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Nature推荐2月十大亮点研究一览

2015-03-02 佚名 生物谷

【1】Scientific Report:利用大数据(“Big Data”)提高流感预测美国患季节性流感感染的人口占到5—20%,每年造成20多万住院治疗的病例。分析哪些地区有较高的感染风险,预测感染水平都可以帮助针对性的流感预防和治疗。而研究人员将大数据,以谷歌流感趋势(Google Flu Trends)的形式整合到传统检测方法,提高了流感的预测。谷歌流感趋势使用搜索查询的数据来估计实

【1】Scientific Report:利用大数据(“Big Data”)提高流感预测
美国患季节性流感感染的人口占到5—20%,每年造成20多万住院治疗的病例。分析哪些地区有较高的感染风险,预测感染水平都可以帮助针对性的流感预防和治疗。而研究人员将大数据,以谷歌流感趋势(Google Flu Trends)的形式整合到传统检测方法,提高了流感的预测。谷歌流感趋势使用搜索查询的数据来估计实时流感活动,包括收集有关的潜在和确认流感病例的数据,并将患者收集的流感病毒信息进行分类。研究表明这两个系统的结合,使得美国流感预测时限提高到未来一周内。而这一发现可能对地方和国家预防和控制流感爆发有深刻意义。

原文标题:Using Networks to Combine “Big Data” and Traditional Surveillance to Improve Influenza Predictions

【2】Scientific Report:紧急避孕药的使用和相关宫外孕风险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黄(Huang)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分析了中国7000例宫外孕,正常怀孕,和未孕女性情况,寻找宫外孕的风险和左炔诺孕酮紧急避孕药的使用之间的潜在联系。他们的分析表明,以前使用左炔诺孕酮紧急避孕药并不增加宫外孕的未来构想周期的风险。然而,在紧急避孕药失败的情况下,继续有无防护的性行为,并在同一生理周期重复使用左炔诺孕酮紧急避孕药,会明显增加宫外孕几率。这些发现强调提供明确的正确形式的避孕指导,并确保妇女了解使用紧急避孕潜在风险的重要性。

原文标题:Association between levonorgestrel emergency contraception and the risk of ectopic pregnancy: a multicenter case-control study

【3】Nature Medicine:确定新的抗炎化合物
两种能够阻断免疫系统参与几个炎性疾病的一个分子-NLRP3的化合物的发现发表在上周Nature Medicine两篇论文。NLRP3是炎性体的蛋白组成部分,能够驱动若干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2型糖尿病,阿尔茨海默氏病,动脉粥样硬化和自身炎性疾病。

Dixit教授领导的研究小队发现β羟基丁酸酯(BHB),一种在禁食,高强度的运动,热量限制或低碳水化合物生酮饮食的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能直接抑制NLRP3。当BHB被装入纳米粒子送入小鼠体内后,它在炎性疾病的小鼠模型中减少炎症。这些结果表明,节食,生酮饮食或高强度的运动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通过生产BHB,抑制NLRP3介导的炎性疾病。

在另一项研究中,O’Neill教授和他的同事描述了一种药物—MCC950,能直接抑制NLRP3。研究者发现MCC950在自体免疫或自身炎症性疾病的小鼠模型中有效的抑制炎症反应。此外,MCC950的抗炎作用并没有与炎性体相关。

原文标题:The ketone metabolite β-hydroxybutyrate blocks NLRP3 inflammasome–mediated inflammatory disease

【4】Nature Commu:在台湾发现了古人类化石
科研人员最近在台湾发现了第一个古人类化石。这个发现有助于填补亚洲化石记录的地域差距,突出在更新世时期(Pleistocene era)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古人类的多样性。常(Chang)教授和他的同事报告说,从台湾西部海岸的澎湖海底通道找到的这个化石,有一个大下颌骨和原始牙齿。它在结构上类似于的另一个在中国东部的和县发现的更新世中期的化石。他们认为,这个古人类大约生活在19万到1万年前。

原文标题The first archaic Homo from Taiwan

【5】Scientific Reports:老化石揭示狗驯化起源
狗驯化起源于旧石器时代,当人类时狩猎,或是新石器时代,当人类开始形成永久定居,并开始养殖过程中,这似乎是个永远的辩论主题。两个头骨—一个大约31680年前的标本以及一个大约14000年前的标本曾揭示狗的驯化发生在新石器时代之前。不过,Drake教授和他的同事提出,用于头骨分类测量的方法可能没有足够高的分辨率区分狗和狼之间的区别。他们重新评估标本,使用详细的全3D头骨的分析,比较他们与现代狗和狼的头骨,得出的结论是旧石器时代头骨明确是狼不是狗。这些结果支持了最近的基因研究,主张狗的驯化起源于新石器时代。作者认为,基因数据与三维颅骨分析相结合将有助于重新分类其他犬科动物化石,并提供更多的证据以解决狗的驯化起源的争论。

原文标题:3D morphometric analysis of fossil canid skulls contradicts the suggested domestication of dogs during the late Paleolithic

