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霞:经历风雨 更能理解医生之责

2017-11-13 王立群 环球医学

医生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一个伟大的职业,或许不仅仅是因为医生能够救死扶伤,或许更是因为他们拥有一颗充满善良和有爱的心。面对疾病的痛苦,他们内心可能比患者自己更担心。并且有人这样说:医疗起源一个同情心,人贵在有同情心,因为爱才有了医疗和医院。李小霞,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她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仁心医生,她早将对医学的热爱融入生命,将对患者的仁爱铸入灵魂。她抛置了行医路上所有的艰难曲折说,“如

医生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一个伟大的职业,或许不仅仅是因为医生能够救死扶伤,或许更是因为他们拥有一颗充满善良和有爱的心。面对疾病的痛苦,他们内心可能比患者自己更担心。并且有人这样说:医疗起源一个同情心,人贵在有同情心,因为爱才有了医疗和医院。

李小霞,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她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仁心医生,她早将对医学的热爱融入生命,将对患者的仁爱铸入灵魂。她抛置了行医路上所有的艰难曲折说,“如果还有来生,我还想要做一名医生。”

从6岁开始,李小霞就向往做医生了。从乐观慈祥的李小霞身上丝毫看不出历经过磨难的痕迹,然而,李小霞的学习和从医之路却是极其坎坷的。成长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在那个动荡混乱的年代,当时人人自危,很多学校停课,大学停止招生,几乎无人有心读书。而李小霞一直怀揣着做医生的梦想,她一直坚持用功学习,恶劣的大环境也从未动摇过她的决心。

幸运的是,1976年断了11年的高考制度又得以恢复,累积了11届的考生570多万人次涌入考场,激烈的竞争堪称空前绝后。李小霞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第二医学院(现首都医科大学)的内科专业。对于这段难以忘怀的经历,李小霞将此当做自己成长的课堂,她甚至以此为一次难得的境遇。

作为医生,李小霞特别重视提高科室工作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她认为:“患者来看的是病,医疗技术至关重要。做医生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医疗技术要好。”因此在促科室发展方面,她不仅积极鼓励工作人员学习进修,还积极返聘退休老专家。

因为李小霞认为,返聘老专家最关键的是能尽力减少患者的误诊率。因为老专家凭借多年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帮助诊断患者,减少误诊。此外,返聘老专家,可以使医学的发展得以传承,因为老专家能通过言传身教将经验传授给年轻医生;并且还能实现老专家们“有一份热,发一份光”愿望。

面对医学的非万能性以及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能被治愈。李小霞这样说:每一位医生都应时时处处换位思考,尽己所能给予患者爱与希望。或许并不是每一位患者都能被治愈,但应该让他们带着爱与希望离开医院。有了爱与希望,生命才能透出温暖的光来。所以风湿免疫科的科训是“以科为家,视患者为亲人”。李小霞在与患者相处方面对科室工作人员要求极高,自己更是以身作则。

在对待病患方面,李小霞一直坚持:对患者最好的治疗就是热爱他们。她会帮素不相识的患者联系转科室转医院,会给有困难的患者垫付餐费,会救治被其他医生拒收的患者……。并且李小霞十分重视与患者相处的细节,她认为细微之处方可见真章。她从不以床号代称患者,总是以患者的职业和年龄来确定称呼,她认为医学不是冷冰冰的器械检查,医生诊治疾病不应只关注有疾患的生理部位,更要有温度的人文关怀。并且从行医以来,她自始至终都对患者怀揣真情,心生怜悯。她看不得患者为难,看不得患者受半点委屈。

从亲人生病的经历中,李小霞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患者对医生的深切期盼。生命只有一次,做医生者要珍惜患者,珍惜亲人,珍惜自己。

从对医学的执着,对工作的严谨,对患者的仁爱上,李小霞医生似乎都起到了榜样的力量,这也正是现代医学需要去学习和传递下去的东西。希望年轻的力量能不负众望,将医护工作者的爱和责任完美的传承下去。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惊呆你:半个世纪前的“医疗互联网思维”

我在复旦大学给本科生开始了一门课程《近代中国医学人文历史》。我会给学生们讲一些近代的或者建国初期的医疗小故事。我想用故事带着学生们玩穿越,看看我们前人的工作,看看他们的医疗服务理念。故事之一1932年初秋的一天,下午2时,上海二马路上的正威大药房里,总经理发了大脾气:刚刚连续接了两个客户电话投诉,中午接走的处方,这会儿药还没收到。总经理把“接方送药部”负责人叫来劈头盖脸臭骂一顿:怎么回事?你们是要

乘客空中出现大出血 两位成都医生全程参与诊治

11月3日,从纽约飞往广州的南航CZ600航班上,一位女性乘客突发病情,出现大出血症状。幸运的是,同机恰好有两位成都医生,及时对女乘客实施诊治。在判断女乘客出现休克症状、情况危急后,机组启动应急处置程序,就近备降冰岛雷克雅未克-凯夫拉维克国际机场。随后,这名乘客及时被送往医院急救,目前已无大碍,脱离生命危险。突发大出血飞着飞着乘客出状况 成都医生夫妇齐施救11月3日,从纽约飞往广州的CZ600航班

别再给我灌输患者冷漠 不是我年轻 而是你们错了

还没见实习那会儿,正对临床有着极大的好奇,但接触临床的机会很少。因此社交网络上的师兄师姐们,就成了我窥探医生生活蛛丝马迹的主要途径。但令我失望的是,我每天阅读到的内容中,不乏“患者愚蠢固执”、“家属无理取闹”的吐槽。甚至当时有公共主页就叫“我的患者家属是傻 X”,每天分享各种牢骚,却有着众多粉丝。时间久了,那种建立在课堂宣讲中的对医患关系的想象,就支离破碎、几近崩塌。有一天有条新闻:一患者不遵

《急诊科医生》获赞同时难逃挑刺

最近,大型医疗剧《急诊科医生》正在热播中,观众称赞剧情贴近现实,演员表演到位,节奏快,病人案例接近现实,并且每集末尾的医疗小常识又教授大众急救知识,让观众在欣赏剧情的同时涨知识。但是,行业剧向来比较容易遭到观众挑刺,同样也难逃医护人员和普通患者专业或者不专业的“集体纠错”。比如,在第6集的医疗小常识烧烫伤救治知识的介绍中,有几处遭到专业人士的质疑。首先,轻度烫伤可以涂紫药水?对此,某医院烧伤整形科

天使的微笑:张巧花教授谈医学人文在肿瘤患者诊治中的重要作用

医学人文在临床诊疗中至关重要,这一点在癌症患者的诊疗过程中尤为突出。2017年11月3-5日召开第四届天津血液肿瘤高峰论坛上,来自山西医学科学院、山西大医院淋巴瘤科的张巧花教授接受了【肿瘤资讯】的采访。张教授介绍了自身团队在血液肿瘤综合治疗的经验,特别强调了人文关怀以及心理治疗在血液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两名医生相继离世 真相引人深思!

死亡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但是人固有一死,造成死亡的因素也是数不胜数。但是有些死亡或许是在向世人传达着什么,或许是在告诫我们一些东西,因此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近日,两名医生的相继离世,似乎能启发一些什么给我们。近日传来两个悲哀的消息:湘雅二医院心外科医生猝死!郑大一附院肠胃外科刘洪翔医生去世!据了解,其中一名猝死的心外科医生年仅41岁,病发时倒在健身房,由于未能及时抢救,现场连会做CPR的人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