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啡的药理作用,3分钟读懂!

2021-11-13 麻醉学术在线 麻醉学术在线

一文读懂!

吗啡是镇痛药的代表药,能激动阿片受体,对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系统及内脏平滑肌产生广泛的药理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 

镇痛、镇静、欣快感:吗啡镇痛作用的特点是:

①选择性强,用药后缓解或消除痛 觉,而对其他感觉(如触、听、视等)、运动、意识等无影响;

②镇痛作用强大,对各种疼痛均有效;

③对持续性钝痛的效力强于间断性锐痛及内脏绞痛。吗啡不仅能镇痛,还有明显的镇静作用,能消除由疼痛所引起的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反应,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力;在安静环境时,易诱导患者入睡,但易被唤醒。吗啡还可产生欣快感,表现为满足感和飘然欲仙等,容易促成药物滥用或成瘾。

抑制呼吸:治疗量吗啡即可抑制呼吸,使呼吸频率变慢,肺通气量和潮气量降低,作用较持久。对呼吸抑制的程度与使用吗啡的剂量平行,剂量增加,对呼吸中枢的抑制程度加深,剂量过大可致死亡。呼吸抑制是吗啡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

镇咳:吗啡可直接抑制咳嗽中枢,产生强大镇咳作用。但因其易产生依赖性,临床常用依赖性较小的可待因代之。

其他:吗啡可兴奋中脑盖前核及动眼神经核,使瞳孔缩小,中毒时可出现针尖样瞳孔。兴奋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CTZ)阿片受体,引起恶心、呕吐。可抑制下丘脑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从而降低血浆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浓度。

心血管系统 

吗啡对人的卧位血压、心率和心脏节律无明显影响,但当患者由仰卧位转为直立时可发生直立性低血压。这与作用于延髓孤束核阿片受体和促进组胺释放、使血管扩张有关。吗啡抑制呼吸引起的CO2潴留,可继发性地扩张脑血管,导致颅内压升高。此外,吗啡能模拟缺血性预适应对心肌缺血型损伤的保护作用,减小梗死病灶,减少心肌细胞死亡。

平滑肌

胃肠平滑肌:吗啡兴奋胃肠道平滑肌和括约肌,使张力增加,蠕动抑制,胃肠内容物通过延缓,加之消化液分泌减少及中枢抑制致使便意迟钝,因而引起便秘)

胆道平滑肌:治疗量吗啡可引起胆道平滑肌和奥狄括约肌收缩,胆囊内压升高,引起上腹部不适,甚至诱发胆绞痛。

其他:吗啡可兴奋输尿管平滑肌,治疗量吗啡还能提高膀胱括约肌张力,引起尿 潴留。大剂量对支气管平滑肌也有收缩作用,加重哮喘。还可对抗缩宫素兴奋子宫的作用,使产程延长。

免疫系统 

吗啡对免疫系统有抑制作用,包括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减少细胞因子的分泌,减弱自然杀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还可抑人类免疫病毒(HVI)蛋白诱导的免疫反应,这可能是吗啡吸食者易感HVI病毒的主要原因。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346573, encodeId=904c13465e3e5,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2013391531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吗啡#</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39153, encryptionId=2013391531d, topicName=吗啡)],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8f0715, createdName=showtest, createdTime=Mon Nov 15 13:26:59 CST 2021, time=2021-11-15,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21-11-15 showtest

相关资讯

申鹏教授点评口服吗啡对比口服曲马多控制中度癌痛研究,吗啡效果更优

在尼泊尔等资源有限的国家,充分控制疼痛仍然是癌症治疗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一项挑战。早期使用吗啡治疗中度癌症疼痛(MCP)而不是按世界卫生组织(WHO)镇痛阶梯顺序使用药物,在获得卫生保健机会有限的情况下似乎是合理的。本研究采用埃德蒙顿症状评定量表(ESAS)比较口服吗啡(MOR)与口服曲马多(TRM)对MCP患者疼痛及身体健康的控制效果。

Anesthesiology:意外硬膜穿刺后鞘内预防性应用吗啡并不能降低孕妇的头痛发生率或严重程度

大孔针意外硬膜穿刺后的硬膜外吗啡预防性给药可以降低硬膜外穿刺后头痛的发生率。研究假设预防性给予硬膜内吗啡将降低意外硬膜穿刺后硬膜外穿刺后头痛的发生率和/或硬膜外血贴的需要。

JACC:吗啡会增加服用氯吡格雷的非ST段抬高型冠心病患者的缺血风险

既往的基础研究已经证明吗啡可以减弱口服二磷酸腺苷受体阻滞剂的抗血小板作用,但是临床的结果却是相反。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评估吗啡与接受氯吡格雷治疗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缺血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本研究纳入分析了EARLY ACS临床试验中的5438名NSTEACS患者,终点事件是96h的死亡、心梗、反复缺血或血栓性抢救的复合事件,和30天死亡或心梗的复合事件。在接受氯吡格雷治疗的患者

.Molecular Psychiatry :复旦大学发现吗啡奖赏作用神经机制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马兰教授团队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吗啡能协同激活大脑皮层中两类不同的中间神经元,造成抑制性神经环路的持续失活,从而揭示了吗啡等成瘾性药物产生强烈奖赏和依赖作用的神经机制。8月14日,这一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子刊《分子精神病学》(Molecular Psychiatry)。

JACC: 吗啡和氯吡格雷不要同时用!增加ACS患者缺血事件风险

临床上,吗啡是缓解急性冠脉综合征胸痛的药物之一。但机制性研究显示,吗啡可能会影响口服抗血小板药物(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剂)的抗血小板效果。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代替吗啡治疗疼痛的依赖!基于CRISPR和锌指蛋白的基因治疗技术缓解慢性疼痛

目前治疗慢性疼痛的主要方法是服用阿片类药物(如吗啡、杜冷丁),但是阿片类药物具有严重的不良反应,长期服用会导致耐受和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