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JC:中国迄今很大回顾性队列研究,助力筛查林奇综合征

2020-05-20 竹子 转化医学网

导言:林奇综合征(LS)是最常见的遗传性结直肠癌(CRC)易感综合征。早期诊断林奇综合征可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然而,在中国,大肠癌是一个重要的发病原因,LS筛查的重要性仍然没有被充分挖掘。

导言:林奇综合征(LS)是最常见的遗传性结直肠癌(CRC)易感综合征。早期诊断林奇综合征可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然而,在中国,大肠癌是一个重要的发病原因,LS筛查的重要性仍然没有被充分挖掘。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应建明教授等人进行了一项大规模的研究,以评估中国大肠癌患者在常规临床试验中鉴别LS的筛选策略。这项研究发表在《国际癌症》杂志上。

背景

结直肠癌是我国第三大常见癌症,也是第五大癌症死亡原因,每年新诊断37万例,年死亡18万例。

LS是最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结直肠癌易感综合征,占所有结直肠癌负担的1-3%。LS是由四个关键DNA失配修复(MMR)基因中的任何一个(MLH1,MSH2)的致病性生殖系突变引起的,MSH6和PMS2导致编码蛋白功能丧失。此外,EPCAM基因的种系缺失被认为是导致LS的一个原因,并通过其邻近基因MSH2的表观遗传失活而发挥作用。

患有LS的个体有更高的风险患CRC和一些结肠外恶性肿瘤,包括子宫内膜、胃、卵巢、输尿管、肾盂、小肠、胆管,脑、皮肤、胰腺、乳腺、前列腺和罕见的肾上腺皮质癌。

与LS相关的CRC患者表现出与散发性CRC患者不同的特征:其病变常位于近端结肠(60-70%);通常临床预后较好,但是有很高的风险发展出同步和异时的早期CRC。研究表明,在CRC患者中早期识别LS是非常重要的,反映在一个家系成员中周期性的结肠镜检查,去除LS患者的侵袭前腺瘤和高危MMR突变携带者,已经证明可以将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65-70%。

研究过程

研究回顾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国家癌症中心/肿瘤医院(NCC/CICAMS)接受新诊断结直肠癌手术切除的连续患者的病理报告。诊断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或转移到结肠或直肠的腺癌的患者不符合研究条件。总的来说,4195名符合条件的结直肠癌患者被纳入回顾性研究。

在病理科的病理诊断阶段,对大肠癌患者常规进行MMR蛋白的免疫组化IHC分析,包括MLH1、PMS2、MSH2、MSH6和BRAF V600E。从患者中分离基因组DNA唾液样本或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肿瘤及邻近正常组织。然后用MLH1启动子甲基化分析使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接下里,有针对性的下一代测序。


研究流程图

局限性

首先,它无法识别所有的LS先证者。先前的研究表明,1395例pMMR-CRC患者中有12例(0.9%)存在LS相关的致病性种系突变。这意味着,如果仅采用肿瘤MMR-IHC试验作为常规的预筛选方法,而不采用补充的MSI试验,将会漏检一小部分LS患者。

其次,根据ACMG指南,一些罕见的VUS,特别是一些错义突变不能被归类为有害突变。需要进行广泛的额外的分子功能分析,特别是体外MMR反应的完全重建,以明确地重新分类这些VUS的致病性。

第三,研究集中在CRCs和dMMR中LS的种系筛选策略未发现MMR基因的种系致病突变,也未进一步检测体细胞突变以解释MMR蛋白在肿瘤中的丢失。

最后,在这项队列研究中没有分析其他癌症易感基因。

结论

这项研究基于对中国近4200名大肠癌患者组织的普遍筛查,揭示了至少2.7条与西方人口的患病率相当。DNA错配修复基因MLH1启动子甲基化和大基因组重排的检测提高了LS检测的有效性,提示LS筛查策略的改进可以提高我国LS的早期诊断水平。

研究表明,中国结直肠癌患者中LS的发病率与西方人群相似。考虑到各民族间BRAF基因突变频率的显著差异,应将BRAF基因突变和MLH1启动子甲基化的杂交检测作为常规检测的一部分,以排除我国存在MLH1缺失的散发性CRC。一个全面的分子检测策略,包括下一代测序和LGR检测,对于在临床实验室环境下诊断LS是必要的。在常规的临床实践中,70岁或70岁以下的结直肠癌患者可考虑一种选择性的LS筛查策略。研究人员期望他们的研究结果将对国际遗传测试的实践者有很大的价值,这些实践者的目标是在本地环境下修改LS筛查策略。

