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中法发现控凶险疟疾关键分子PfRNase II

2014-07-04 上海市东方医院宣传部 医学论坛网

2014年6月29日,英国《自然》杂志刊文报道了控制凶险型疟疾发生的关键调控因子和途径。该发现为凶险型疟疾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治疗靶点。该项研究主要由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同济大学医学院传染病与疫苗研究所张青锋博士等与法国巴斯德研究所Artur Scherf教授等合作完成。张青锋博士为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参与该项工作的其他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

2014年6月29日,英国《自然》杂志刊文报道了控制凶险型疟疾发生的关键调控因子和途径。该发现为凶险型疟疾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治疗靶点。该项研究主要由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同济大学医学院传染病与疫苗研究所张青锋博士等与法国巴斯德研究所Artur Scherf教授等合作完成。张青锋博士为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参与该项工作的其他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江苏省血吸虫病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和德国伍兹堡大学。

疟疾是最古老的传染病之一,它与艾滋病和结核病一起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当前全球三大公共卫生问题。恶性疟原虫引起的凶险型疟疾如脑型疟疾等导致全球每年约百万患者的死亡,几乎每分钟就有一名儿童死于凶险型疟疾。随着疟原虫抗药性的产生和扩散,全球疟疾的防治正面临巨大的危机。因此,阐明凶险型疟疾的发病机制,为寻找新的抗疟药物提供治疗靶点已迫在眉睫。

大量研究已经证实:恶性疟原虫变异基因家族(var)是恶性疟疾的关键致病基因,其中A亚类变异var基因(A-var)是导致凶险型疟疾的“罪魁祸首”。在普通疟疾患者中,这类基因通常处于“沉睡”状态;但是当它们激活时,凶险型疟疾的发生率显著升高。2013年,丹麦科学家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刊文报道,人类血管内皮细胞上的一种蛋白质是A-var基因的关键宿主受体;但是人们对于疟原虫自身调控A-var基因的活化因子和途径仍一无所知,而这正是寻找凶险型疟疾防治靶点的关键所在。

张青锋等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以A-var基因转录后调控作为切入点,对其表达调控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真核生物细胞中,外切体复合物(exosome)是细胞内各类RNA加工成熟、质量监控和降解代谢等过程的主要调控元件,其组成和结构高度保守。通过基因组生物信息学分析,张青锋等在恶性疟原虫外切体复合物类似蛋白中发现了一个“多余”的成员——PfRNase II。他们预测该分子应该具有新的功能。通过转基因和单链特异的RNA测序技术,张青锋等惊喜地发现,PfRNase II分子的调控对象正是A-var基因:当PfRNase II蛋白功能缺陷时,A-var基因从“沉睡”中激活,而其他亚类的var基因不受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正是PfRNase II对A-var基因转录产物的原位降解导致其处于“沉睡”状态。随后,研究人员利用疟疾病人血液中分离的疟原虫对PfRNase II与A-var基因转录水平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当PfRNase II水平下降时,A-var水平上升,凶险型疟疾的发生率也相应升高。充分的证据提示,PfRNase II有望成为防治凶险型疟疾的新的重要靶分子。

原始出处:
Qingfeng Zhang,et al. Exonuclease-mediated degradation of nascent RNA silences genes linked to severe malaria.Naturedoi:10.1038/nature13468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880154, encodeId=8c26188015435,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b2112532d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Nat#</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532, encryptionId=3b2112532d8, topicName=Na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2e6f107, createdName=liye789132251, createdTime=Sat Feb 07 01:48:00 CST 2015, time=2015-02-07,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005407, encodeId=91c3200540e21,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d09f155461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RNAs#</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5546, encryptionId=d09f155461e, topicName=RNAs)],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05a2499, createdName=dzx0922889, createdTime=Sat Jan 17 23:48:00 CST 2015, time=2015-01-17,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5-02-07 liye789132251
  2.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880154, encodeId=8c26188015435,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b2112532d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Nat#</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532, encryptionId=3b2112532d8, topicName=Na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2e6f107, createdName=liye789132251, createdTime=Sat Feb 07 01:48:00 CST 2015, time=2015-02-07,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005407, encodeId=91c3200540e21,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d09f155461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RNAs#</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5546, encryptionId=d09f155461e, topicName=RNAs)],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05a2499, createdName=dzx0922889, createdTime=Sat Jan 17 23:48:00 CST 2015, time=2015-01-17,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5-01-17 dzx0922889

