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 Heart J:朱益民教授团队揭示衰弱状态的变化对远期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

2024-01-22 论道心血管 论道心血管 发表于加利福尼亚

研究发现衰弱状态的进展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而衰弱状态的恢复会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衰弱是一种以机体多项生理储备功能下降,抗应激能力减退为主要特征的老年综合征。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展,衰弱的流行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衰弱也会增加跌倒、残疾、死亡等不良健康结局的风险,已成为当今世界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衰弱受到了心脑血管领域专家的重点关注。先前的研究发现衰弱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密切相关。然而,之前的研究仅仅关注了基线的衰弱状态。多项研究表明,衰弱状态是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的,通过适当的干预可以逆转衰弱。目前尚未有研究探索衰弱状态的变化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研究该内容可以进一步明确衰弱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生物学效应。更重要的是,在衰弱恢复的人群中评估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可以为实施衰弱干预的必要性提供重要依据。

为解决上述问题,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邵逸夫医院朱益民教授团队利用中国健康与退休纵向研究(CHARLS)、英国老龄化纵向研究(ELSA)和美国健康与退休研究(HRS)三个前瞻性队列,于2024年1月19日在心血管领域顶级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杂志发表研究论文“Changes in frailty and incid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hree prospective cohorts”[1]。研究发现衰弱状态的进展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而衰弱状态的恢复会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具体而言,研究团队按照预先设定的纳入排除标准,共入选19685名符合条件的受试者(CHARLS: 7116名; ELSA: 5303; HRS: 7266名)。衰弱状态通过Rockwood衰弱指数进行评估,分为健壮、预衰弱或衰弱。衰弱状态的变化通过基线和第二次调查时的衰弱状态来评估,分为以下7种变化模式 (Figure 1)。此外,本研究还计算了衰弱指数的总暴露(基线衰弱指数与第二次调查时的衰弱指数之和)和变化差值(第二次调查时的衰弱指数与基线衰弱指数之差)来综合评估衰弱的变化。

Figure 1. Change trajectory of frailty status

心脑血管疾病通过受试者自我报告的由医生诊断的心脏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其他心脏疾病)或卒中来确定。在统计分析上,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衰弱状态的变化、衰弱指数总暴露和衰弱指数的变化差值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联。

三个队列分别经过平均5.0年、10.7年和9.5年的随访,研究结果发现(Figure 2),与稳定健壮的人相比,从健壮进展为预衰弱或衰弱的个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CHARLSELSAHRS三个队列分别增加84%53%59%。相反,与稳定衰弱的人相比,从衰弱恢复为健壮或预衰弱的个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降低,CHARLSELSAHRS三个队列分别降低38%51%30%。对于预衰弱的个体,从预衰弱恢复为健壮也会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CHARLSELSAHRS三个队列分别降低34%35%29%。此外,研究结果还发现衰弱指数总暴露越大,衰弱指数增加越多,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越高。

Figure 2. Associations of changes in frailty status with incident CVD

综上所述,本研究揭示了衰弱状态的变化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影响。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了衰弱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本研究也表明逆转衰弱状态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大益处。该项研究存在重要的临床和公共卫生意义。首先,本研究提示将衰弱评估纳入到常规的心血管临床实践中是必要的,尤其对于老年人群,应将衰弱或预衰弱患者作为预防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目标。其次,衰弱是可逆的,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来逆转衰弱状态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与衰弱相比,预衰弱阶段可能是实施干预的更好时机,因为预衰弱具有更高的可能性恢复到健壮。此外,本研究发现衰弱状态的恢复主要体现在生理功能的恢复上,提示生理功能可能是衰弱干预的重要靶点。未来需要进一步开展真实世界研究和临床试验,以探索逆转衰弱的最佳干预措施,并评估其在心血管临床实践中的效果和安全性。

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邵逸夫医院朱益民教授和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周丹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博士生贺迪和王钊平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本研究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资助。

参考文献

[1] Di He, Zhaoping Wang, Jun Li, Kaixin Yu, Yusa He, Xinyue He, Yuanjiao Liu, Yuhao Li, Ruiyi Fu, Dan Zhou, Yimin Zhu, Changes in frailty and incid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hree prospective cohorts,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24, ehad885, https://doi.org/10.1093/eurheartj/ehad885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183193, encodeId=7f432183193fa,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774951e17e1'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心脑血管疾病#</a> <a href='/topic/show?id=6d42110385a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衰弱状态#</a> <a href='/topic/show?id=54b81103863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朱益民#</a> <a href='/topic/show?id=cc2611038ea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衰弱指数#</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1717, encryptionId=774951e17e1, topicName=心脑血管疾病), TopicDto(id=110386, encryptionId=54b81103863f, topicName=朱益民), TopicDto(id=110387, encryptionId=cc2611038ead, topicName=衰弱指数), TopicDto(id=110385, encryptionId=6d42110385ad, topicName=衰弱状态)],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Mon Jan 22 14:08:27 CST 2024, time=2024-01-22, status=1, ipAttribution=加利福尼亚)]

相关资讯

论文精选|千万级体检数据揭示心脑血管疾病奥秘

这些文章包括了基于千万级体检人群数据的横断面研究,同时也涵盖了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和体检数据建立的疾病预测模型。欢迎您阅读,一同深入了解体检大数据在心脑血管领域的应用进展。

BMJ (IF=93):无糖不等于就健康!甜味剂会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食用大量甜味剂需谨慎

较高的人造甜味剂消耗量可能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有关。

大样本研究颠覆认知!频繁午睡或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研究团队:午睡别太久,15~30分钟较好。

尽量保证夜间的睡眠充足,维护心脑血管健康。频繁午睡(一周午睡超过3次及以上)或增加中老年人高血压、卒中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Diabetes Care:中国学者发现长期摄入钙补充剂的糖尿病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44%!

在糖尿病患者中,习惯性使用钙补充剂与心血管疾病事件和死亡风险的升高有显著相关性,而在非糖尿病患者中则没有相关性。

Nat Commun 北京化工大学侯毅教授团队发展心脑血管疾病诊断的超灵敏磁共振血管造影“连环计”

PAA-Gd造影剂使磁共振血管造影技术有了质的飞跃。良好的血管造影性能和生物安全性,使其有望成为下一代磁共振血管造影对比剂,用于各种复杂血管和血管疾病的全面形态学研究。

心梗前35年或已出现!年轻血脂高,增加这些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目前,中国18岁及以上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已达40.4%。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转变(如不健康饮食、作息不规律、缺乏运动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出现血脂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