【6】Nature Neuroscience:打破毒瘾负循环
戒断有瘾的物质,如可卡因,可以产生焦虑和抑郁样的状态,进一步促使吸毒。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种现象的神经基础, Mameli教授和同事研究了暴露可卡因后小鼠神经生理反应。科学家发现这些小鼠的缰核与大脑另一个区域rostromedial tegmental nucleus的通信增强。这种增强是持久的,持续的存在药物接触后数天。这项研究还表明一种小分子蛋白,能抑制神经元沟通的增强,可以减轻诱发可卡因戒断小鼠抑郁样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药物的诱发负面症状可能归因于处理不愉快的事件的大脑的特定区域活动增强。这项研究同时确定了能够减少与毒品有关的负面情绪状态,如抑郁症的候选分子和解剖目标。

原文标题:Cocaine-evoked negative symptoms require AMPA receptor trafficking in the lateral habenula

【7】Nature Commu:花生过敏相关的基因变异
美国儿童有2%至10%有食物过敏,缺乏的过敏潜在的生物学机制的理解一直是预防和治疗过敏的一个障碍。最近有科学家进行了第一个大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以确定常见的食物过敏的易感性。研究发现与花生过敏相关新的基因变异。

王(Wang)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对芝加哥食物过敏研究项目中3000名参与的儿童和家长进行了基因型鉴定,以确定与食物过敏有关联的变异。而鸡蛋和牛奶过敏没有表现出相关的遗传变异,而花生过敏却与DNA变化紧密相关——表观遗传相关的HLA-DR和DQ基因发生变化。这些基因的表达产物是在过敏的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这些发现开辟未来食物过敏的研究途径,帮助进一步的了解花生过敏的风险的生物学基础,或可能有助于发展新的检测和治疗策略。

原文标题: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identifies peanut allergy-specific loci and evidence of epigenetic mediation in US children

【8】Nature Genetics:非肿瘤细胞改变结直肠癌亚型
结直肠癌在不同患者中预后不同。近一半的结直肠癌患者对治疗有抵抗或者治疗期间有复发情况。Isella教授及其同事分析从大肠癌患者收集的数据,发现许多预后不良患者有一些特定高表达的基因在基质细胞中表达。他们移植了人类癌细胞到小鼠检测这种预测,并得到了证实-高度表达的基因的确是来自小鼠癌周围组织而非癌组织。

在另一项研究中,Batlle教授和其他研究人员发现了相似的基因表达形式—预后不良的患者癌组织周围的细胞有一些特殊的基因高表达。他们发现,肿瘤和正常细胞之间的“沟通”是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介导的。研究人员在培养皿上培养了肿瘤“类器官”随后移植到小鼠后,科研人员发现肿瘤进展可以通过TGF-β通路阻滞剂而减缓。这些研究发现或可以帮助医生确定不同的结直肠癌患者正确的治疗方法。

原文标题:Stromal contribution to the colorectal cancer transcriptome

【9】Nature Genetics:顺铂治疗引发的听力损失风险由何决定?
基因ACYP2风险变体和药物顺铂治疗后患儿出现听力损失风险之间的关联最近被杨(Yang)教授和他的研究队伍揭示。这个研究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决定何时使用药物顺铂治疗小儿脑肿瘤。

顺铂是一种抗癌剂广泛用于许多癌症治疗,包括儿童脑肿瘤。虽然顺铂非常有效,它可能会导致耳毒性或听力损伤——尤其是在青少年患者。那为什么有些孩子体验这种负面影响,而有的却没有?具体原因不明。杨教授进行了遗传关联研究,238个用顺铂治疗的儿童脑肿瘤病例,其中145位出现耳毒性。他们发现,基因ACYP2和耳毒性风险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ACYP2编码的蛋白表达在肌肉和耳蜗,是参与耳正常毛细胞发育的重要蛋白质。携带ACYP2风险变体的孩子都出现了耳毒性。不过一些孩子没有这方面的风险变体仍然出现耳毒性的原因仍然不明。

原文标题:Common variants in ACYP2 influence susceptibility to cisplatin-induced hearing loss

【10】Nature Genetics:小儿脑瘤的超突变
遗传了DNA修复关键基因两份突变拷贝的孩子是儿科癌症的高危人群。这种罕见的综合症,称为双等位基因的错配修复缺陷(bMMRD),容易使人孩子到许多不同类型的癌症,其中血液癌症和脑肿瘤是最常见的。然而,并非所有bMMRD的儿童将患癌症。

Shlien教授和他的研究队伍研究了12位bMMRD脑肿瘤患者,其中10个有侵略性的脑瘤。相比于病人的正常组织,他们发现,侵略性脑肿瘤是超突变,平均有近8000种蛋白改变的突变。相比之下,其他大部分的儿科癌症只有大约19个这样的突变。研究人员发现,所有的超突变脑瘤都有两个基因之一—POLE或POLD,这两个基因是不同于与bMMRD相关的那些DNA修复基因。研究结果解释了为什么这些肿瘤进展如此迅速。研究人员建议在这些肿瘤中的快速积累的突变被利用起来,开发新的治疗方法——研发推动癌细胞过度突变药物,是癌细胞突破与生命相容的突变上限。

