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德森:筛查是结直肠癌“少发易治”的关键

2014-01-13 徐平鸽 黄金娟 医学论坛网

迄今,全球结直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仍然在飙升,2008年新发病例和死亡率分别高达123.5万和60.87万,比2002年的102.3万和52.9万分别增加了20.7%和15%。六年间,结直肠癌新发病例年均增加3.5%,死亡病例年均增加2.5%。            &nbsp

迄今,全球结直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仍然在飙升,2008年新发病例和死亡率分别高达123.5万和60.87万,比2002年的102.3万和52.9万分别增加了20.7%和15%。六年间,结直肠癌新发病例年均增加3.5%,死亡病例年均增加2.5%。                 

在中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由低发趋向高发,大城市结直肠癌发病率每年递增的速度高于全球年均递增的速度。2005年结直肠癌死亡率比1991年一样增加了70.7%,年均增加4.71%。上海近十年男女发病率、死亡率年均增加均在5%左右,北京亦呈增加趋势。2009年分析结果显示,广州市男性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列全国城市的第3位;女性发病则列首位(21.76/10万),死亡率列第2位。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万德森教授告诉记者,要控制结直肠癌流行近期目标是“少发易治”——即消除已知的致病因素,使其发生减少;通过早期发现达到容易治愈的目的。要做到“少发易治”,筛查就是最重要的手段,通过筛查可以发现和治疗腺瘤、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癌前病变,预防癌的发生;通过筛查可以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因为早期治疗可使90%的患者达到治愈;对群众进行防癌健康教育,使人们自觉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安排饮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戒烟控酒,控制体重防肥胖,积极参加筛查、及时治疗癌前病变。

万德森教授说,结直肠癌筛查的作用和效果,国内外的实践已证实。美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经过几十年飙升之后,1998年——2006年男性结直肠癌发病率每年下降3%。女性每年下降2.2%,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结直肠癌筛查。美国规定50岁以上的居民接受例行筛查,而50岁以下未推荐筛查发病率自1994年每年增加2%。近20多年来死亡率也逐步下降,特别明显的是2002年——2006年,男性每年发病率下降3.9%,女性每年下降3.4%;死亡率和发病率下降,与通过筛查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治疗效果更佳有关。英国一项随机试验表明,对55-65岁的人群进行纤维乙状结肠镜筛查,结直肠癌发病率减少33%,死亡率减少4.3%。

目前,国内近年在14个现场开展大规模人群结直肠癌筛查,2010年-2013年度初筛人群近150万人,发现3700多例结直肠癌,早诊断率和及时治疗率均达九成之多。天津、上海、海宁市等地的经验表明,政府主导、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医务人员积极行动,动员全社会参与,这项民心/民生工程就能办好。

万德森教授说,事实证明,将预防工作“前移”,积极推广筛查,可有效遏制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趋高态势。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452661, encodeId=5d30145266167,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098ee8679a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结直肠#</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8679, encryptionId=098ee8679ad, topicName=结直肠)],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v1.0.0/img/user_icon.png, createdBy=9ace5575596, createdName=crystal0564, createdTime=Wed Jan 15 01:56:00 CST 2014, time=2014-01-15,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Lancet Oncol:Ⅱ期高危结肠癌辅助化疗 miRNA能否说了算?

约20%~25%的Ⅱ期结肠癌患者因术后疾病复发导致死亡,依据患者分期和临床特征并不能准确地预测其术后复发风险和辅助化疗的获益。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宋武等11月13日在线发表于《柳叶刀·肿瘤学》(Lancet Oncol)的研究显示,对于Ⅱ期结肠癌患者,基于6个miRNA的分层模型较临床病理危险因素和错配修复状态有更好的预后预测价值,且高危患者更能从辅助化疗中获益。 研究者首先

NEJM:大便隐血检查可减少结直肠癌远期死亡率

研究要点: 1.进行大便隐血试验筛查的患者其远期结直肠癌发生率低于未进行筛查的患者; 2.筛查患者的结直肠相关死亡率也相应低于未筛查的患者; 3.筛查男性的结直肠癌特异性死亡率降幅大于女性; 以粪便为基础的筛查方法具有可及性和可接受性高的特点,对于提高公众的筛查率具有重大意义,但这种筛查方法的检查频率大于灵活的乙状结肠镜或结肠镜筛查;识别并切除结直肠息肉具有显著益处,可延长生命30年。

NEJM:低位内镜检查可减少结直肠癌的长期发生率和死亡率

研究要点: 结肠镜检及乙状结肠镜检与远端结直肠癌发生率下降相关; 结肠镜检与近端结肠癌发生率的适度下降相关; 结肠镜检及乙状结肠镜检筛查与结直肠癌死亡率下降相关; 仅结肠镜检与近端结肠癌死亡率的下降相关; 与从未接受结肠镜检或结肠镜检超过5年后诊断为结直肠癌的患者相比,结肠镜检后5年内诊断为结直肠癌的患者更易出现CIMP和微卫星不稳定性; 结肠镜检查是有效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法,并且再次确

ASCO发布结直肠癌随访监测指南

近日,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审核、认可了安大略癌症治疗(CCO)指南中结直肠癌患者后续随访、监测预案和二级预防的方法学的严谨性。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专家组同意、认可了CCO指南,并发表了声明。 指南主要推荐内容:我们应该根据复发风险和患者的功能状态(最初的2-4年非常重要)来指导临床监测。 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癌胚抗原检查应每3-6个月进行一次,并连续监测5年。复发危险性

陈功:晚期结直肠癌中颠覆三观的FIRE-3研究

贝伐珠单抗(Bev,安维汀)和西妥昔单抗(Cet,爱必妥)是批准用于治疗晚期结直肠癌(mCRC)的两种主要靶向药物。迄今为止,由于尚未有一个临床试验将这两个靶向药物进行头对头的直接比较,因此,对于野生型mCRC的一线治疗,孰优孰劣,一直没有定论。而2013年ASCO大会报道的FIRE-3试验,是此类试验中公布结果的第一个,因此,备受瞩目。基于既往的试验结果,Cet的关键试验CRYSTAL、OP

Ann Surg:延长血栓预防可降低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栓风险

研究要点: 1.本研究对比考察了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1周或4周抗血栓预防的疗效与安全性; 2.研究主要结局为术后28 ± 2天后,通过全身及超声检测发现的静脉血栓综合结果; 3.该研究表明,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后,延长预防治疗可安全降低静脉血栓风险。 业已证明,肿瘤患者进行开腹手术后,将抗血栓预防治疗期延长超过1周可降低静脉血栓(VTE)发生率。在2013年11月18日在线出版的《外科学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