是那么的自然而然。然而就是这么一件连霍勇自己都不记得的“小事”却深深地印在了刘兆平脑海里。现在说起来“我都觉得脸红”。

霍勇是一个人情味很重的医生。无论时隔多久,他都会记得患者的名字,记得患者是什么时候做的手术,血管病变的大致情况。他会关心患者有没有新的症状,关心他有没有做好规律的冠心病二级预防。

“这个病人我记得,得过心梗。检查结果倒没什么事,还是要坚持服药……”霍勇一边叮嘱,一边将自己手机号留给了患者。原本就“分身乏术”的他,还愿意承担患者可能随时咨询的“麻烦”。“这些都是比较严重的‘老病患’,有情况及时咨询病情,也能让他们少跑一趟医院,少留一些忧虑。”霍勇说。

好多老病人都有他的电话,会经常因为一些小事给他打电话。尽管霍勇的社会任职众多,满满的日程安排,会让他忙得顾不上吃饭,顾不上回家陪伴家人,但他从来不拒绝这些患者的电话,每一个问题都耐心回答。“他的心中,患者的事最重要。”北大医院心内科医生陈尔冬如是说。

霍勇说病人的事最重要,他的工作就是照顾病人一辈子的医生。

“吻痕”痛赢得患者甜

有人说,心脏介入医生的工作更像是在“拿命换命”,这话一点都不假。在医院的各个科室中,介入科的辐射是最严重的,尽管医生的装备最齐全,但即便穿着40斤重的铅衣,也只能挡掉三分之二的辐射,还是有三分之一的会被人体吸收。可以说,心血管介入医生是在过多或过少射线量之间“走钢丝”。

在霍勇的手臂上,清晰可见放射线留下的“吻痕”。据悉,对于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来说,必须得在X射线下,血管的症状才能诊断出来。“一台造影手术是半个小时,如果是复杂病变或者急诊手术,最长要做到3个小时。霍大夫一天一做就是十几个小时,一年几百例介入手术。”他的同事说,做手术时,双臂是暴露在外的,因此长期辐射,就易出现皮肤反应。但是霍大夫总是把病人的生命看作是最紧要的,因此常常“连台上”,一天除了吃饭喝水,几乎没有时间休息。

另外,因为病人穿的少,手术室里的温度不能太低,一般控制在二十多摄氏度,所以只能医生受罪了。“医疗本身不应该只是硬邦邦、冷冰冰的医疗器械和药片,而是应更多地为患者提供人文关怀。尤其是在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和医治过程中,医患之间的信任更加重要,只有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出医疗的最大效能。”在霍勇眼中,医生应该“把病人当做你这个职业所存在的意义。”

所有的“名医”的养成其实都是厚积薄发的过程。霍勇认为,心内科病种复杂,且极易发生变化,更需要临床医生不断进行随访和观察。而心内科的导管介入、射频消融等技术,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因此在北大医院心内科每周一次的疑难病例讨论例会上,主治医生们会把门诊中遇到的疑难病例通过讲演方式展现出来,在讲演过程中,霍勇会不时打断,仔细进行分析讲解。

霍勇介绍说,心脏介入技术是一种诊断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微创技术,无需开胸,在影像学方法的引导下,经过穿刺体表血管,通过特定的心脏导管操作技术对心脏病进行确诊和治疗。它介于内科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之间,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有很好地治疗效果。然而,心脏介入术需要在直径1.5至2毫米的血管里进行,“就好比在心脏上的细小血管中进行绣花一样,而且要绣得精确、完美,稍有偏差便会危及生命。这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

“在国外,心脏介入技术已相当普及,美国每年有100万人接受介入治疗。”霍勇说,“尽管中国心血管内科的发展要晚于国际上10至15年,但中国人心灵手巧,在某些方面甚至做得更好,比如手术方式的改进,我国在心血管介入技术的使用上更加普及,完全可以比肩国际。”

