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理工大学赵彦利ACS Nano:MOF基纳米疫苗通过抑制巨噬细胞胞葬和促进癌细胞焦亡/铜死亡来缓解免疫抑制性肿瘤

2024-05-07 BioMed科技 BioMed科技 发表于上海

这种转化成功地激活了抗肿瘤免疫反应,抑制了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由于免疫抑制肿瘤微环境及其产生有效免疫反应的能力有限,目前癌症疫苗面临挑战。为了解决上述局限性,南洋理工大学赵彦利教授和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张洪杰院士、王樱蕙副研究员等人开发了3-(2-螺烷基)-4-甲氧基-4-(3-磷酰氧基)-苯基-1,2-二氧杂环丁烷(碱性磷酸酶底物)和XMD8-92(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抑制剂)-共递送的铜四羟基苯醌(Cu-THBQ/AX)纳米金属-有机框架,以原位产生治疗性疫苗接种。一旦进行接种,Cu-THBQ/AX可产生光动力学效应,诱导焦亡、铜死亡和继发性坏死的同时,还可抑制巨噬细胞的胞葬作用,从而多方面联合有效地将肿瘤微环境从“冷”状态转换为“热”状态,使其成为有效的抗原库。这种转化成功地激活了抗肿瘤免疫反应,抑制了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相关工作以“Metal–Organic Framework-Based Nanovaccine for Relieving Immunosuppressive Tumors via Hindering Efferocytosis of Macrophages and Promoting Pyroptosis and Cuproptosis of Cancer Cells”为题发表在ACS Nano

图片

【文章要点】

如图1所示,作者成功地设计了一种原位治疗疫苗,通过构建3-(2-螺烷氨基)-4-甲氧基-4-(3-磷酰氧基)-苯基-1,2-二氧杂环丁烷(AMPPD)和XMD8-92共递送的四羟基苯醌铜(Cu-THBQ/AX)金属-有机框架(MOF)来抑制免疫抑制的肿瘤。Cu-THBQ可分别通过半醌自由基催化和类Fenton反应催化O2和H2O2生成O2和•OH。此外,AMPPD还是碱性磷酸酶的化学发光底物,它可以对肿瘤细胞表面过表达的碱性磷酸酶(AP)产生强化学发光(CL),从而原位激活Cu-THBQ的I型光动力过程。

图片

图1 Cu-THBQ/AX

因此,一旦进入早期内体,肿瘤细胞膜中过表达的碱性磷酸酶就会激活Cu THBQ/AX的原位I型光动力效应,产生O2。结合半醌自由基催化和类Fenton反应催化产生的为O2和•OH,早期内体中ROS的激增可通过激活磷脂酶C触发胱天蛋白酶-3介导的促炎性细胞焦亡。同时,Cu-THBQ/AX可影响铜转运ATP酶1(ATP7A)的功能,导致铜离子的积累,进而增加脂酰化蛋白二氢硫酰胺S-乙酰转移酶(DLAT)的低聚。•OH的产生也可以触发XMD8-92的释放,以有效抑制巨噬细胞的胞葬作用,从而将癌症细胞的免疫抑制性凋亡转化为促炎性继发性坏死(图2)。肿瘤中焦亡、铜死亡和继发性坏死的同时诱导成功地将“冷”肿瘤转变为“热”状态,诱导了长期的免疫记忆效应,并发挥了有效的抗肿瘤作用。

图片

图2 纳米疫苗作用机制示意图

原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4c01518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02249, encodeId=35282202249b5,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f083829181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肿瘤微环境#</a> <a href='/topic/show?id=bd5be79563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细胞焦亡#</a> <a href='/topic/show?id=8cdb1044e95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铜死亡#</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7956, encryptionId=bd5be795632, topicName=细胞焦亡), TopicDto(id=82918, encryptionId=f0838291817, topicName=肿瘤微环境), TopicDto(id=104479, encryptionId=8cdb1044e953, topicName=铜死亡)],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ue May 07 15:53:57 CST 2024, time=2024-05-07,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大咖谈 | 糖酵解与T细胞功能

干预糖酵解途径可调控肿瘤免疫微环境,能协同免疫治疗发挥抑瘤效应。深入探索肿瘤细胞及免疫细胞的代谢与功能的相关性,有助于开拓肿瘤诊治的新策略。

四川大学高祥团队《ACS Nano》:肿瘤微环境活化纳米颗粒介导免疫基因治疗及M2巨噬细胞靶向抑制剂协同肿瘤免疫治疗

该研究设计了一种肿瘤微环境智能响应纳米颗粒介导免疫基因治疗及M2巨噬细胞靶向抑制剂协同肿瘤免疫治疗。

Nat Commun:基于单细胞、空间和原位技术对肿瘤微环境进行高分辨率分析

基于商业化的全转录组单细胞、全转录组空间和靶向原位基因表达分析技术,研究人员探索了大型FFPE人类癌症切片中的组织异质性。

Genome Med:原佳沛/杨扬团队发表跨44种人类肿瘤的细胞类型特异性互作网络图谱

该研究表明,肿瘤中细胞类型特异性互作网络图谱和CellNetdb将有助于表征肿瘤微环境,并加强人们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的理解。

赵彦利教授/张洪杰院士最新JACS:单位点纳米酶可用于铜死亡和级联强化T细胞介导的抗癌免疫疗法

这种免疫纳米重塑剂可以通过增强肿瘤免疫原性、重塑ECM和下调IC,大大增强T细胞的浸润和抗肿瘤活性,从而实现对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有效抑制。

【Nat Med】肿瘤微环境影响CAR-T或移植治疗LBCL的疗效

学者基于ZUMA-7研究和ZUMA-1研究的队列1+2开展了一项预设的探索性分析,旨在分析治疗前肿瘤特征与axi-cel和SOC疗效之间的关联,以发现可预测axi-cel或SOC疗效的肿瘤特异性特征。

Genes&Diseases:Yunbao Pan/Guohong Liu教授团队总结肿瘤微环境中自然杀伤细胞的作用

该综述总结了NK细胞的生物学特性,TME中NK细胞的动态表型变化以及NK细胞与其他免疫和非免疫细胞之间的通信。

Eur Urol:肿瘤微环境中的空间关系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新辅助化学免疫疗法的病理反应有关

研究人员进行了蛋白质组学数字空间谱分析(DSP),结果发现,尽管基于DSP的标记物表达在肿瘤内存在高度异质性,但病理反应与特定基于DSP的标记物之间存在空间依赖性关联。

Nature Immunology综述 | 利用空间技术解码肿瘤微环境

文章评估了新兴多维空间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重点关注其在肿瘤免疫学中的应用;阐述了人工智能(AI)出现为空间组学带来的变革,以及整合多组学数据集以全面了解TME的价值。

Sci Immuno: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崔国梁/马思聪团队合作发现鞘脂代谢产物促进肿瘤微环境中Treg细胞分化的作用机制

该研究测量了TME中的630种代谢物,并发现富集了丝氨酸和棕榈酸,这是合成鞘脂质所需的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