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例:中华放射学杂志:脾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一例

2022-10-10 放射沙龙 放射沙龙

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来源于神经嵴嗜银细胞的恶性肿瘤,发病罕见,具有分泌生物活性肽类激素和神经介质的功能,好发于消化道、胰腺、支气管等部位。

 图1 超声示脾大,见稍高回声实行肿物,边界不清,检出血流信号,脾门部血管结构紊乱图2  CT平扫示脾大,可见稍低密度软组织肿块,其内点状钙化,病灶与周围组织结构分界不清     图3  PET示脾脏占位,18氟-2-脱氧-D-葡萄糖代谢呈不均匀增高     图4病理示瘤细胞胞质丰富,片状排列,核分裂易见,间质血窦较多(HE×100)

患者   女,64岁。因持续性腹泻5 d于2012年4月1日入院。体检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钾2.9 mmol/L(正常参考值3.5~5.5 mmol/L),钠116.0 mmoL/L(正常参考值136.0~145.0 mmol/L),血小板102×109/L(正常参考值100×109~300×109/L),白细胞2.9×109/L(正常参考值4.0×109~10.0×109/L)。影像检查:(1)超声:脾脏明显增大,见8.1 cm×6.7 cm稍高回声实性肿块,边界欠清,形态不规整,可检出血流信号,脾门部血管结构紊乱,肿物与胰尾及胃底后壁界线不清(图1)。

(2)CT平扫:脾脏体积增大,见团块样稍低密度软组织占位性病变,平均CT值约39 HU,边界不清,内见多发点状钙化,最大截面约8.0 cm×6.7 cm。脾门增大,结构紊乱,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图2)。(3)PET-CT:脾上极见稍低密度软组织肿块,最大截面约7.9 cm×6.5 cm,18氟-2-脱氧-D-葡萄糖(18F-FDG)代谢不均匀增高,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为4.20~5.03。脾门增宽,见软组织密度肿块,其内多发不规则点状钙化密度,18F-FDG代谢增高,SUVmax约7.29(图3),其他部位仅见散在生理性摄取。

手术与病理:术中见脾脏多发肿瘤,较大者位于脾门,直径约6.0 cm,与胰尾粘连,左肾及肾上腺未见受侵,胃底及食管周围血管中度扩张。肿瘤切面黄白、暗红相间,质中,血供丰富。病理检查:镜下见瘤细胞胞质丰富,片状排列,核分裂易见,间质血窦较多(图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癌细胞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CK)、嗜铬粒蛋白(CgA)、腺癌突触素(Syn)、CD56、CD34血管、CD10均为阳性,Ki-67约10%,波形蛋白(Vimentin)阴性。病理诊断:脾脏神经内分泌癌。

讨论

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来源于神经嵴嗜银细胞的恶性肿瘤,发病罕见,具有分泌生物活性肽类激素和神经介质的功能,好发于消化道、胰腺、支气管等部位。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表现为皮肤阵发性潮红、腹痛、腹泻等类癌综合征的症状。组织学典型特征为病灶内可见神经内分泌颗粒。癌细胞较小,核分裂象多,核异型性明显,可伴出血和坏死。脾脏神经内分泌癌极罕见,多为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转移而来,本例除脾脏外未发现其他部位有原发灶,排除了转移性神经内分泌癌的可能。

神经内分泌癌的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超声显示病灶多为等回声或稍高回声,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不清。CT多表现为密度略不均匀的软组织肿块影,边缘可清晰,但大多数肿瘤体积较大,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匀,可有囊变、坏死、点状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实性部分轻度或中度强化,囊变、坏死区不强化;静脉期和延迟期强化程度减低。MRI多表现为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DWI为稍高或高信号,增强扫描多为持续渐进性强化且动脉期轻至中度强化。

PET-CT为18F-FDG代谢不均匀增高,呈放射性浓聚。肿瘤SUV值多>2.5,但由于SUV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仅作为参考。脾脏神经内分泌癌需与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脾淋巴瘤、脾血管肉瘤)及转移瘤等疾病相鉴别。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Am J Gastroenterol:依鲁沙多林可有效且安全的治疗罗哌酰胺治疗后效果不佳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腹泻症状

肠易激综合征伴腹泻(IBS-D)是一种功能性胃肠道疾病,患者往往在缓解症状的基础上采取干预措施,但其有效治疗方案仍然有限。近日,发表于Am J Gastroenterol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证实依鲁

CGH:无麸质饮食可减轻肠易激综合征和抗麦胶蛋白 IgG 患者的症状

      在人群中,可能有将近15%到20%患有肠易激综合征。作为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除了常见的腹泻、腹痛或便秘,还能导致头晕、头疼、胸痛和尿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

精彩解读:胆囊腺肌症

胆囊腺肌症CT表现。

Nat Commun:我国急性腹泻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研究

最近,研究人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文,报告了入选该分析的152,792名合格患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

Nat Commun:基于微生物群的标志物预测艰难梭菌感染

最近,研究人员在一项前瞻性的90天队列研究中,分析了抗生素治疗前后和腹泻发病时CDI风险增加的住院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