作为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大咖”,霍勇现在正致力于把现有的技术传授给他的同事和学生。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550851, encodeId=09cc15508513f,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f41c9890585'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霍勇#</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98905, encryptionId=f41c9890585, topicName=霍勇)],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e95214139028, createdName=xinmeili, createdTime=Sun Oct 23 04:17:00 CST 2016, time=2016-10-23,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50326, encodeId=291e1503263a, content=牛人啊!,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93f31631454, createdName=1dd8c52fm63(暂无匿称), createdTime=Sat Oct 22 12:26:22 CST 2016, time=2016-10-22,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6-10-23 xinmeili
  2.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550851, encodeId=09cc15508513f,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f41c9890585'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霍勇#</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98905, encryptionId=f41c9890585, topicName=霍勇)],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e95214139028, createdName=xinmeili, createdTime=Sun Oct 23 04:17:00 CST 2016, time=2016-10-23,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50326, encodeId=291e1503263a, content=牛人啊!,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93f31631454, createdName=1dd8c52fm63(暂无匿称), createdTime=Sat Oct 22 12:26:22 CST 2016, time=2016-10-22,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6-10-22 1dd8c52fm63(暂无匿称)

    牛人啊!

    0

相关资讯

两会:霍勇:管好“坏”胆固醇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过去几十年,我国应对心脑血管疾病做了很多的努力。目前,高血压筛查及糖尿病管理已经被纳入到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中,但是还缺少血脂管理。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霍勇教授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基于此严峻的形势,呼吁政府把血脂管理纳入到公共卫生服务当中,“这样才能使我国从总体上控制三高,使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及死亡率下降”。警惕“坏”胆固醇——低密度脂

11.20心梗救治日:霍勇教授:符合我国国情的心梗救治,体系重于技术

11月20 日(也就是明天)是我国“心梗救治日”,之所以定在这一天是希望大家牢记两个“120”:及时拨打120(或999)急救电话, 把握120分钟的黄金救治时间。在“心梗救治日”来临之际,本报记者就我国心梗救治挑战与发展方向,专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霍勇教授。 过去30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从医学专业角度来看取得了很大进步,遗憾的是在整个社会层面效果仍然很不理想,95%急性心

WCC 2014:关注发展中国家现状——霍勇

本次世界心脏病学大会(WCC2 014)主席中的中国身影颇令我们自豪,《中国医学论坛报》特采访了本次WCC的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霍勇教授,请他带领我们走近WCC 2014。 会议内容:涵盖心血管多个领域 霍勇教授介绍,WCC是由世界心脏联盟(WHF)举办的、每两年一次的国际学术会议,关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20

南方会:霍勇教授详解ACC 2014四大关键词

11日上午,第16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南方会)举行了开幕式。在简短的开幕式后,本次会议的重头戏——心血管病临床国际论坛吸引了众多与会者。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年会刚刚结束,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通过回顾4项研究,总结了ACC2014的四大关键词:失望、希望、争议、共识。霍教授的总结无疑令广大医师对ACC2014学术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失望霍教授

访CSC-ESC 联合论坛主席霍勇教授

9 月2 日,在今年的ESC年会上,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CSC)再次与ESC合作设立中欧联合论坛,双方共6位专家就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高血压相关的3个论题进行了对话与讨论。其中,我国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沈阳军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李南方教授分别介绍了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CS患者的强化他汀负荷、CYP2C19 基因多态性对ACS患者

CSC 2014:霍勇:H型高血压诊治的中国经验

“H型高血压”是指伴有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升高(Hcy≥10斗μmol/L)的高血压,这一概念最早由中国学者于2008年提出。而后,2011年发布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血浆Hcy水平升高也被纳入其中,作为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种新的重要因素。此后,H型高血压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高血压亚型得到了临床工作者的广泛关注。鉴于此,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详细阐述H型高血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