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后镇静镇痛,这五点不可忽视!

2022-10-26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镇痛镇静与体温管理、PSH处理、降颅压等互相影响,相互协作。早期降温过程中,镇静药物的合并应用可以更快实施并达到靶目标温度,即使无法实施亚低温的患者,单独短期的镇静也是明智的策略。

查看相关指南:中国心脏重症镇静镇痛专家共识

心脏重症患者疼痛非常常见,尤其是在女性中。如果心脏重症患者疼痛未得到有效治疗,易发生谵妄。然而,如果镇静镇痛不当,可导致机体产生应激反应,进而发生心肌缺血与心脏负荷加重,增加心肌耗氧和心律失常的发生。

在心脏骤停后,接受目标温度管理的患者中,镇静镇痛可缓解患者的不适并控制寒颤。同时,使用镇静剂可能会使一些心脏骤停患者更早地醒来。那么,对于心脏骤停后患者,如果更好的镇静镇痛?

一、镇静的目标是什么?

在心脏骤停后,主要镇静目标为防治患者发生寒战、焦虑或呼吸机不同步,预防癫痫发作,以及有利于治疗性低温的实施。另外,镇静还可对脑缺血可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二、镇静镇痛药物如何选择?

心脏骤停后联合亚低温(MTH)中镇静需要尽快实施,根据患者血流动力学与降温时程使用不同半衰期的镇静镇痛药物:

1)如果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血压正常,镇静最佳药物为丙泊酚,代谢快且停药后可以很快进行神经系统检查。

2)若患者存在低血压,可以应用低剂量的咪达唑仑或氯胺酮,必要时应用血管收缩药物。

3)MTH过程中同时应使用镇痛药物,包括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降温过程中如有寒战可使用肌松药物,帮助很快达到靶目标温度。心肺复苏后治疗性低温,丙泊酚与咪达唑仑相比,前者需要去甲肾上腺素的量是后者的2倍。

值得注意的是,MTH过程中镇静药物的药代学改变,常规剂量可能偏多,应当适当减量。

4)肌松药物仅作为严重肌阵挛、神经系统预后差的患者选择。应用镇静镇痛药物可以很快地、很好地维持MTH过程中的目标温度,目前仍需要更多研究证实心脏骤停后镇静带给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

三、镇静何时停止?

降温过程中不推荐进行唤醒试验,考虑到突然升温时寒战的不利影响,推荐体温恢复正常后(体温>36 ℃)再停用镇静药物。心脏骤停的最初24小时内不推荐行唤醒试验。

四、镇静的深度如何监测?

目前,心脏骤停后没有特殊工具监测镇静的深度,脑电图、BIS以及定量脑电图等可以作为预后的参考,但是不作为镇静是否充分的指标。此外,神经系统的监测可以发现并发症。

五、寒战镇静怎么控制?

亚低温降温过程中可能发生寒战,与降温时体温丢失、外周血管收缩、汗毛立起、骨骼肌收缩产热有关。丙泊酚、咪达唑仑直接抑制γ-氨基丁酸受体,抑制降温过程中脑部体温控制系统。镇痛药物可加强这种效果,尤其阿片类。 

图片

总之,镇痛镇静与体温管理、PSH处理、降颅压等互相影响,相互协作。早期降温过程中,镇静药物的合并应用可以更快实施并达到靶目标温度,即使无法实施亚低温的患者,单独短期的镇静也是明智的策略。

参考资料

1,中国心脏重症镇静镇痛专家委员会.中国心脏重症镇静镇痛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17,97(10):726-734.
2,ERC-ESICM guidelines on temperature control after cardiac arrest in adults.

https://doi.org/10.1007/s00134-022-06620-5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心脏骤停后儿童和青少年的长期神经心理学结果

对儿童期心脏骤停 (CA) 幸存者的神经心理功能的研究很少。我们试图评估 CA 幸存的儿童和青少年的长期神经心理功能。

ESC 2022:心脏骤停后复苏时,控制目标血压为66或77mmHg,并无差异(BOX(bp))

2022年8月27日,在ESC 2022大会 Hot Line专场上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目标血压为77 mm Hg对昏迷心脏骤停幸存者的生存或神经学结果没有任何益处。同时,会议还报道另一项研究结果

NEJM:院外心脏骤停后复苏时,给氧方式不影响结局(BOX(O2)研究)

2022年8月27日,根据今日在ESC 2022大会 Hot Line专场上公布的最新研究,在院外心脏骤停后复苏的昏迷患者中,控制性给氧与自由给氧相比,不会恶化生存或神经系统结果。这项研究结果同步发表

NEJM:心脏骤停昏迷患者复苏后血压管理对不良预后风险的影响

在心脏骤停昏迷患者的复苏后护理中,平均动脉血压目标维持在63或77毫米毫米汞柱,对患者死亡、严重致残以及昏迷等不良预后的影响较小

 Neurology:定量弥散加权磁共振神经影像与儿童心脏骤停结局的关系

心脏骤停后7天内 MRI 定量扩散阈值与儿童不良预后相关。与年龄无关的 ADC 阈值对预测不良结果具有高度特异性。然而,当使用年龄相关的 ADC 阈值时,特异性和敏感性增加。

Intens Care Med:无创通气期间心脏骤停和并发症

每10000例接受无创通气治疗ARF的患者中有1例发生与无创通气相关的心脏骤停,且发现无创通气相关心脏骤停与无创通气失败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