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S2023:从指南谈室性心律失常ICD和导管消融

2023-07-30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本次盛夏教授汇报的是《2022 ESC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管理和心源性猝死预防指南》是继2015年后的一项重要更新,更新主要内容有关于ICD和导管消融方面,并且有和旧指南有一些不一样的认识。

第23届心律学大会(CHRS2023)于2023年7月21日至23日在广州顺利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承办。会议主题为“齐心协律、创新竞进”,旨在加强学术交流和医疗技术创新,推进心律失常领域的发展。大会将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作主旨报告、分会场报告以及病例讨论等同时还将继续举办心律失常青年术者大赛、经典手术联播、前沿学术讲座和创新技术交流等活动。

本次会议上,来自浙江大学医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盛夏教授,以《从指南谈室性心律失常ICD和导管消融》为题,为大家做了精彩演讲,梅斯医学小编整理重点,供大家参考学习。

本次盛夏教授汇报的是《2022 ESC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管理和心源性猝死预防指南》是继2015年后的一项重要更新,更新主要内容有关于ICD和导管消融方面,并且有和旧指南有一些不一样的认识。

指南更新点 (一)

指南的第一部分主要讲诊断评估和治疗概述方面,增加了以下新章节:

  1. 药物激发试验
  2. 基因检测
  3. 无心脏疾病史的患者首次发生VA的评估流程
  4. 电风暴和无休止室性心动过速的管理
  5. 器械治疗的特殊方面

指南更新点 (二)

指南第二部分是该指南的精华部分,根据疾病分类,系统地对各类疾病的危险分层、SCD预防、VA的治疗以及患者亲属的管理等内容进行阐述;主要更新点:强调了现在影像学上的进展,对心脏核磁共振(CMR)检查、基因检测、以及VA的导管消融治疗指证的推荐。

指南更新点(三)

在2022年新版指南的补充资料部分,对每一个指南推荐表都建立了一个相对应的证据表;

证据表里包涵了支持指南推荐的代表性研究和试验,尤其是2015至2022年间的相关研究。分别对研究目标,研究终点,入选/排除标准,主要的研究结果和结论进行简要概述。

新指南在ICD领域的进展

关于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SCD预防,如果CAD患者LVEF <40%,则在AMI后40天或血运重建后90天再次评估LVEF

LVEF≤35%,NYHA II-III级,ICD植入治疗为I类推荐;

LVEF≤30%,NYHA I级,ICD植入治疗为IIa类推荐;

LVEF在36-50%之间,若有NSVT或不明原因晕厥,推荐电生理检查,必要时ILR植入。

对于DCM患者的SCD预防,首先强调指南指导的规范化药物治疗至少3个月后:

LVEF ≤35%,ICD植入治疗为IIa类推荐;

LVEF在35-50%之间,如有两项或以上危险因素,ICD植入为IIa类推荐;

LMNA基因突变合并有起搏适应证的房室传导阻滞,ICD植入为IIa类推荐。

EF中等减退或保留心衰患者仍旧有四种危险因素的两项,ICD植入仍为IIa类推荐,其中危险因素包括:

  • 不明原因晕厥
  • 致病基因突变(PLN,FLNC,或RBM20)
  • 心脏核磁共振检查有延迟强化
  • 电生理检查诱发出持续单形性室速

指南要点——结构性心脏病部分

在运动功能减低性非扩张型心肌病(HNDCM) /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中,ICD一级预防已经不仅限于LVEF<35%,其他的危险因素,如心脏核磁和基因检查结果也纳入考虑范畴。

对于ARVC患者有较高的ICD恰当治疗比率,但是这些ICD恰当治疗并非都是提高生存率的救命措施;

对于小于16岁的HCM患者,可应用特殊风险评分——HCM Risk-Kids Score;

对于肌营养不良的患者,发生可疑心律失常的心悸症状、晕厥或者猝死幸存情况,建议进行电生理检查;

对于法洛四联症修复术后患者发生SMVT,建议行导管消融手术治疗。

新指南在导管消融领域的进展

导管消融在室性心律失常急性治疗中的具体建议:

导管消融在室性心律失常长期治疗中的具体建议:

小结

2022年新指南强调了导管消融在VA患者中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一线治疗策略。导管消融在治疗冠心病和SMVT患者中的效果也得到了肯定。然而导管消融的最佳时机尚不确定,需要进一步观察。对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严重受损的患者,导管消融不能作为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ICD) 植入的替代治疗方案。对于BrS患者和药物难治性的室颤患者,导管消融也是一种可选的治疗方案。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JACC子刊:陈明龙教授团队对持续房颤的CPVI+低电压区改良效果评价(STABLE-SR-II研究)

持续性心房颤动(PeAF)的导管消融成功率明显低于阵发性心房颤动(AF)。因此,除了环状肺静脉隔离术(CPVI)外,PeAF还采用了各种基底调节策略。然而,在随机对照试验中,这些辅助性消融策略大多没有

NEJM Evid:持续性心房颤动的低压心肌引导消融试验(ERASE-AF研究)

对于患有持续性心房颤动 (AF) 的患者,临床上使用的各种消融策略的相对优势缺乏共识。 尽管肺静脉隔离 (PVI) 是此类患者公认的治疗标准,但总体疗效仍然有限。

CHRS 2022:丁燕生教授:导管消融在房颤合并心衰患者中的作用

在第二十二届中国心律学大会上,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丁燕生教授就“导管消融在房颤合并心衰患者中的作用“这一主题进行了专题发言。

JAHA:心脏淀粉样变性患者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在这项具有全国代表性的CA患者房颤导管消融研究中,短期安全性结局和并发症发生率与倾向评分匹配的DCM队列相似。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探索长期的安全性结局。

房颤合并颈动脉疾病导管消融围手术期抗凝策略

当这部分患者同时合并房颤且需要进行导管消融术时,如何在围术期内实施抗凝,既能有效降低栓塞风险,又不增加出血风险,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并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