相关资讯

PNAS:科学家揭示气候改变引发的全球疟疾分布情况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利物浦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在本世纪末疟疾将会在高低地区被越来越多地出现。 文章中,研究者表示,截止21世纪80年代,在东非将会有1亿人暴露于疟疾感染之中,而由于气候变化所引发的疟疾流行的机制目前并不清楚,Cyril Caminade博士表示,利用我们开发的新型统计学模型就可以对疾病爆发的情形进行有效的预测。 2010

NEJM:重症疟疾免疫力与疟原虫密度控制改善无关

虽然每年约有60万的非洲儿童死于疟疾,但多数儿童感染是中度的。然而关于疟疾发病机制的基本问题还未得到解决,比如疟原虫载量和宿主炎症对严重疾病的影响。在稳定传播的地区,大于5岁的儿童不易患严重疟疾,这可能是由于免疫的因素,并且数学模型认为一次或两次感染后就产生了抗非脑性严重疟疾的保护。 然而,保护性免疫的机制尚不清楚,该保护作用可能与寄生虫密度的降低或寄生虫毒素的抑制有关。来源于成人的IgG能够清

Nat Commun:疟疾在非洲造成的与年龄相关的疾病负担变化模式的模拟研究

本期Nature Communications报告了一个数学模型,它能够捕捉到疟疾在具有不同传播强度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与年龄相关的传播模式。从这一模型获得的数据也许能帮助改进对患疟疾风险最高人群所做估计,使针对不同年龄层的疾病控制工作更能有的放矢。 Jamie Griffin及同事通过将一个有关疟疾传播的模型与来自反映非洲各地镰刀形疟原虫流行情况和发病率的临床病例研究的数据进行拟合,对撒哈拉以

世界防疟日:誓与疟疾说再见

“疟疾还能设立疾病日?”为数不少的朋友看到这个标题后可能会有上述反应,此事千真万确。世界防治疟疾日由世界卫生大会在2007年5月第六十届会议上设立,旨在推动全球进行疟疾防治。2008年4月25日是首个世界防治疟疾日,当年的主题是“疟疾——一种没有国界的疾病”,原卫生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决定将每年4月26日作为“全国疟疾日”。今年世界防治疟疾日的主题与去年相同,依然是“投资未来,战胜疟疾”,而“

Science:全球变暖将疟疾推向热带高海拔地区

历史上,热带较高海拔地区的较为凉爽的气温为人们提供了一些免于感染疟原虫的庇护所,因为当气温低的时候,蚊媒难以完成其生命周期,而疟原虫的复制速度也会减慢。 然而,日前来自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科学》(Sciecne)杂志上报告称,他们发现当较高海拔地区的气温升高时,在这些高度的疟疾病例会同步地变得 更为常见,尤其是在非洲及南美洲的高原地区,如

Nature:对青蒿素有抗药性的疟疾的一个标记

青蒿素抗药性在所分离出的东南亚疟疾病原体“镰刀形疟原虫”中的传播,可能会葬送为在全世界根除这种疾病所做努力。监测抗药性这一重要工作一直受阻于缺少一个分子标记。 现在,Frédéric Ariey及同事识别出了“镰刀形疟原虫”青蒿素抗药性的一个主要决定因子,它也许能提供这样一个标记。他们发现,该寄生虫的PF3D7_1343700 kelch propeller domain (K-13 pro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