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cer Discov:新型疾病模型为不同基因型胶质瘤治疗提供思路

2024-05-16 儿童肿瘤前沿 儿童肿瘤前沿 发表于上海

该研究通过构建16种新型组蛋白变异驱动的胶质瘤体内模型,研究了多种伴侣基因在不同分型的胶质瘤发生过程中的具体影响,并进一步探索了潜在的治疗方案。

儿童高级别胶质瘤(pHGG)是一种异质性很强的肿瘤类型,由组蛋白和相关的基因突变驱动,肿瘤类型、生长部位以及发病年龄与具体的突变位点相关。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亟需更加有效的、针对不同分型的精准治疗方法。

大约一半的高级别胶质瘤以及大多数的弥漫性中线胶质瘤的发生与H3组蛋白变异有关,但单独的组蛋白变异并不足以引起肿瘤发生,需要包括p53、ATRX等在内的伴侣基因同时发生突变。考虑到这些伴侣基因在靶向药物治疗方面,相较于组蛋白变异、有着更大的潜力,明确这些伴侣基因在不同分型肿瘤发生过程中的具体情况,至关重要。

近日,由剑桥大学和麦吉尔大学 Manav Pathania, Claudia L. Kleinman 以及Nada Jabado 联合团队发表于 Cancer Discovery 题为 A Compendium of Syngeneic, Transplantable Pediatric High-Grade Glioma Models Reveals Subtype-Specific Therapeutic Vulnerabilities 的文章,通过构建16种新型组蛋白变异驱动的胶质瘤体内模型,研究了多种伴侣基因在不同分型的胶质瘤发生过程中的具体影响,并进一步探索了潜在的治疗方案。

图片

半数儿童高级别胶质瘤以及大部分的弥漫性中线胶质瘤(DMG)都携带了H3组蛋白变体H3.1和H3.3,具体为K27位点上甲硫氨酸取代赖氨酸(K27M),或是G34位点上精氨酸/缬氨酸取代甘氨酸(G34R/V)。单独的组蛋白变异并不足以引起肿瘤发生,需要包括p53、ATRX等在内的伴侣基因同时发生突变。不同胶质瘤分型的组蛋白变异和伴侣基因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片

不同胶质瘤分型的组蛋白变异和伴侣基因情况

研究团队首先通过基于子宫内电穿孔(in utero electroporation, IUE)的技术,向胚胎的神经干细胞微环境中递送了不同的突变组合。

图片

不同突变组合的神经干细胞微环境驱动形成胶质瘤的小鼠模型构建

首先构建出来的是携带H3.3G34R、ATRXLOF以及p53LOF (GPA),联合 PDGFRAWT (GPAP)、 PDGFRAC235Y (GPAC)或PDGFRAD842V (GPAD)的小鼠模型。不同PDGFRA分型的肿瘤行为有所差异,但和相应的临床表现相符。在首先构建出来的由H3.3G34R和PDGFRAC235Y驱动的胶质瘤模型中,研究团队观察到神经节隆起可以作为肿瘤细胞的微环境前体。

此外,来源于携带突变的小鼠的胶质瘤神经球细胞系中,研究团队进行了一系列小分子抑制剂的筛选。最终发现对于传统PDGFRA抑制剂并不敏感的GPAC分型的肿瘤细胞系,表现出了对于FGFR抑制剂英菲替尼高度敏感,提示了潜在的治疗策略。

图片

携带不同突变的细胞系对英菲替尼的反应情况(GBM002:患者来源的携带G34R突变的细胞)

随后,研究团队沿用先前的方法,研究了最具代表性的不同的分子伴侣,协同携带K27M的组蛋白变体,对于肿瘤发生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新型造模方法不需要在肿瘤发生过程中额外持续性激活PDGF/PDGFRA通路,使得具体分型的致病机制得以观察。

结果提示,单独的携带K27M的组蛋白变体并不足以使肿瘤发生。然而,一旦合并p53缺失等几种分子伴侣异常(如下图所示),便可导致高外显率的肿瘤发生。

图片

导致高外显率的胶质瘤发生的具体分子分型(绿、红、蓝、紫每种颜色代表一种组合)

对疾病模型小鼠进行持续性观察提示,不同分子分型的脑瘤,在外生性生长、颅神经侵犯以及脑脊液播散等行为学方面的表现不尽相同。单细胞核转录组测序结果提示小鼠模型与人类肿瘤中的细胞类型高度关联。

