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向往的“自由”也许仅仅是幻觉

2016-05-09 生物谷 生物谷

(图片摘自www.sciencealert.com) 我们也许都有着对自由的向往:每天早上起来就会面临选择(喝咖啡还是喝茶?),做出选择(喝咖啡),而且对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也有着一定的控制,但这其实只是表象。 最近一项研究发现我们所谓的“理性的选择”在短期内在并不会像自己想的那样“理性”,而且“自由”这一概念似乎更像是一种幻觉,它指使着我们的大脑迷幻自己。换句话说。我们并不是真的在做选择,

(图片摘自www.sciencealert.com)

我们也许都有着对自由的向往:每天早上起来就会面临选择(喝咖啡还是喝茶?),做出选择(喝咖啡),而且对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也有着一定的控制,但这其实只是表象。

最近一项研究发现我们所谓的“理性的选择”在短期内在并不会像自己想的那样“理性”,而且“自由”这一概念似乎更像是一种幻觉,它指使着我们的大脑迷幻自己。换句话说。我们并不是真的在做选择,而是仅仅在告诉自己我们已经做过的事情。

这项新的研究是由耶鲁大学的神经学家们做出的,他们研究了人们在短时间内做出选择的特征(仅仅几秒钟以内),惊人吃惊的是,他们发现人们的“选择”并不是在行动之前做出的,而是相反的,在行动之后呈现在脑海中。尽管人们自己会形成一种“先选择,后行动”的固有观念。

其中的机制目前仍不清楚,目前这一假说需要更多的证据支持,但研究者们认为该发现能够彻底改变我们以往对“自由”的概念。

 “也许我们在经历选择的时候,大脑会重新书写历史,欺骗我们,让我们认为这确实是一种选择。事实上,这仅仅是我们在不自觉地做出行动之后,大脑进行的“因果倒置”的小把戏”,研究者之一Adam Bear说道。

研究者们检测了人们在行动之前会进行选择的频率。例如,在一项实验中,他们让25名学生盯着5个电脑屏幕里随机出现的五个白色的圆圈,然后他们会被告知其中一个圆圈将会变红了,然后让他们去快速选择会变红的圆圈。

如果选择正确,将会得到“yes”,选择错误,则会得到“no”。理论上,从五个圆圈里找到正确的那个,概率应该为20%,但是经过反复的试验,他们发现学生们答对的概率达到了30%以上。

“这一结果表明实验对象的大脑有时会颠倒时间顺序,从而形成一种幻觉:他们以为选择是在圆圈变红之前做出的,但其实顺序是相反的”,Bear写道。

话句话说,由于圆圈变色的速度过快,参与者们无法完成选择的过程,因此大脑仅仅告诉他们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把他们看到的当做自己自主选择的。

有意思的是,这仅仅发生在圆圈变色速度很快的前提下,如果参与者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做选择的话,“yes”的概率就会降低到20%。这意味着,只要有充足的时间,学生们就能够做出理性的选择。

一个更大的问题是我们的大脑究竟是如何进化导致产生这一机制?有可能这在自然界中并不会发生,而仅仅是由于我们的大脑运行速度无法跟上选择,因此在试验中出现的假象。

不过Bear认为有可能是我们的大脑“欺骗”我们,让我们产生“自由”的幻觉,这对我们是有益处的:这使得我们主观上对生活更加有控制,激励我们对犯错误的人进行惩罚。如果是这种情况,这一研究将会对我们理解心理健康提供新的线索。

原始出处

Our concept of free will could be an illusion, new research suggests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85296, encodeId=bd748529654, content=学习了,希望有新的突破!,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9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s://wx.qlogo.cn/mmopen/mStl88fu4NfNLvzZhgPxRuUXgacXpPeW0x8Z3Qr9c3I2kTic4ZIpR29iaftYgkjRcbv982icYMtqANBPYBgPnOia6mVtX76qMXuc/0, createdBy=ebe61630855, createdName=1dd8a7c5m95(暂无匿称), createdTime=Tue May 10 12:37:00 CST 2016, time=2016-05-10,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6-05-10 1dd8a7c5m95(暂无匿称)

    学习了,希望有新的突破!

    0

相关资讯

Nature:科学家们首次绘制出大脑“词汇图谱”

(图片摘自www.sciencealert.com) 你也许知道人类的大脑可以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区域,包括大脑、小脑、边缘系统以及脑干,这些区域可以因功能的不同再划分为许多小型的区间。比如说,大脑的前叶与逻辑、语言、行动、情绪、解决问题等等行为有关,而两个半球则与生理调控,姿势以及平衡有关。但是目前并不存在任何一个专门的区域负责储存词汇与概念。语言的控制实际上是由整个大脑协调完成的,而其调

J Neurosci:免疫细胞帮助大脑在中风后自我修复

病人发生中风后大脑受损部位会有炎性反应。直到现在,炎性反应一直被视为疾病产生的消极后果,需要尽快清除。但是事实证明,炎症也有一些积极的方面,比如它可以帮助大脑自我修复。 “这与我们之前的观念形成反差”, 瑞典隆德大学Zaal Kokaia教授说。 当发生中风时,大脑的受损区域神经细胞会死亡,从而吸引免疫系统的细胞参与炎性反应。其中你会发现一种单核细胞(在骨髓中产生的白细胞)。 单核细胞

脑科学“大国之争”:揭秘人体后谜团

脑科学是人类理解自然界现象和人类本身的“最终疆域”。各大国竞相投入脑科学研究,不仅关乎人类的健康和福祉,也关乎未来的生产力 进入新世纪以来,各大国在科研领域多头比拼:上天、入海、互联、虚拟……而最近几年,一个新的科技“高边疆”又进入人们的视野:我们身上的最后谜团——大脑的奥秘。 专家们认为,各大国竞相投入脑科学研究意义深远。这不仅关乎人类的健康和福祉,也关乎未来的生产力,有

Lancet Neurol:扫描昏迷大脑或可预测患者能否恢复意识

一项日前发表于《柳叶刀·神经病学》杂志的研究显示,检测在内在意识和外部意识之间来回切换的大脑回路,有助于医生弄清楚陷入昏迷中的人是否可能恢复知觉。 此项测试涉及到扫描拥有最小意识或处于昏迷中的患者大脑。其他意识测试利用哗哗声、音乐或电磁脉冲刺激病人,但最新测试并不需要主动输入,简单地观察静息状态下的大脑活动便足够了。 大规模脑损伤和其他创伤会扰乱意识知觉,导致从表现出一些最小意识到

eLife:“噪音”影响大脑发育

近日,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生物学家使用先进的成像技术确定在维生素A衍生物维甲酸(RA) 的浓度中,不受控制的波动(称之为“噪音”)可导致大脑组织在发育期间中断。 在“噪音”存在的情况下确定一个细胞如何通过另一个细胞回应信号,这样可以加深我们对发育障碍的理解。 发育和细胞生物学教授Thomas F. Schilling和他的同事们将这项研究的相关文章发表在在线eLife上。 在发育期间, 维

科学家解密:为什么在新环境**晚往往睡眠不好?

自从人类开始睡在巢穴便出现第一晚效应(FNE),这已经成为人类的习惯和经验,但研究人员并不了解其内在机制。此外,考虑到FNE的存在,他们在进行实验的时候往往会弃去第一晚的研究数据,因为他们知道这个数据并不具有准确性。以Yuka Sasaki为首的布朗大学研究人员开始调查这一现象的内在机制。他们试图探究FNE的发生对机体的保护作用,使用先进的神经影像技术对睡眠中的大脑采取快照,并收集民众处于新环境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