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癌症靶向药耐药,现有的基因检测技术可能啥也测不出来

2023-08-20 癌度 癌度 发表于上海

如果一个基因序列被表观遗传学修饰,比如序列进行了甲基化,那么这个基因可能就被影响了。但是基因测序技术是检测不到的。

从一定程度来说,癌症是人体细胞因为特定基因在特定位点突变导致的疾病。所以癌症一定存在基因层面的问题,这个说法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我们现在对基因层面的变异还不能说100%的了解清楚了。因为人体细胞的基因变异除去DNA序列变化,还有序列上的一些修饰。以及可能涉及到的小RNA分子调控等等。但是我们现在市面上的基因检测产品,只能检测到DNA序列层面的变化。有一些检测公司有RNA捕获测序。

图片

但是呢,有的时候一种靶向药耐药了,目前的基因检测技术可能是分析不出来具体的原因。因为变化的层面是在表观遗传学上。就比如上面的这个图示,红色的癌细胞对靶向药奥希替尼是敏感的,使用奥希替尼能杀死这些癌细胞。但是可能在奥希替尼长期的使用后,癌细胞在基因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这些变化可能是修饰基因的层面(可以比作是带了帽子所以基因不表达了),而不是在基因序列信息的变化,这就导致癌细胞对奥希替尼是耐药的,但是咱们将癌细胞丢到测序仪检测序列变化,但是给出一个建议:“继续吃奥希替尼,目前的基因突变对奥希替尼敏感。”我相信这种尴尬和无奈的事儿,很多癌症患者都遇到过,迷茫过,甚至是花钱换基因检测公司重复验证检测,获得的也只是失望。

癌度再次简单说明一下,如果一个基因序列被表观遗传学修饰,比如序列进行了甲基化,那么这个基因可能就被影响了。但是基因测序技术是检测不到的。要是真想去测需要使用科研的技术思路,市面上的基因检测技术是检测不到的。

一、基因检测的不完美之处

目前美国FDA批准了70多种不同靶点的靶向药,这些靶向药用于治疗肺癌在内的多种癌症。很多癌症的死亡率下降得益于这些靶向药的出现。如果说有什么靶向药比较引人注目,那就是针对EGFR基因突变的系列靶向药,当时人们不知道为何这种药物对部分肺癌患者效果很好,一直到从这些患者身上发现了特定的EGFR基因突变。也正是得益于这种发现,后面促使出现了很多的靶向药,直接改变了癌症治疗的格局。

靶向药一个主要的缺点就是耐药,获得性耐药让患者不能长期受益于靶向药。尽管癌症的多种靶向药作用在不同的靶点。但是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的机制通常是相同的。通常是继续再突变或者是其他基因突变以绕过药物作用的靶点,比如EGFR基因下游的KRAS或BRAF突变,就让EGFR靶向药效果大打折扣。但是在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办法确定靶向药的耐药机制,病人也穿刺活检和基因检测了,就是找不到基因层面的原因,为何靶向药就不管用了。

图片

非遗传的机制引起的靶向药耐药

如上图所示,靶向药的耐药机制不明确在EGFR突变的肺腺癌中比较常见,相比使用第一代EGFR靶向药,如果癌细胞出现获得性耐药在EGFR基因发生突变的概率较低。请注意:不是说使用第三代靶向药物就比使用第一代靶向药耐药概率低,而是耐药的原因出现在EGFR基因突变的概率较低。比如第一代靶向药耐药的原因有60%是T790M突变,可以直接使用第三代靶向药。由于现在直接一线就使用第三代靶向药了,所以根本不可能出现EGFR基因的T790M突变。但是突变可能是出现在其他地方,你用基因测序的技术也找不出来,比如可能基因的甲基化等表观遗传性修饰,这就导致后面的治疗很被动,没有思路和头绪。

二、讨论和启示

这篇文章所引用的文献是非常专业的,也比较枯燥难懂。但其实我们只需记住核心思想就行了。那就是如果一种靶向药耐药了,可能基因检测技术不一定能分析出来原因,这个时候不能上头一直测个没完没了。一个是会损失咱们的钱,其次也是让患者一直穿刺采集相关样本,对他们也是不合适的。当然这里前提是找知名的大基因检测公司测基因序列变化,如果是医院或医生强推的小基因公司数据是不靠谱的。

当然大家可能还是会回到那个问题,如果不想要靶向药耐药怎么办?其实我们癌度也没更好的办法,如果说有就是在癌度微信公众号精选的2篇文章里,通过进化的办法,在靶向药有效期间进行间隔穿插化疗。不要让耐药的癌细胞成气候,因为这些耐药的癌细胞成气候之后,现有的医学技术能不能治的了它们谁也说不好。

图片

上面的图示可能还是比较好理解,当然靶向药有效期间和医生沟通停药化疗是需要一定的策略。如一个病友跟癌度交流。最初医生说她想间隔穿插化疗就是胡乱想,什么靶向药有效期间停药化疗简直是匪夷所思。但是等靶向药都完全无效了,她寻求医生帮助,那个医生摊摊手告诉她说:“他也没办法,他不是神仙。”

参考文献:

Katerina A. Politi, Mammalian SWI/SNF chromatin remodeling complexes promote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resistance in EGFR-mutant lung cancer, Cancer Cell (2023).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153743, encodeId=0af42153e4306, content=从一定程度来说,癌症是人体细胞因为特定基因在特定位点突变导致的疾病。,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s://img.medsci.cn/20210925/20274508595745adb221d4af84f71a30/44cac845ab1e4a3a81ff3fe6373b97b0.jpg, createdBy=2a601767050, createdName=Mongolian, createdTime=Sun Aug 20 17:08:36 CST 2023, time=2023-08-20, status=1, ipAttribution=内蒙古)]
    2023-08-20 Mongolian 来自内蒙古

    从一定程度来说,癌症是人体细胞因为特定基因在特定位点突变导致的疾病。

    0

相关资讯

**肿瘤分子诊断平台建成

从日前在天津市召开的基因检测技术在肿瘤个体化诊疗中的应用学术研讨会上获悉,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肿瘤分子诊断平台已建成,作为该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乳腺癌高危人群基因筛选技术以及肺癌基因检测技术已在临床投入使用。 肿瘤分子诊断平台旨在探索标准化的肿瘤分子诊断规范,为制订个体化防治方案提供分子水平依据。该平台由天津市肿瘤医院肿瘤分子诊断中心负责运作。该院肿瘤分子诊断中心

中国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专利获欧洲15国授权

深圳华大基因29日称,其自主研发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NIFTY),近日获得欧洲专利局授予发明专利,并在英国、德国、法国等15个成员国生效。 此次授权由中日韩美欧五大局中审查最严谨的欧洲专利局授予,也是中国大陆首个在欧洲获批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专利。 同时,国家知识产权局也向华大基因发出“授予专利权通知书”,意味着此专利在海内外共16个国家同步获批。这是华大基因继成为全球首家CFDA批准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