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大脑中也存在一个“垃圾”清理系统

2013-07-04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

据每日科学网近日报道,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疗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大脑中也存在一个清理“垃圾”的系统,他们认为,当该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时,就会引发神经紊乱疾病,比如阿尔茨海默氏症。这一发表于6月27日《科学》杂志上的研究成果有望成治疗此类脑疾病的关键。 “基本上所有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都与细胞废物的累积有关。”论文作者、罗彻斯特大学医疗中心转化神经医学中心负责人麦肯·尼德加德说,“了解并最终发现如何调节大

据每日科学网近日报道,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疗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大脑中也存在一个清理“垃圾”的系统,他们认为,当该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时,就会引发神经紊乱疾病,比如阿尔茨海默氏症。这一发表于6月27日《科学》杂志上的研究成果有望成治疗此类脑疾病的关键。

“基本上所有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都与细胞废物的累积有关。”论文作者、罗彻斯特大学医疗中心转化神经医学中心负责人麦肯·尼德加德说,“了解并最终发现如何调节大脑的系统来清除有毒废物,可以为治疗这些疾病指明新的方向。”

清除体内废物是由淋巴系统所执行的一个重要生物学功能。淋巴系统存在于大多数身体器官和血管中,却唯独没有延伸到大脑,因此科学家从未完全理解大脑是如何处理自身废物的。不过,人类机体就像一个堡垒,通过一个能有效控制分子进出的复杂系统网络保护着大脑。这一“血脑屏障”概念早在19世纪后期就已提出,但该机制的功能直到最近才慢慢开始为人所了解。去年8月,罗彻斯特大学医疗中心的科学家在《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发表文章,首次将负责清除脑部垃圾的复杂网络称为“脑部类淋巴系统”。

脑部类淋巴系统长期以来未被人们所认知,原因之一就是其无法从脑组织样本中检测到。为此,尼德加德和她的同事利用一种可监测大脑深处活动的新成像技术——双光子显微术,来观察与人类大脑非常相似的小鼠大脑,并记录下了一个广泛分布、负责将废物冲刷出大脑的管道系统。

大脑被蛛网膜包围,浸在脑脊液中。脑脊液通过由星形神经胶质细胞所控制的管道系统流入大脑内部,脑部类淋巴(glymphatic)便是英文中神经胶质(glia)和淋巴(lymphatic)的合成词。这个并行系统类似于一个管中管,内圈管道输送血液,外围管道输送脑脊液。脑脊液快速流经脑组织,将多余的蛋白和废物一并清扫掉,然后沿脊柱向下转移到淋巴系统,废物最终进入肝脏中被分解。

脑部类淋巴系统的发现解答了长期困扰科学界的一个谜题。了解大脑如何清除废物——这一系统在什么条件下有效,在什么条件下失效——对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有着深远影响。

阿尔茨海默氏症的特点之一就是β-淀粉样蛋白在大脑中的累积。了解脑部类淋巴系统为何无法分解和清除β-淀粉样蛋白,可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方案,比如,或许可通过操控类淋巴系统中的关键成员如星形神经胶质细胞,来加速废物的清除。

“像阿尔茨海默氏症这样的‘大脑不洁净’疾病可能是由于脑部类淋巴系统随年龄增大而迟钝所造成的,这种理念是一个思考神经系统疾病的全新方式。”尼德加德说,“由此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目标,即有望通过提升脑部类淋巴系统的效率,最终改变这些疾病的治疗现状。”


Garbage Truck of the Brain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374711, encodeId=d7e213e47112d,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2949159989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SCIE#</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5998, encryptionId=2949159989d, topicName=SCIE)],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17a3387, createdName=jichang, createdTime=Sat Jul 06 07:06:00 CST 2013, time=2013-07-06,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3-07-06 jichang

相关资讯

Science:致病菌的“阿基里斯之踵”

多药耐药菌仍然是全球医院和疗养院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前细菌耐药性的传播令人感到震惊,寻找新抗菌剂正变得日益迫切。现在来自德国马克斯 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鉴别了一个对抗细菌的潜在新靶点:EF-P因子。EF-P对生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或沙门氏菌毒力必需的蛋白质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用药物阻断EF-P可以削弱致病细菌的适应性,有可能促成新一代的特效抗生素,对抗耐药

Science:星形胶质细胞从来没有离开过出生地

6月28日,Science杂志在线报道星形胶质细胞定位在神经突触产生和损伤修复中的重要功能。 星形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CNS)最丰富的细胞群,是正常的神经功能所必需的。本研究表明,从胚胎发育的角度来看,星形胶质细胞按照它们在脑室区中的胚胎起源位点被分配到小鼠脊髓和大脑区域。这些区域保持稳定,在小鼠整个生命过程中都没有发生二次切线迁移的证据,甚至在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也保持稳定。 在腹侧

Science:科学家开发出虚拟大脑

       加拿大研究人员发表文章说,他们利用超级计算机技术,创造了一个具备简单认知能力的虚拟大脑“Spaun”,它可以对视觉信号进行感知、分析并作出反应,如进行简单的智商(IQ)测试。研究人员称,该成果有望帮助人类更好地了解大脑运作。 研究成果发表在新一期《科学》杂志。          

Science:人工合成肽可骗过免疫系统

研究人员研发出了一种人工合成的分子,它可让外来颗粒逃避免疫系统的检测。这种合成肽可被用来改善药物向肿瘤的输送并增进医学成像技术。目前的药物输送及成像策略受到了免疫系统快速识别并清除外来颗粒能力的阻碍。所谓的“自我”细胞通过被一种叫做CD47的膜蛋白标记而受到不被清除的保护。通过使用计算设计技术,Pia Rodriguez及其同事研发出了一种合成的基于人类CD47的肽。当研究人员将标记了该合成分子的

Science:周俭民等植物天然免疫机制研究获进展

植物天然免疫机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植物的天然免疫是植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植物的细胞膜上存在多种模式识别受体,通过识别病原体上的一些共有的、保守的分子基序(也即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引发先天免疫反应。真菌病原体细胞壁的主要组分几丁质是β-1,4连接的N –乙酰氨基葡萄糖的多聚物,可以作为一种病原分子相关模式刺激植物产生免疫反应。几丁质在拟南芥中的受体CERK1是一种LysM类型的受体激酶,胞

Science:研究显示进行针对HIV的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是值得的

本周《科学》期刊中的两则新的研究证明,在南非农村地区的夸祖鲁-纳塔尔省为扩大针对HIV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的规模所付出的巨大资金投入是值得的。首先,Jacob Bor及其同事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HIV预防试验网络052试验——或HPTN 052——进行了追踪,该试验显示,感染了HIV的人如果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其传播病毒给他们性伴侣的可能性减少了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