最后,研究人员将先前小鼠模型中的肿瘤组织,移植到遗传背景相同且具有免疫能力的小鼠中,进行了一系列治疗相关的探索。结果提示,H3.3G34R/PDGFRAC235Y对于FGFR抑制剂英菲替尼高度敏感,PDGFRAWT以及 PIK3CAE545K/PPM1DΔC则对于PIK3CA抑制剂阿培利司和MEK 抑制剂曲美替尼联合用药敏感。

此外,KPD (PDGFRAD842V)分型与KPP (PDGFRAWT)分型在英菲替尼等4种药物中均表现出了不同的敏感性,提示PDGFRA基因型在精准治疗上潜在的指导意义。

图片

8种代表性靶向药的筛选结果

总之,该研究提出了一种不需要在肿瘤发生过程中额外持续性激活PDGF/PDGFRA通路的新型造模方法,使得胶质瘤不同分型的致病机制得以观察。研究团队进一步利用该技术,探索了多种组蛋白变异及相关分子伴侣组合对于胶质瘤发生的作用,并后续通过先前造模得到的肿瘤组织,进一步构建了相关模型,并进行了相关靶向药的筛选。

无论是改良的疾病模型构建方法,还是对于不同分子分型以及不同靶向药的细致分析,对于胶质瘤的诊治进步而言都非常重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05099, encodeId=2f282205099c0,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5366840666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胶质瘤#</a> <a href='/topic/show?id=155ae06883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疾病模型#</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1,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0688, encryptionId=155ae068838, topicName=疾病模型), TopicDto(id=84066, encryptionId=53668406668, topicName=胶质瘤)],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hu May 16 21:36:13 CST 2024, time=2024-05-16,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老药新用——抗胶质瘤新思路?质子泵抑制剂!

本文介绍了PPIs如何通过抑制胶质瘤细胞的抗药性和影响肿瘤微环境,从而提高化疗药物的疗效。此外,PPIs还可以通过影响胶质瘤细胞的凋亡,发挥抗肿瘤作用。这些发现为胶质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JCO:新药ONC201对H3 K27M突变型中线胶质瘤有效

研究分析了四个临床试验和同情用药项目中50位H3K27M突变患者使用ONC201单药治疗的效果和副作用。

Radiology:胶质瘤的MR光谱分子研究

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是弥漫性胶质瘤,包括一组来源于胶质细胞的异质性肿瘤,其诊断和预后分层依赖于几种分子标记物的状态。

胶质瘤WHO分类标准、影像诊断要点、RANO治疗效果评估标准、分子表型一网打尽

胶质瘤WHO分类标准、影像诊断要点、RANO治疗效果评估标准、分子表型,一篇帮您全搞定,建议收藏起来慢慢看。

为什么胶质瘤患者需要检测CDKN2A/B缺失变异?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颅内恶性肿瘤,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然而,不同胶质瘤患者的总生存期差异显著。临床上,根据患者的免疫表型、血管增生、核分裂象、基因变异等因素,对患者进行预后分层。

结合NGS和传统诊断结果,可实现3-4级胶质瘤的诊断更精准,并提供潜在靶向治疗

本研究旨在确定将NGS结果与传统诊断数据相结合对临床诊断和患者管理的影响。

European Radiology:协调病灶位置分析在脑胶质瘤放射组学诊断中的应用

基于感兴趣区域 (ROI) 的影像学分析是探索胶质瘤病理学特征的经典策略,可通过定量测量区域物质的影像学特征。初步的ROI分析直接测量了胶质瘤内的信号强度、扩散、灌注或代谢参数的平均值。

JCO | 新药ONC201对H3 K27M突变型中线胶质瘤有效

本研究报道了第一个对H3 K27M 突变型弥漫中线胶质瘤有临床疗效的单药治疗,值得后续进一步临床研究。

European Radiology:胶质瘤侵犯海马时会有何影像学改变!

作为研究最彻底的大脑结构之一,海马由许多不同的、相互作用的亚区组成,形成了一个异质性的复杂结构。

European Radiology:利用MR报告预测弥漫性胶质瘤中异柠檬酸脱氢酶基因型的自然语言处理

异柠檬酸脱氢酶 (IDH) 突变是影响弥漫性胶质瘤预后的重要分子标志物,并形成了自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以来弥漫性胶质瘤分类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