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不断: “2022年乳腺肿瘤菁英实践与交流项目—湖南站”顺利举办!

2022-08-27 网络 网络 发表于上海

为了促进业界中青年乳腺癌医师的深入广泛交流,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主办的“2022年乳腺肿瘤菁英实践与交流项目-湖南站”于8月26日在湖南吉首举办

为了促进业界中青年乳腺癌医师的深入广泛交流,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主办的“2022年乳腺肿瘤菁英实践与交流项目—湖南站”于8月26日在湖南吉首举办,并在线上全程同步进行了直播。本次会议邀请到了湖南省肿瘤医院的欧阳取长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易文君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并邀请了资深点评嘉宾团,包括: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的钱立元教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徐海帆教授、湖南省肿瘤医院的杨小红教授、贵阳市妇幼保健院的方延曼教授和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徐峰教授。本次会议讲者包括:湘潭市中心医院的邓友缘医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东院的杨香娣医师、贵阳市妇幼保健院的丁彧医师、湖南省中医院的全媛医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的杜鹃医师和株洲市中心医院的陈菁菁医师。

大会主席:湖南省肿瘤医院 欧阳取长教授

大会主席: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易文君教授

点评嘉宾: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钱立元教授

点评嘉宾: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徐海帆教授

点评嘉宾:湖南省肿瘤医院 杨小红教授

点评嘉宾:贵阳市妇幼保健院 方延曼教授

点评嘉宾: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徐峰教授

 

 

会议现场:病例精彩分享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东院 杨香娣医师

 

患者64岁,绝经,2016.12.26病理提示(左侧乳腺)浸润性癌导管癌,II级,6分,伴低级别导管内癌及钙化。免疫组化示:ER(+)、PR阳性率<1%、C-erbB-2(2+)、Ki-67阳性率20%,P53低指数。于2016.12.24行手术治疗。于2017.01.16始予以口服来曲唑2.5mg qd内分泌治疗。于2021年11月病情进展,发现骨转移。于2021.12.02、2021.12.25予以多柔比星脂质体+白蛋白紫杉醇化疗*2周期,疗效评估为PR。2022.01.17、2022.02.10、2022.03.03、2022.03.24继续予以AT方案化疗4周期,疗效评为SD。指南认为,对于绝经后、AI治疗后进展的晚期乳腺癌患者,I级策略为氟维司群+阿贝西利。因此,于2022.04.14始予以氟维司群+阿贝西利维持治疗。2022.07.09疗效评估为SD,CEA和CA153水平持续降低。

精彩点评:病例资料完整,临床诊疗规范;演讲具有表现力、感染力;对专家提问的问题进行精准、完整的回答,体现了讲者的临床诊疗逻辑思维。

株洲市中心医院 陈菁菁医师

患者33岁,左乳浸润性导管癌,(cT4N1M1 IV期 Luminal B型 骨转移)。2021年9月27日彩超发现左侧乳腺实性病灶(BI-RADS分类:5),左侧腋窝及左侧锁骨上窝多发低回声结节:考虑异常淋巴结。穿刺病理活检提示:左乳肿块+左腋窝淋巴结+左锁骨上淋巴结左乳肿块浸润性癌;左锁骨上及左腋窝淋巴结均见浸润性癌。免疫组化显示:左乳浸润性导管癌,SBR Ⅱ级,ER(约90% +,中等至强+),PR(约20%+,中等+),Cerb-B2 BC (2+  FISH 阴性),Ki-67(热点区约20%+) ,P63(-),MHC(-),CK5/6(-),AR(约80%,中等+),GATA3(+),EMA(+),CK7(+)。同月,行左耻骨上段病变切开活检术,免疫组化提示:符合乳腺癌骨转移。对于Luminal型晚期乳腺癌患者,多数患者应选择内分泌治疗。根据2021年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的患者,如果未经内分泌治疗,则应选氟维司群进行治疗。多项权威研究显示,一线内分泌治疗选择氟维司群可以有效地延长患者的PFS。因此,选择了以下治疗方案:戈舍瑞林3.6mg+氟维司群500mg+唑来膦酸4mg Q28d(氟维司群第14天增加500mg负荷剂量)。于2022年4月28日使用阿贝西利150mgQ12h口服21天停7天+戈舍瑞林3.6mg+氟维司群500mg+唑来膦酸4mg Q28d。2022年8月13日CT提示,左乳腺外下象限皮下一结节较前明显缩小(1.5cm)。

精彩点评:讲者对病例感悟深入人心,病例病史资料采集完整,对病例整个诊疗过程进行了清晰的分析和陈述,体现了讲者临床诊疗思维清晰规范。PPT制作精美,有理有据;在演讲过程中,语速平稳,具有感染力;在问答环节,有逻辑地进行了清晰的回答。

贵阳市妇幼保健院 丁彧医师

病例1(姐姐):患者36岁,初治晚期,经过B超、X线、MRI等多项检查发现孤立骨转移,病理诊断为:右乳浸润性癌 cT3N1M1 Luminal B(HER-2阴性);T5椎体继发恶性肿瘤。患者于2022年8月行手术,9月开始使用内分泌治疗(OFS+CDK4/6i+FUL+唑来膦酸),疗效评为PR。

