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上肺轻度支扩,是发热头痛1个月的原因吗?

2021-11-13 黄英男、金文婷、马玉燕 SIFIC感染视界

一起来探案!

一、病史简介

男性,64岁,上海人,2021-07-02 入中山医院感染病科

主诉:发热咳嗽伴头痛1月

现病史

  • 患者1月前无诱因下出现咳嗽,干咳为主,伴明显乏力,无发热畏寒头痛关节痛等。2021-06-03 查血常规:WBC 9.42X10^9/L,N 67.7%;ESR 73mm/H;CRP 68.7mg/L;06-07胸部CT:右上肺支扩伴炎症,左肺尖小结节;腹部超声未见明显异常;予奈诺沙星0.5g qd抗感染及对症治疗。

  • 06-09 开始午后低热,Tmax 38℃,无盗汗,复查炎症标记物较前相仿,T-SPOT.TB 0/0(阴性/阳性对照 0/395),先后使用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抗感染后热峰有所下降,期间06-13使用莫西沙星3天后开始头痛、不剧,换用左氧氟沙星后稍好转。随访炎症标志物较前相仿。

  • 06-24 再次发热,体温波动于37.4-37.8℃左右,仍头痛咳嗽,06-27查血常规:WBC 8.92X10^9 /L,N 65.1%;CRP 64.8mg/L;PCT 0.04ng/mL;ALT/AST 73/41 U/L;胸部平扫CT较2021-06-07片相仿;纵隔稍大淋巴结,甲状腺结节;头颅CT:脑内少许腔隙缺血灶。为进一步诊治入院。

  • 患病以来,精神、胃纳尚可,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有吸烟史30年,吸烟10支/天,否认饮酒史。

 

图片

 

二、入院检查(2021-07-02)

【体格检查】

  • T 36.2℃, P 80bpm, R 20次/分, BP 114/81mmHg;

  • 神清精神可,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双肺未及明显干湿罗音,心前区未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WBC 8.69X10^9/L,N 67.4%,L 22.2%,Hb 122g/L;尿常规正常;

  • 炎症标志物:ESR 82mm/H;hs-CRP 69.6mg/L;PCT 0.11ng/mL;

  • 血隐球菌荚膜抗原、G试验、GM试验:均阴性;

  • 肝肾功能电解质:正常范围内;

  • 细胞免疫功能检查、肿瘤标记物:均正常范围内;

  • 自身抗体:ANA 1:3200;余均阴性;

  • 免疫球蛋白、补体:IgG 19.14g/L;IgG4 2.27g/L;IgE 148IU/mL;补体C3/C4 1.45g/0.45g/L

【辅助检查】

  • 心电图:正常;

  • 心超:未见瓣膜赘生物;

 

三、临床分析

病史特点:患者中年男性,发热伴咳嗽头痛乏力,炎症标记物升高,胸部CT见右上肺局限性轻度支扩伴少许炎症,反复抗感染后症状改善不明显,炎症标记物无下降,自身抗体ANA 1:3200,发热的鉴别诊断考虑如下:  

  1. 支气管扩张伴感染:患者有发热咳嗽,炎症标记物升高,胸部CT见支气管扩张伴炎症,故需考虑支气管扩张继发感染所致的发热。但患者为干咳无痰,CT仅表现为局限性轻度支扩伴少许炎症,反复抗感染后症状改善不明显,炎症标记物无明显下降,故考虑本病并非患者发热的主要病因。

  2. 结核感染:患者有午后低热,乏力,咳嗽,病程一个月,肺部病灶位于右上肺,需考虑结核引起的支扩。但患者T-spot阴性,胸部CT未见斑点、空洞及卫星病灶等典型结核征象,确诊有赖于活检。

  3.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有发热头痛,炎症标记物升高,需考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能。但患者头痛症状不剧烈,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故本病可能不大。