原始出处:

Dong L , Jin X , Wang W , et al. Distinct clinical phenotype and genetic testing strategy for Lynch syndrome in China based on a large colorectal cancer cohor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2020.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431840, encodeId=095d143184021,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f9b9e9124a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综合征#</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9124, encryptionId=f9b9e9124a8, topicName=综合征)],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s://wx.qlogo.cn/mmopen/aLGWoFXAyMbIu3qymFOyheQLjPSX3OUs5GmkyBlcCOwTPIeq3why9NGibxxUqYo6hcx8qZLHZFgNPnBK1yzWeOFpyg2OnWOt0/0, createdBy=fa4716, createdName=zhouqu_8, createdTime=Fri May 22 01:03:27 CST 2020, time=2020-05-22,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383010, encodeId=e8ec3830109f, content=好,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8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bbc11488193, createdName=thm112988, createdTime=Thu May 21 06:59:55 CST 2020, time=2020-05-21, status=1, ipAttribution=)]
  2.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431840, encodeId=095d143184021,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f9b9e9124a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综合征#</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9124, encryptionId=f9b9e9124a8, topicName=综合征)],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s://wx.qlogo.cn/mmopen/aLGWoFXAyMbIu3qymFOyheQLjPSX3OUs5GmkyBlcCOwTPIeq3why9NGibxxUqYo6hcx8qZLHZFgNPnBK1yzWeOFpyg2OnWOt0/0, createdBy=fa4716, createdName=zhouqu_8, createdTime=Fri May 22 01:03:27 CST 2020, time=2020-05-22,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383010, encodeId=e8ec3830109f, content=好,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8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bbc11488193, createdName=thm112988, createdTime=Thu May 21 06:59:55 CST 2020, time=2020-05-21,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20-05-21 thm112988

    0

相关资讯

Brit J Cancer:林奇综合征患者年龄,性别基因型特异性肠道外肿瘤风险研究

研究认为,林奇综合征除结直肠肿瘤外,其他类型肿瘤的发病风险也显著上升,其特征为广泛的多肿瘤综合征,存在复杂的年龄、性别与基因多样性

2019 ESGE指南:林奇综合征以及结直肠癌家族风险的内镜管理

2019年10月,欧洲胃肠道内窥镜学会(ESGE)发布了林奇综合征以及结直肠癌家族风险的内镜管理指南,文章主要针对林奇综合征以及结直肠癌家族风险患者的内镜管理提供指导建议。

ARCH PATHOL LAB MED:通过错配修复蛋白免疫组化筛选林奇综合征

错配修复(MMR)蛋白免疫组化表达是一种常规筛查林奇综合征的较好方法,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然而,有时免疫组织化学(IHC)可能产生模棱两可的结果,再现性差,并有误诊的可能。

Am J Surg Pathol:年轻女性子宫内膜浆液性癌的独特的分子、形态、临床等特征

根据Bokhman的描述,子宫内膜癌(EC)既往被分为I型(低度恶性、激素依赖性、年轻患者、预后良好)或II型(高度恶性、激素非依赖性、老年患者、预后不良)。

2019 曼彻斯特国际共识组建议:林奇综合征妇科肿瘤的管理

林奇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肿瘤综合征,可引起结直肠及其他部位(包括子宫内膜、卵巢、胃、小肠、肝胆、上尿道、脑和皮肤等)肿瘤。妇科肿瘤,包括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与林奇综合征关系密切,可以视为林奇综合征的“前哨”肿瘤。

林奇综合征

2019 ASCO结直肠癌继续教育专场,美国南加州大学诺里斯综合癌症中心的Stephen Gruber教授强调,林奇综合征不仅仅只是人们通常认为的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综合征,这种癌症易感综合征的临床表型非常多样化,新的临床表型不断被发现; 而且这些新的临床表型对优化遗传学检查、促进患者及家属的风险管理具有重大意义;最后指出二代测序提供的基因改变特征以及肿瘤突变负荷可以作为林奇综合征新的检测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