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ne:椎弓根反复置钉并不改变螺钉抗拔出强度

2014-11-21 紫川秀第二 童勇骏 丁香园

目前椎弓根螺钉在临床中应用已经较为广泛。在手术置钉过程中经常遇到螺钉置入位置不满意,需要调整螺钉位置的情况,反复开口并拧入椎弓根螺钉,从日常认知角度来说,可能会出现螺钉无法牢固固定在椎弓根内的情况。为此,临床中经常强调,置钉最好能在一次内完成。 但是真实的情况是这样么?Daniel G. Kang等人就此有趣的问题进行了尸体学研究,发现,多次沿同一轨迹置入椎弓根螺钉会改变椎弓根螺钉拧入时

目前椎弓根螺钉在临床中应用已经较为广泛。在手术置钉过程中经常遇到螺钉置入位置不满意,需要调整螺钉位置的情况,反复开口并拧入椎弓根螺钉,从日常认知角度来说,可能会出现螺钉无法牢固固定在椎弓根内的情况。为此,临床中经常强调,置钉最好能在一次内完成。

但是真实的情况是这样么?Daniel G. Kang等人就此有趣的问题进行了尸体学研究,发现,多次沿同一轨迹置入椎弓根螺钉会改变椎弓根螺钉拧入时的扭矩(insertional torque,IT),但不会改变螺钉的抗拔出强度(pullout strength,POS),相关文章发表在Spine杂志上。

研究者以31个新鲜冰冻尸体的胸椎椎体作为研究对象,在双侧椎弓根部位分别置入5.5mm钛金属多轴螺钉,其中一侧作为对照组,一侧作为实验组,记录对照组和实验组首次拧入螺钉时的扭矩(IT,图1)后,将实验组的椎弓根螺钉完全拧出,记录再次拧入时的扭矩(IT)。

沿着椎弓根螺钉轴线方向施加拉力,测试螺钉拉出椎弓根的力量(POS,图2),并做记录,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IT及POS方面的差异。

图1.jpg

图1:测量旋转扭矩的工具

图2.jpg

图2:测量拔出强度的工具

研究者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螺钉抗拔出强度方面并没有显著的差异(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32 ± 307 N vs. 742 ± 320 N,P=0.78);在首次拧入的IT方面,试验组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0.82 ± 0.40 N·m VS 0.87 ± 0.50 N·m,P=0.33),但第二次拧入的实验组IT要显著小于首次的IT。

图3.jpg

图3:实验组和对照组在IT,POS等方面的比较结果

综上述试验结果,作者认为,尽管再次沿原轨迹拧入椎弓根螺钉时,拧入的扭矩显著降低,但并不影响螺钉的抗拔出强度,对有必要取出螺钉以观察螺钉轨迹内是否完整的患者,再次沿原轨迹内拧入螺钉并不降低螺钉抗拔出强度,无需再做其他增强螺钉强度的处理。

原始出处:

Kang DG1, Lehman RA Jr, Wagner SC, Bevevino AJ, Bernstock JD, Gaume RE, Dmitriev AE.Pedicle screw reinsertion using previous pilot hole and trajectory does not reduce fixation strength.Spine (Phila Pa 1976). 2014 Sep 15;39(20):1640-7. doi: 10.1097/BRS.0000000000000477.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699359, encodeId=66d51699359f4,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f5821661e14'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Spine#</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6617, encryptionId=f5821661e14, topicName=Spine)],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ba5829925263, createdName=mgqwxj, createdTime=Mon Dec 15 12:00:00 CST 2014, time=2014-12-15,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4-12-15 mgqwxj

相关资讯

JBJS:青少年脊柱侧弯异常椎弓根多见于胸椎凹侧,顶椎附近

与其它脊柱内固定器械相比,椎弓根螺钉具有更好的抗拔出力和矫形能力。使用椎弓根螺钉可提高侧弯的三维矫形,融合节段短,翻修次数也少。椎弓根螺钉置钉需要深入理解椎弓根的形态。置钉不当可损害把持力,或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包括邻近脏器、血管和神经结构的损伤。 有学者通过三维重建、CT和MRI观察了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椎弓根的形态,发现凹侧椎弓根较窄,与年龄、Risser征、侧弯角度与旋转无明显相关性。椎

Spine:锥形束CT导航技术可减少医生的辐射暴露

近年来,C形臂X光机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使用率逐年上升,引发了对脊柱外科医师辐射损害的担扰。术中透视时间愈长,X线对医护人员及患者损害的几率也显著增大。科学合理地管理术中辐射暴露的剂量是非常重要的,已经到了需要亟待解决的程度。 随着防辐射设备和计算机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以透视或CT为基础的影像导航系统开始应用于脊柱外科手术。影像导航技术能够提高脊柱器械置入的准确性,增加病人的安全性,但基于

JNS:机器人引导椎弓根螺钉植入术安全有效

椎弓根螺钉植入是后路胸腰椎手术的根本,然而,其和并发症多相关,如螺钉定位错误。近年来,改善椎弓根螺钉植入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成为努力的方向。导航和术中成像应运而生。大多数辅助技术的目的为协助外科医生可视化大多数看不见的解剖学结构,以方便椎弓根螺钉植入。最近,有文献报道,机器人引导椎弓根螺钉植入术会增加椎弓根螺钉植入的准确性。 为了评估机器人引导椎弓根螺钉植入术的准确性及安全性,瑞士学者Bawar

Spine:腰椎内固定可致固定节段远端椎间孔及神经根压力升高

脊柱内固定自20世纪70年代描述以来,已广泛用于各种脊柱疾病的治疗,包括退变,创伤,肿瘤和畸形。椎弓根钉系统由后向前贯穿脊柱的三柱,可实现牢固内固定,不像椎板下钢丝和钩只固定后柱。但由于可能的置钉错误,而导致如术后根性症状,假关节和内固定失败。 术中椎弓根钉置钉通常以平片确定,包括正侧位,电视X光机或椎弓根壁的试探。有文献报道,术中拍片有较高的错判率,可误将错误置钉以为正确。尽管X光机可

Spine:椎动脉枢椎段走行与C2椎弓根螺钉3D分析

C2椎弓根螺钉因具有融合率高等优势,在枢椎内固定术中被广泛采用,但是,当高跨椎动脉(High Riding Vertebral Artery, HRVA)存在时,其行经枢椎时大部分位于枢椎内,靠近寰枢关节,使椎动脉术中受损机率增加。 HAVA的概念来自C1-2经关节螺钉术相关的矢状面视图,但事实上IAVA的走行是立体多向的,以往的研究对相关情况评估不足,且对IAVA和C2经椎弓根螺钉(C