  4. 风湿性疾病:患者有低热、乏力、头痛及咳嗽,炎症标记物升高,自身抗体ANA 1:3200,需考虑风湿性疾病所致的发热。但风湿性疾病好发于育龄期女性,患者无光敏口腔溃疡关节痛等经典风湿病表现,且常见风湿性疾病的标志性抗体均阴性。但风湿性疾病中巨细胞动脉炎可主要见于50岁以上人群,且可伴有头痛症状,可进一步完善颞动脉超声、大血管评估、必要时活检以明确。

  5. 肿瘤:患者老年男性,低热乏力起病,需考虑肿瘤尤其是隐匿部位肿瘤,如结肠癌肾癌等。但患者无血尿、便血或大便习惯改变等相应症状,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肿瘤标记物不高,腹部超声未见明显肿瘤征像。必要时可进一步完善影像学检查以及活检等以排除。

 

四、进一步检查、诊治过程和治疗反应

  • 07-03 送检血培养(双侧五瓶)及血病原基因二代检测(mNGS)检查

  • 07-03 PET/CT:全身多处动脉管壁明显增厚伴代谢异常增高。1.考虑为大动脉炎累及双侧颈动脉、双侧颞动脉、双侧椎动脉、双侧锁骨下动脉、双侧腋动脉、头臂干、胸腹主动脉及双侧髂动脉可能;双侧颈部、双侧肺门、纵隔及腹腔淋巴结炎可能;请结合临床;2.左肺上叶慢性炎性小结节可能,请随诊;右肺上叶支扩伴感染;3.脂肪肝;肝脏钙化灶;胆囊结石;前列腺钙化灶;4.甲状腺双侧叶结节,请结合超声检查。

  • 07-06 血mNGS:阴性

  • 07-08 血培养:阴性

 

图片

 

  • 07-04 测双上肢血压基本无差别:右上臂 128/70mmHg,左上臂 124/74mmHg;

  • 07-05 风湿科会诊:患者否认黑矇、头晕、口腔及生殖器溃疡等不适,结合病史及影像学检查,考虑血管炎可能;予羟氯喹调节免疫。

  • 07-06 全身动脉血管MRA:未见明显异常。

  • 07-08 转风湿科,仍有反复午后低热,复查WBC 6.65X10^9/L,N 66.6%;ESR 70mm/H;CRP 88mg/L。

  • 07-09 测四肢血压:右上臂 129/72mmHg,左上臂 126/74mmHg;右脚踝 163/74mmHg,左脚踝 149/70mmHg;血管硬度baPWV 右1609 左1553,与健康的 67岁男性相比,标准范围内;下肢血管堵塞状况ABI 右1.26 左1.16,正常范围。

  • 07-09 颞动脉超声:双侧颞动脉内中膜偏厚,阻力指数偏高。 

  • 07-12 行颞动脉活检。次日病理初步报告:送检肌性动脉壁组织,管腔闭塞,管壁全层纤维组织明显增生,多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组织细胞及多核巨细胞反应伴非干酪样肉芽肿结节形成,符合动脉炎组织学改变。考虑血管炎诊断明确,予加用醋酸泼尼松55mg qd,当天体温转平,后未再发热。

  • 07-15 无发热,自觉头痛及咳嗽好转,复查WBC 10.69X10^9/L,N 74%;ESR 64mm/H;CRP 25.7mg/L。予出院治疗,门诊随访。带药方案:醋酸泼尼松55mg qd po+甲氨蝶呤15mg qw po+羟氯喹200mg qd po。

  • 07-16 颞动脉活检病理完整报告:考虑巨细胞动脉炎。

 

图片

 

体温变化情况

 

图片

 

五、最后诊断与诊断依据

最后诊断:

巨细胞动脉炎:累及双侧颈动脉、双侧颞动脉、双侧椎动脉、双侧锁骨下动脉、双侧腋动脉、头臂干、胸腹主动脉及双侧髂动脉

诊断依据:

患者老年男性,发热、头痛、乏力症状, 实验室检查显示炎症标记物升高,自身抗体ANA 1:3200;PET/CT见全身多处动脉管壁明显增厚伴异常增高,颞动脉超声见双侧颞动脉内中膜偏厚,阻力指数偏高;颞动脉活检病理见管腔闭塞,管壁全层纤维组织明显增生,炎症细胞浸润伴非干酪样肉芽肿结节形成;应用糖皮质激素后发热、头痛症状好转。综合分析,本例巨细胞动脉炎诊断明确。
患者有多年吸烟史,本次发病有咳嗽症状,胸部CT见局限性支气管扩张及肺结节,但考虑与本次发热头痛无关。

 

六、经验与体会

  1. 大部分“经典”的发热待查(FUO)病因大体包括感染、风湿性疾病和恶性肿瘤这三类,历经数十年而无改变。对于FUO,尤其是抗感染效果不佳,或有感染不能解释的症状时(如本例伴有持续头痛),应重视风湿性疾病可能。根据中山医院感染病科近6年FUO的病因统计,风湿性疾病约占18%,其中,诊断为大血管炎的竟然多达三十余例。

  2. 风湿性疾病引起的发热,常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等。但大血管炎由于缺乏光敏、口腔溃疡、雷诺现象等经典风湿病表现,以及特异性的血清学标记物,常常被忽视。巨细胞动脉炎(GCA)的特征为全身表现且可有广泛中大血管受累,主要发生在50岁以上的人群,而非风湿病常见的育龄期女性。50岁以上长期发热患者如主诉头痛,应特别考虑GCA可能。本患者有发热头痛症状,外院经验性抗感染效果不佳,我科就诊时,已高度怀疑大血管炎、尤其是GCA可能,因此予立即完善PET/CT,患者很快获得确诊及有效治疗。

  3. PET/CT在FUO诊断中,无论是对于感染还是风湿性疾病都有重要价值,不仅可以协助寻找隐匿的感染灶或致病灶,而且对于多脏器多部位受累的疾病能快速全面明确病灶累及范围,并清楚显示病灶代谢活跃情况。本例患者全身动脉血管MRA阴性,但PET/CT见全身多处动脉管壁明显增厚伴代谢异常增高,为巨细胞动脉炎的诊断提示了重要线索。

 

参考文献:

[1] Francesco Maria Fusco, Raffaella Pisapia, et al. Fever of unknown origin (FUO): which ar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final diagnosis? A 2005-2015 systematic review. BMC Infect Dis. 2019 Jul 22;19(1):653.

[2] Prieto-González S, Arguis P, et al. Large vessel involvement in biopsy-proven giant cell arteritis: prospective study in 40 newly diagnosed patients using CT angiography. Ann Rheum Dis 2012; 71:1170.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ARD: 超声晕征作为巨细胞动脉炎患者潜在监测工具的前瞻性分析

评估新诊断巨细胞动脉炎(GCA)患者对超声晕圈特征变化的敏感性及其与疾病活动性和糖皮质激素(GC)治疗的相关性。

J Rheumatol:感染与巨细胞动脉炎的患病风险升高相关

感染与随后出现经活检证实的GCA相关,尤其是呼吸道感染。

Semin Arthritis Rheu:巨细胞动脉炎和风湿性多肌痛的发病率和患病率

该SLR提供了全世界不同人群GCA和PMR发生率的最新估算值。北欧血统人群中GCA的发病率较高。

Lancet Rheumatology: 疑似巨细胞动脉炎患者的血管超声诊断准确性(EUREKA):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非干预性队列研究

颞动脉活检被认为是诊断巨细胞动脉炎的金标准,尽管大约39%的活检阴性患者随后被诊断为巨细胞动脉炎。该研究旨在评估超声检查对疑似巨细胞动脉炎患者的诊断准确性。

Semin Arthritis Rheu:伴眼部受累巨细胞动脉炎患者的特征和结局

该研究观察到四分之一的GCA患者有眼部受累。AION仍与最差的视力预后相关,IV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并不能降低失明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