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遇上高发传染病,防与治双管齐下

2023-09-19 网络 网络 发表于上海

日前,幼儿园和中小学的孩子们已陆续开学。由于人群聚集性高,社交接触增多,叠加秋季流行病高发期,“开学季”也易成为孩子们的“生病季”。做好传染病的防治,让

日前,幼儿园和中小学的孩子们已陆续开学。由于人群聚集性高,社交接触增多,叠加秋季流行病高发期,“开学季”也易成为孩子们的“生病季”。做好传染病的防治,让孩子收获健康快乐的学期!

都有哪些常见的开学季高发传染病呢?本文将带你逐个攻破。

1. 手足口病[1]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发病高峰在1至2岁。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患儿通常在感染的3~5天(潜伏期)后,即可出现出疹期。发热是其常见症状之一,同时手、足、口、臀等身体多处出现疹子,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由于手足口病是自限性疾病,大多数患儿在出疹期痊愈。

少数患儿会进一步进展至重型手足口病——神经系统受累期,这一阶段的常见症状包括精神差、嗜睡、吸吮无力、易惊、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肌无力及颈项强直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但经过规范治疗,大部分也可痊愈。

极少部分患儿会进展至危重型手足口病——心肺功能衰竭前期、心肺功能衰竭期,患儿出现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性液体、血压降低或休克等危及生命的症状。

1.1手足口病的治疗

手足口病的整体治疗原则是“4个早”: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由于手足口病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和特效免疫球蛋白,在临床治疗上通常采用以广谱抗病毒药物和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

1.2手足口病预防

传染病的预防一般都是经过三个阶段,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以及保护易感人群。普通病例一般居家隔离治疗2周,避免交叉感染,直至患儿体温正常、皮疹消退及水疱结痂。在此期间,保持孩子口腔和皮肤的清洁,促进破溃处愈合,预防继发细菌感染。同时注意生活方式调节,比如注意休息、补充营养提升机体免疫力等。

2. 细菌性痢疾[2]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一种由志贺菌属引起的消化道传染病。志贺菌属是引起全球儿童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每年可造成1万人死亡,其中61%为5岁以下儿童。患儿和带菌者为其主要的传染源,学龄前儿童和青壮年人群为易感人群。典型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明显,每天排便10~30次以及粘液脓血便。非典型细菌性痢疾仅表现急性轻度腹泻,稀便内只有黏液而无脓血,全身症状轻。

2.1细菌性痢疾的治疗

通过有效的抗生素(目前支持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一线药物)、β-内酰胺类药物(二线药物)和头孢菌素类药物(二线药物))治疗,可显著降低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的风险,缩短症状持续时间,并从粪便中消除志贺氏菌,从而减少感染传播。值得注意的是,细菌性痢疾患者禁用抑制肠道糯动的止泻药(苯乙哌啶),否则会引起肠道内炎症堆积而加重感染,导致脓毒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2.2细菌性痢疾预防

对于发展的细菌性痢疾患者进行及时隔离和治疗是控制细菌性痢疾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并做好粪便的处理工作。

3. 流行性感冒[3]

流行性感冒则是流感病毒(甲型、乙型、丙型流感病毒等)引起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每年呈季节性流行。流感确诊患者和隐性感染患者是主要传染源。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和微小颗粒传播。流感患者常有发热、肌肉疼痛、头痛、倦怠等全身症状,而咽痛、流涕和鼻塞等局部症状轻微,轻症流感多具有自限性。

3.1流感治疗

对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尽早隔离治疗,目前抗流感病毒药物分为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血凝素抑制剂和RNA 聚合酶抑制剂,对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且安全性良好。其中,RNA 聚合酶抑制剂——玛巴洛沙韦是一种具有全新作用机制的单剂量口服抗流感病毒药物,通过水解转化为巴洛沙韦发挥抗流感病毒的活性,具备缩短传染期、缩短症状持续时间、疗程短、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大大提高了患者依从性。且对奥司他韦耐药的患者,玛巴洛沙韦仍然有效。

3.2流感预防

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手段和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法。推荐高危人群(孕妇、6个月至5岁的儿童、老年人和患有基础疾病的人) 、卫生保健工作者和护理人员在每年秋季接种一次流感疫苗。

4. 水痘[4]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常见呼吸道传播疾病。水痘患者为本病的传染源,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或皮损处接触患者水疱液感染。儿童极易感染该疾病,可出现发热、不适、咽炎、食欲缺乏等前驱症状,随之进入表现期,出现首发于头、面和躯干,继而扩展到四肢,末端稀少的水痘,呈向心性分布。不同阶段的皮损特点不同,最初的皮疹为红色斑疹和丘疹,继之变为透明、饱满的水疱,24小时后水疱内容物变混浊并中央凹陷,水疱易破溃,2~3天迅速结痂。在疾病高峰期可见到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同时存在。

4.1水痘预防

水痘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大概为12天到21天,平均为14天,皮疹出现的1-2天一直到疱疹完全结痂都为水痘的传染期。因此,隔离患儿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可通过注射水痘疫苗来预防发作。

4.2水痘治疗

水痘是自限性疾病,以一般治疗和对症处理为主。

小结

九月开学季,孩子们纷纷回归校园,莫让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细菌性痢疾、水痘等疾病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学业进度。了解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对于家长们而言十分重要,从而能够防患于未然。同时也是提醒儿科、呼吸科及感染科医师做好这一波传染病小暴发准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8,25(6):8-13.DOI:10.3969/j.issn.1672-7185.2018.06.00.

[2]Williams PCM, Berkley JA. Guidelines for the treatment of dysentery (shigellosi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vidence. Paediatr Int Child Health. 2018;38(sup1):S50-S65. doi:10.1080/20469047.2017.1409454

[3]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国急诊专科医联体,北京急诊医学学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成人流行性感冒诊疗规范急诊专家共识(2022版)[J].中国急救医学,2022,42(12):1013-1026.DOI:10.3969/j.issn.1002-1949.2022.12.001.

[4]阿依汉·阿不都拉.水痘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策略研究进展[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9):121.DOI:10.3969/j.issn.1004-7484.2017.19.165.

 

本网站所呈现的资料为专业资料,旨在促进医药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内容可能含有未在中国批准的药品或临床适应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土参考,处方请参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药品说明书。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156463, encodeId=f8402156463b0, content=增强体质,预防传染病,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5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65724176436, createdName=13d0179fm99暂无昵称, createdTime=Wed Sep 06 23:26:13 CST 2023, time=2023-09-06, status=1, ipAttribution=山西省)]
    2023-09-06 13d0179fm99暂无昵称 来自山西省

    增强体质,预防传染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