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型现状调查报告显示—— 心脏康复 医患都做得不够

2017-10-16 谭嘉 健康报

10月13日,第28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亚太心脏大会2017和国际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会议2017在京开幕。中国首个大型心脏康复认知调研结果在第28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公布。结果显示,83%的公众不熟知心脏康复,仅有25%的医生经常进行心脏康复的实践。同期发布的中国医院心脏预防康复治疗现状调查报告显示,能提供心脏预防康复服务的医院数量和质量欠缺。

10月13日,第28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亚太心脏大会2017和国际心血管预防与康复会议2017在京开幕。中国首个大型心脏康复认知调研结果在第28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公布。结果显示,83%的公众不熟知心脏康复,仅有25%的医生经常进行心脏康复的实践。同期发布的中国医院心脏预防康复治疗现状调查报告显示,能提供心脏预防康复服务的医院数量和质量欠缺。

此次调研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国心脏康复联盟等联合发起,公众调研共纳入2.8万余人。结果显示,医院是否设有专业康复中心、医保情况及医院等级,是影响心脏康复参与度的前三位因素。此外,64%的公众曾漏服药物,一个月内经常达到中等强度运动的仅占23%,水果蔬菜及谷物摄入偏少。

医生调研共有4090位医生参与。结果显示,多数医生认为支架和搭桥术后患者行心脏康复获益最明显,但仅有25%的医生进行具体的心脏康复临床实践。阻碍心脏康复进程前三位因素为医疗团队水平、医保因素及患者依从性。药物和PCI治疗仍是多数医生认为适合的治疗方式,对于心血管病综合二级预防的理念还待加强,特别是给予戒烟建议的仅有40%,心理治疗建议为29%。

中国医院心脏预防康复治疗现状调查报告显示,近5年间,我国开展心脏预防康复的医院比例大幅增加,但从人口密度来看仍较低,且存在地域差异。没有开展心脏康复工作的医院,80%以上开展介入治疗,意味着此类患者缺少后续规范的二级预防康复治疗。心脏预防康复工作缺乏专业人员,临床实践缺乏标准规范。患者的心脏康复多数由心脏科医师负责,近1/2医院心脏康复工作人员未经过心肺复苏技能培训认证。心脏康复的干预不全面,近1/3未行心血管危险因素干预,1/2医院未对所有患者提供戒烟干预和心理干预。

长城会历经28年发展,已成为亚洲规模最大、全球排名第四的国际知名心脏病学术平台。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284690, encodeId=215d1284690e4,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da9934342b5'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医患#</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34342, encryptionId=da9934342b5, topicName=医患)],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c0e3195, createdName=millore, createdTime=Wed Oct 18 01:37:00 CST 2017, time=2017-10-18,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7-10-18 millore

相关资讯

陈韵岱教授:心脏康复,摸着石头过河

导读最近两三年,心脏康复在中国发展势头迅猛。开展心脏康复的医院从2012年全国仅个位数发展到2016年200多家,关注心脏康复的专家学者越来越多,特别是介入领域一些领军专家的加入,为心脏康复事业带来一番新气象。如何开展心脏康复、效果怎样、有哪些经验、面临怎样的挑战,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邀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陈韵岱教授团队分享了她们的经验。301医院于2015年6月开始部署、9

Plos One:现代心脏康复是否仍然有效?

心脏康复(CR)的有益作用近年来受到了一些挑战,因此,调查现代心脏病学中现有的CR方案是否仍然有益于患者迫在眉睫。近期,一项发表在杂志Plos One上的研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非随机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 研究者们对Medline、Embase、CINAHL、科学引文索引(网络科学)、CIRRIE和Open Gray进行了检索。根据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重大指导性指导变化,从2000年起征聘的非随机研

欧洲心脏康复专家号召为虚弱患者“量体裁衣”定制心脏康复计划

近日,欧洲预防心脏病学协会心脏康复部(EAPC)的专家们发出倡议,认为应该为虚弱患者制定和执行个体化心脏康复计划。 这份倡议推荐,应在老年人群中评估其虚弱程度,并根据虚弱程度制定适宜心脏康复计划,并后续对心脏康复计划在失能、生活质量以及死亡风险等的影响方面进行深层次评估。 据悉,30%~50%的75岁以上老年人会表现为人老体衰,各器官生理功能储备不足。 “对于这部分虚弱人群,如果遭遇对年轻人根本不

动静结合、形神共养,这种运动方式有助于心脏康复

现代心脏康复包括临床评估、优化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康复治疗、健康教育、生活方式指导等,具有一定的优势和不足。中医康复学以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指导,在强调整体康复的同时,主张辨证康复,创造出中药、针灸、按摩、熏洗、气功、导引、食疗等行之有效的康复方法。结合我国的国情,充分发挥中医药学及其养生康复学的优势,形成我国独有的中西医结合康复具有重大意义。复合评价 复合评价是应用中、西医

“葛均波院士现代心脏康复中心”成立 **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葛均波院士现代心脏康复中心”19日正式揭牌,率先在全国开展“心脏体外震波联合体外反搏序贯治疗”。 

王乐民:病人不主动,医生也没办法!

“心脏康复对发生疾病的患者强调最大限度地全程跟踪与功能恢复,应贯穿患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医疗过程的始终。心脏康复的开展是从局部疾病的管理走向患者全身的管理,包括对疾病的整体控制和对健康的管理。”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王乐民教授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