原文标题.Combined hereditary and somatic mutations of replication error repair genes result in rapid onset of ultra-hypermutated cancers.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880526, encodeId=4a411880526cc,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b2112532d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Nat#</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1,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532, encryptionId=3b2112532d8, topicName=Na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2e6f107, createdName=liye789132251, createdTime=Fri Nov 06 15:17:00 CST 2015, time=2015-11-06,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7965, encodeId=3de11e96579, content=打不开,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3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cce01615276, createdName=Johnny1989, createdTime=Sun Mar 08 21:08:00 CST 2015, time=2015-03-08,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7916, encodeId=851a1e91647, content=打不开…,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0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c7a7110762, createdName=dadacao1990, createdTime=Sun Mar 08 00:15:00 CST 2015, time=2015-03-08,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5-11-06 liye789132251
  2.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880526, encodeId=4a411880526cc,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b2112532d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Nat#</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1,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532, encryptionId=3b2112532d8, topicName=Na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2e6f107, createdName=liye789132251, createdTime=Fri Nov 06 15:17:00 CST 2015, time=2015-11-06,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7965, encodeId=3de11e96579, content=打不开,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3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cce01615276, createdName=Johnny1989, createdTime=Sun Mar 08 21:08:00 CST 2015, time=2015-03-08,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7916, encodeId=851a1e91647, content=打不开…,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0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c7a7110762, createdName=dadacao1990, createdTime=Sun Mar 08 00:15:00 CST 2015, time=2015-03-08,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5-03-08 Johnny1989

    打不开

    0

  3.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880526, encodeId=4a411880526cc,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b2112532d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Nat#</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1,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532, encryptionId=3b2112532d8, topicName=Na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2e6f107, createdName=liye789132251, createdTime=Fri Nov 06 15:17:00 CST 2015, time=2015-11-06,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7965, encodeId=3de11e96579, content=打不开,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3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cce01615276, createdName=Johnny1989, createdTime=Sun Mar 08 21:08:00 CST 2015, time=2015-03-08,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7916, encodeId=851a1e91647, content=打不开…,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0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c7a7110762, createdName=dadacao1990, createdTime=Sun Mar 08 00:15:00 CST 2015, time=2015-03-08,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5-03-08 dadacao1990

    打不开…

    0

相关资讯

Nature爆审稿系统中的巨大漏洞:作者审自己的稿子

做过杂志编辑的人,应该都有一些类似的体验,那就是在寻找审稿人的时候,会面临一个头痛的问题:想去邀请在该领域很有造诣的知名研究人员,但这些大牛往往比较忙碌,要么直接拒审,要么到期限后无法返回审稿意见。所以,大多数情况下编辑会自己在网上寻找自己并不熟悉的potential reviewer,一般也是根据研究人员过去所发表文章的情况去寻找的,要尽量排除来自相同机构或者以前曾经是论文共同作者的情况,有

中国机构CNS月报(2014年11月)

自然系列期刊在2012年的论文统计显示,发文140篇论文的中国科学院超过日本东京大学排名亚洲机构第一位,这也是Nature Index统计以来中国科研机构首次排名第一,反映出中国顶尖科研机构在数量上领跑亚洲。据生物探索统计,2014年11月份中国科研机构在Nature、Cell和Science三大系列期刊的总发文量是62篇,比上月低10篇。

《自然》评出2014年度图片

冰岛Holuhraun熔岩地岩浆喷发 木星卫星表面图 日本Mount Ontake火山爆发后景象 Grimpoteuthis独特形态图 欧航局Philae着陆器 科学家在特殊条件下检测远古人头骨 跳蛛Phidippus audax的眼睛影像图 老鼠全身组织透明图 艺术家将盆栽送上云端 科学家捕捉硅油液滴滴落图 磕头虫(click-be

Nature审稿新举措:双盲审稿

投过论文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一般情况下审稿人的名字是保密的,但论文作者的名字审稿人是知晓的。如今,Nature打算推行双盲审稿,这样审稿人便不会知道论文的作者,也会减少很多偏见。 从2015年3月份开始,Nature(《自然》)与自然旗下月刊,将提供一个替代传统的同行评议,即双盲审稿。作者可以在审稿时要求隐瞒名字和所属单位,通过双盲形式的同行评议,可能有助于审稿的客观与公平。目前,这个

Nature:分解酵母菌的细菌有益健康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人类机体中的微生物破碎利用酵母复合糖的分子机制,复合糖是组成酵母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相关研究或为开发治疗肠道疾病的新型疗法提供帮助。 进化长达7000年来,人类已经可以消化掉各种食品和饮料了,然而研究者们惊奇地发现,在人类肠道中名为Bt(Bacteroides thetaiotomicron)的

盘点:2014年Nature 杂志亮点研究成果

不知不觉,2014年马上就要过去了,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15年,2014年三大国际著名杂志Cell、Nature和Science(CNS)依然刊登了很多亮点耐人寻味的研究,本文中小编就盘点了2014年Nature杂志及其子刊发表的一些非常有意义的亮点研究。 Nature及其子刊 [1] Nature:新型线粒体荧光标记技术助力机体衰老研究 近日,来自中国的研究团队成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