病例2(妈妈):患者56岁,左乳头溢血4年,左乳外侧质硬包块,MRI检查显示,左乳外下象限一线样分布T1W高信号导管样扩张,伴中部囊状扩张段内缘一局灶强化,考虑BI-RADS 4B类;①乳导管扩张症,伴导管乳头状瘤可能性大;②导管乳头状癌需除外。

病例3(妹妹):患者30岁,B超发现双乳包块,病理提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部分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ER(强,70%~80%)、CK5/6(数个导管上皮-)、E-cadherin(+)、P120(膜+)、P63(肌上皮+)、SMMHC(肌上皮+)、Ki-67(约1%)。

精彩点评:讲者在演讲的过程中声音宏亮,声情并茂,具有感染力,演讲语言清晰、有条理,娓娓道来。病例选取具有典型性,通过一个乳腺癌家庭病例的展现,体现了临床诊疗规范的重要性。病史采集完整,病例分析有理有据,整个演讲过程中表现从容。

湖南省中医院 全媛医师

患者83岁,2017年行右乳癌姑息切除术,术后给予阿那曲唑,维持治疗2年,改用来曲唑,一直到2021年10月复发,病理提示:乳腺浸润性癌,

Ki-67(10%+),ER(95%强+),E-cad(+),PR(95%强+),AR(95%中等+),C-erbB 2(1+),P53(30%+),P120(膜+),CK5/6(部分-),calponin(部分-),P63(部分-),CgA(-),Syn(+)。予以更换为氟维司群0.5g 肌注 1次/28天。于2021-11-13至2022-07-6肌注氟维司群。治疗半年后头部+胸部CT平扫复查(我院 2022-6-8):提示未见颅内、肺转移,另腹部B超监测未见腹水、腹膜后肿块、肝脏、子宫附件肿物。

精彩点评:病例诊疗符合临床规范,对病例诊疗的资料进行了全面的采集,清楚地掌握了病例每个环节的诊疗策略,体现了讲者丰富的临床经验。

湘潭市中心医院 邓友缘医师

患者74岁,绝经,于2018年08月13日因“发现左乳肿块40年”就诊,诊断为:左乳浸润性乳腺癌(cT3N1M0 ⅢA期 Luminal B型(HER-2阴性)),淋巴结可见癌转移 。2018.8.23行手术治疗,MDT讨论后建议完善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但是,患者及家属拒绝化疗、放疗,要求行辅助内分泌治疗。根据指南推荐,对于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在初始阶段,I级方案采用AI治疗,因此给予患者阿那曲唑内分泌治疗。术后3年余,于2022年04月11日病情进展,发现复发和骨转移,和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后,给予放疗+内分泌治疗。根据FRIEND研究,辅助AI治疗复发/转移后(不分ESR1状态),氟维司群能显著延长mPFS达8.51个月,降低约40%疾病死亡或复发风险。可见,氟维司群是AI辅助治疗复发或转移后内分泌单药治疗的优选。同时,根据指南策略,NSAI治疗失败、HR+ 绝经后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内分泌解救治疗I级推荐为氟维司群+CDK4/6抑制剂。因此,从2022年6月1日开始氟维司群+阿贝西利。疗效评为SD。

精彩点评:讲者对病例进行了有条理的分析和陈述,整个诊疗过程符合临床规范,体现讲者对指南的熟悉。问答环节,讲者回答有条理。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杜鹃医师

患者46岁,因“发现左乳肿块3月”于2020年4月3日就诊,穿刺组织病检提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左侧腋窝淋巴结可见癌转移,ER(3+80%),PR(2+70%),C-erbB-2(2+),Ki67 40%,FISH检测(+)。诊断为:左乳浸润性导管癌,cT4bN1M0,IIIB期,Her2阳性型(HR阳性型)。先行AC-THP新辅助治疗,2020年3月肺部CT显示左乳内上象限软组织肿块较前明显缩小;乳腺MRI显示左乳内象限肿块影较前缩小,边缘较条片状影,仍呈分叶状肿块,呈等T1等T2信号,左侧乳腺皮肤增厚,左侧腋窝增大的淋巴结部分较前缩小。2020年9月30日手术,根据患者术后病检结果,拟行T-DM1治疗,患者及家属拒绝;术后予以放疗+PH双靶(2021.7结束)+内分泌(OFS+来曲唑)治疗。直到2022年3月28日检查发现左侧颈部IV多发淋巴结肿大,细针穿刺活检可见肿瘤细胞,倾向腺癌。2022年3月30日进行左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权威指南推荐:乳腺癌疾病进展过程中只要一次判定为HER2阳性就建议抗HER2治疗。根据患者HER-2低表达的病情,建议T-DXd治疗,患者及家属拒绝;再次建议T-DM1治疗,患者及家属仍拒绝。根据指南推荐,HR+绝经后、NSAI治疗失败后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二线治疗首选氟维司群+阿贝西利(1A)。因此,从2022年3月30日开始使用OFS+氟维司群+阿贝西利。2022年7年7月影像学及血生化检查未见异常。

精彩点评:病例分析条理清晰,对病史进行了全面的采集;PPT制作精美,引用了丰富、充分的临床循证依据;对病例的临床决策符合规范,并对病例的临床诊疗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体现了讲者独立思考的临床思维。

大会主席总结言之:通过2022年乳腺肿瘤菁英实践与交流项目的举办,为国内的中青年乳腺癌医师提供了难能可贵的锻炼机会,让各位年轻医师获得了珍贵的学习交流机会,对国内乳腺癌临床诊疗规范和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